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丹麥老人赴古城交流茶藝 立志推動茶和道的融合


2018年5月底,來自日本的茶藝大師、72歲的丹麥人sirn在古城西安表演了日本茶道,讓古城西安很多茶藝愛好者大開眼界,親眼目睹了異國文化的精美之處。

Soeren M.Chr.Bisgaard,簡稱Sirn,丹麥人,中文名字“飛壽胡宗元”,常以“老道”或“老仙”自詡。1973年,sirn閱讀了岡倉天心的《說茶》一書,對中國茶藝發生了濃厚興趣,隨之開始鑽研中國歷史和文化。由於當時受環境影響,多次申請到中國簽證都未通過,後轉去日本學習,1983年獲得了日本“裡千家”茶道教授資格,成為為日本天皇侍茶者之一。

5月26日一大早,sirn在翻譯的陪伴下,早早趕到南郊一家書院,開始了西安茶道交流尋根之旅。sirn除了觀看和品嚐中國茶藝之外,還及時指出了現場的一些小細節,讓茶藝愛好者深感大師的嚴謹。


sirn對現場的佈置和陳設觀察十分細緻,當發現鋪在桌子上的桌旗有點傾斜和插在花器裡的鮮花有一片枯葉時,立刻指出了問題所在。

下午13點,約定的時間就要到來,sirn午飯簡單吃了點水果後,就進入茶室做表演的準備工作。他在茶室更換上日本和服,準備為中國茶藝愛好者講授和表演日本茶道。

sirn在準備的間隙,邊休息邊查看手機信息,與中國的朋友交流。sirn在中國有很多朋友,大多是茶藝愛好者,他們經常通過微信與他交流。

準備進入茶室觀賞表演和品茶的朋友,換上漢服後,會在進入茶室前用淨水洗手,以示對客人和茶事的尊重。為客人服務的是一位小女孩,她端坐在茶室門前,為每一個進茶室的客人澆水洗手。

為到西安交流茶藝,sirn所有的茶具、尤其使用抹茶的工具和茶葉都是從日本帶來的。在開始講授之前,sirn老師會親手給每一位來客沏一杯茶。

sirn老師的助手兼翻譯益之將sirn帶來的茶葉遞到每一位客人面前,請他們當面品味茶葉的味道和香氣。sirn帶的茶葉“玉露”產自日本,是他為前來品茶和聽課的客人沏的第一道茶。

隨後,sirn老師的助手兼翻譯益之將日本精緻的小點心和老師親手泡製好的茶水分給每一位來客。

一切就緒後,sirn老師向前來聽課或品茶的客人鞠躬問候,大家互相道謝後,講授和表演日本茶道的活動才正式開始。

sirn老師用英語介紹了日本茶道的由來和程序,sirn不僅講述了大量和中國有關的歷史,而且還對日本茶道的精髓做了精闢的介紹。sirn介紹說“和敬清寂”是日本的茶道的精神,滲透著中國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sirn介紹完後,開始為客人表演日本的抹茶。sirn通過翻譯告訴大家,抹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歎抹茶的詩篇。

sirn親自動手給客人表演和煮茶,sirn手法十分嫻熟,一招一式都十分講究,就連一個茶巾的摺疊都有既成的規矩,茶室裡氣氛舒緩而清淨,客人們靜靜地觀賞著,等候著大師親手沏好的茶水。

sirn老師的助手,將老師調製好的茶,逐個送到等候的客人面前。給客人遞茶也十分講究,茶師要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她左手邊的正客面前。

sirn此次來,還有一個重要活動,要專程到西安著名道觀聖地八仙宮進行現場表演,推動茶和道的融合。當晚,sirn站在八仙宮佈置好的舞臺上,向來賓介紹了日本茶道的歷史和所使用的茶具。

幾年前,sirn第一次來西安時,就設想在八仙宮做一場侍茶活動。當sirn沏好第一杯茶交給道長後,道長隨即將茶獻給了道家呂祖,sirn也起身一起參拜。

介紹完之後,sirn在現場給來賓表演了日本煎茶和抹茶,並親手將調製好的抹茶送給每一位來賓。sirn雖然已經70多歲高齡,但腳步穩健有力,手端茶碗不時地穿梭在人群之中。

sirn老師的出現為紀念活動增添了不少色彩,不僅給客人帶來了正宗的日本茶道技藝,而且讓中國客人體驗到了異國文化的精緻,客人們紛紛給sirn送去讚美的掌聲。

sirn在西安期間,還奔赴終南山,與中國茶藝師到大山深處品茶論道。西安之行,讓sirn對這座古城和中國茶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他說:這次西安這行,特別是八仙庵的活動,了卻了自己多年的願望,他願意用畢生之力,結合自己40多年茶的經驗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持續推動茶和道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