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石斑的種類有很多,共163種。石斑魚常見品種有紅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和風紋石斑魚等。石斑魚為底層定居魚類,喜歡棲息在海島礁洞,出沒於岩礁叢生的砂礫性水底,能隨水暖變化作深淺垂直移動,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常以突襲方式捕食,怕風浪、喜歡在清水裡嬉戲。

龍躉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鞍帶石斑魚,俗稱龍躉、龍膽石斑、花尾龍躉、豬羔斑、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等,是石斑魚中體型最大的種類,故也稱為“石斑之王”。

海紅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赤點石斑,俗稱紅斑、海紅斑。

海紅斑能在龐大的石斑家族中脫穎而出、躋身“四大魚王”之列,和它喜慶吉祥的大紅色外表是分不開的。

老鼠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駝背鱸,俗稱老鼠斑、鰵魚、扁鮨,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

金錢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玳瑁石斑魚,俗稱金錢斑、、花頭梅斑、花狗斑,因其體表的斑點呈六角形,如同錢幣一般而得名。金錢斑分佈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

珍珠龍躉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珍珠龍躉又稱沙巴龍躉、龍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龍膽石斑(公)與老虎斑(母)培育出來的雜交新種石斑魚,其肉質細嫩、成長快速、抗病力強,有虎斑頭、龍膽尾的外型,花紋呈斑斕狀,十分好看。

東星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東星斑因其身上佈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而被稱為“星斑”,又因產自南海的東沙群島而得名。

自從東星斑被列為受保護的魚類後,政府已經嚴厲禁止人們捕抓這種魚,因此東星斑已經成為稀有品種的魚類。

金錢龍躉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藍身大斑石斑又名黑斑石斑魚,又叫金錢龍躉。藍身大斑石斑也有金錢斑的俗稱,不過因其體型巨大,且主要分佈在紅海、非洲東部至大堡礁,國內市場較為罕見,故在業內金錢斑一般指的是上文的玳瑁石斑。

藍身大斑石斑為大型石斑魚,已捕獲記錄2m長,180kg重。其性情溫和不怕人,捕獲難度不高,經常為潛水漁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國家公園已將其列入保護。

藍瓜子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藍瓜子斑屬於少見品種,原產於東南亞,出海捕撈一船一般只能捕獲1-2條,很難能夠品嚐它的味道,十分珍貴。

除了紅藍瓜子斑外還有一種更為罕見的白色品種,稱為白瓜子斑,實屬罕見。

黑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美洲黑石斑魚又名條紋鋸、黑鋸、條紋鋸鮨,統稱黑石斑,原產於分佈於美國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

美洲黑石斑魚體表旱深褐色或藍黑色,魚體側扁而粗壯,橢圓形,口大,體被細鱗,帶淡白或白斑,十分絢麗多彩,故還有翡翠斑、天星斑等稱呼。

寶石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寶石石斑俗稱流氓格仔、糯米格仔、白尾鱠,因全身不滿寶石狀的斑點而得名。寶石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國內則主要分佈南海、南海諸島、廣東沿海、臺灣,尤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

花鸚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花點石斑,又名花鸚斑、花英斑,因身上佈滿褐色斑點而得名。花鸚斑主要分佈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以及中國南海、臺灣恆春等海域。

油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雲紋石斑,一般被稱為電紋石斑,因其油脂含量十分豐富,又被稱為油斑。油斑主要產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東海和南海均有分佈。

褐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野生品種主要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及臺灣等沿岸。

七帶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七帶石斑又名七帶斑,因其能在7-8℃的低溫環境下生存而又被稱作冷水石斑,其主要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及臺灣等沿岸。

寬帶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寬帶石斑俗稱縱帶石斑,主要分佈於印度、朝鮮、日本以及南海及東海南部、臺灣高雄等地區。

六帶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六帶石斑分佈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因其體側有6條斑帶而得名。

弓斑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弓斑石斑又名吊橋石斑魚、弧紋石斑魚,主要分佈於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國內則見於沿海及臺灣地區。其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呈淺黃色,因有多條暗褐色弧形寬帶而得名。

巨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巨石斑魚又名鱸滑石斑,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在我國臺灣海域亦有。

瑪拉巴石斑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瑪拉巴石斑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暖水海域,在我國臺灣地區亦有分佈。

生存現狀

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魚類,成長時間需要10年以上,許多幼魚未及成長即被人捕獲,令成功繁殖的機會銳減,魚的數量大幅下跌。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各種石斑魚類均遭到持續的濫捕,多種石斑魚面對絕種危機。

由於過度的捕撈、缺乏監管和欠佳的保育工作,多種石斑魚瀕臨滅絕,價格也是越來越高,於是就有了各種天價石斑魚新聞。

魚課堂|石斑魚,一種花樣繁多的深海魚

怎麼釣石斑魚?

釣石斑魚是一項專業技術,其關鍵在選擇釣點,即確定石斑魚的定居點和活動水層。石斑魚在暮春和夏季移居到淺水區,但水深仍在30米左右,在20米水區釣到的通常以小個體的居多。可選擇風微浪小,水質清澈的岩礁地區,於背流的緩流區在礫···石和礁叢之間下鉤,才能釣到石斑魚。石斑魚的產卵期是4~6月,產卵後的石斑魚索餌強烈,最佳釣季是6~10月。從晚秋至春,石斑魚藏身深水礁洞內,這個時候就很難再釣到了。

釣石斑魚的方式有船釣和磯釣兩種。

磯釣多為娛樂性垂釣,船釣是生產性捕釣的手段。船釣使用手線釣組,母線用拉力18公斤或線徑0.6毫米以上尼龍線,下接連接環,墜為60克通芯墜,置於母線末端,連接環之前;墜下以鋼絲代替子線,系單鉤或上下雙鉤,也可加置單翅天秤,在翅尖系鉤。

石斑魚的味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性雖兇殘,但咬鉤謹慎而挑剔,喜攝食鮮活的魚蝦。對裝鉤後失去活力的魚蝦缺乏興趣,所以用小魚和鮮蝦為餌時,鉤尖刺入的部位應儘量在尾部,才能使餌保持鮮活遊動才能誘魚上鉤。

石斑魚的咬鉤有先叼後吞的特點。在向餌發起衝擊銜鉤後會急速後退。此時雖手感明顯或見竿梢明顯下壓,卻不宜收線和揚竿,應松線下墜或執竿靜候第二次反應後才能鉤住魚唇。石斑魚的視覺衰退,對餌的尋覓反應遲鈍。手線釣時,應採取探釣的方式,不斷地反覆提拉釣線,以餌的動感來引起魚的注意。磯釣使用拋竿要選擇加強型的超硬調漁竿和強勁繞線輪,拽力鈕的控制應旋到極限,否則是耐不住魚的衝擊的。石斑魚被提離水面後,要注意立即採取排氣措施。具體辦法是預先備好一長10釐米的鋼針,在魚平臥甲板或地面後,立即將針由胸鰭掩住的魚體內側向腹腔刺入2~3釐米深,以穿透腹腔排氣。

更多交流:深海釣客

END

垂釣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更是一種修行。深海釣更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深海釣客俱樂部,帶你到深海之上,領略不一樣的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