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傳統習俗:畲族傳統武術

畲族武術淵源流長,以強身健體,保家護村為宗旨,歷代在畲族人民當中傳承。畲族武術分棍術和拳術兩大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種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術風格和民族特色,很少與外交流,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風貌,是中華武術的一朵奇葩。

畲族傳統習俗:畲族傳統武術

中國的少林寺拳是最有名的,民間也常有拳師設館教人習拳練武,畲民當然也有人參加,也產生一些拳師,據廈門大學郭志超《家拳與泉州南少林的淵源關係初探》介紹,相傳清雍正年間(一說乾降),少林木志士四起反抗清廷,清王朝派兵鎮壓,並焚燬泉州少林寺,寺僧鐵珠等被迫逃到畲民聚居區,畲民熱情接待,鐵珠便隱姓埋名在畲村安居下來,鐵珠一方面苦練武功,一方面開設武館教民習拳練武,畲族拳師又博採眾長,於是創立了獨具一格的武術流派畲家拳。清朝學者蔡承蒹《西山雜誌》中的記述,可與傳說相印證:“十三空之智空入閩中,建少林寺於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閩僧武派之始焉……僧人傳授技擊於泉南乾隆二十八年秋,詔焚少林寺……泉之少林派隱伏南邑一片寺、晉邑海隅,散居沿海,授館村裡。”《東華錄》記述雍正五年詔諭提及“泉、漳一帶,文事既昌、武運萬熾”。清廷詔焚少林寺一事當為信史。

畲族傳統習俗:畲族傳統武術

畲拳源自南少林,又作了因地制宜的本土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具有“一力、二硬、三快”的特點。畲族拳主要有五步、四門等套路。畲族舉,步伐穩健,穩紮穩打,進退靈活,拳出,動作緊湊短促有力。拳術操練中,常常雙拳、雙掌齊發,以氣催力,講究技擊功效,攻防兼備,是較古樸實用的傳統拳種。

畲族傳統習俗:畲族傳統武術

以羅源八進掌術為例,其套路有半龍虎、虎樁、七星、十八羅漢等,以半龍虎為基本拳套,半龍虎共十二個組合動作:三箭、挖鞭、三碰、牽基、圓化、赴掌、牽馬、掩耳、斷橋、三跨、按手和十字。實際的季套要複雜冗長些,它以最基礎合,富有創意。浙南文成、泰順、平陽、蒼南、景寧、遂昌諸縣的家拳,就是從福建區傳入的。

畲族棍術,招法豐富,每招每式均有攻有攔,樸實無華,招招實用。棍術以盤棍最負盛名。盤棍,為雙頭棍,可單練可對練,攻防合一,招招不落空,有很強的技擊功效,風格獨特,自成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