劉備漂泊半生還未成事,爲什麼曹操卻始終視他爲最大對手?

劉備漂泊半生還未成事,為什麼曹操卻始終視他為最大對手?

王者大一統,君子大居正。唯名與器,君子所重。正統這個東西從來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關乎自己的政治合法性的大問題。曹操已經是準備好了要篡漢自立了,而劉備始終以漢朝正統自居,所以曹操把劉備視為潛在的漢朝正統爭奪對手。

首先是從劉備個人的性格來說,他和大家熟悉的三國演義裡那個近乎於懦弱的形象並不一樣,而是相當有性格的一個人,甚至可以說帶著江湖遊俠氣質。

比如鞭打督郵的故事,在三國演義裡是安排給了張飛,以突出張飛的性格特點。其實這件事是真實發生了的,只是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劉備早年曾受人資助跟隨當時的名儒盧植讀過書,後來他又招募人馬參加了討伐黃巾軍的戰爭,戰爭結束後被任命為縣尉。也就是在安喜縣尉任上,他鞭打督郵,之後掛冠而去,闖蕩江湖。

劉備漂泊半生還未成事,為什麼曹操卻始終視他為最大對手?

在這期間,他曾經在洛陽混過一段時間,並且跟隨何進派去招兵的人去過江淮一帶。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就認識了曹操。也有記載認為,董卓控制洛陽後,曹操返回老家募兵,劉備也和曹操一起去了。

所以說,曹操和劉備之間早年的交往說比較多的,相互也比較瞭解。曹操出身雖然也是官宦家庭,但是畢竟是宦官曹騰之後,所以當時的世家大族是看不起他的。當時社會上地位更高的還是楊修,袁紹,孔融這種世家子弟。

以曹操恃才自傲的性格,當然隊那些人也沒什麼好感,而是更喜歡劉備這種江湖氣比較重的英雄豪傑。所以曹操雖然也收留和任用孔融,楊修這種人,但是對劉備卻始終都是另眼相待的,甚至判斷他和劉備本質上說同一類人。

曹操從返回老家募兵開始,就已經判斷漢朝是扶不起來了,劉備同樣也有這個判斷,只是要奪取皇權,劉備畢竟姓劉,說劉邦子孫,而曹操是宦官之後,名聲說不大好的。所以曹操吧劉備視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而且,劉備所到之處都很得人心,比如陶謙胖徐州給劉備,著隊當時正忙著到處搶地盤的各路諸侯來說,肯定是非常讓他們震驚的一件事。劉備所到之處,又招攬英雄賢才,擴大隊伍,屢仆屢起,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劉備漂泊半生還未成事,為什麼曹操卻始終視他為最大對手?

曹操把劉備之外的其它勢力都視為普通軍閥,只有把劉備視為大敵,就是因為他潛意識裡是以漢朝為敵人的,所有有志於匡扶漢室,延續漢朝正統的人,曹操都視為大敵。這也是曹操對劉備的重視,遠甚於隊孫權的原因所在。

所以曹操判斷劉備能夠成事,而且一定會以漢朝正統的名義和他爭奪天下。只要它一不留神,讓劉備獲得穩定的根據地,劉備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直接和他競爭的對手。

後來的事態發展也是如此。孫權並不反對曹操稱魏公,又稱魏王,也不反對曹丕篡漢自立,但是劉備始終是反對的,而且是用實際行動反對。孫權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時向曹魏稱臣,但是劉備就是始終拒絕。

哪怕是劉備再夷陵之戰種吃了東吳的大虧,被孫權奪取了荊州,曹丕南征孫權應該是極好的報仇機會,但是劉備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接受了孫權得求和,讓孫權安心對付曹丕,他本人也只是嘴炮調戲了陸遜一下也就沒有下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