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堅持與勤奮需要從小的培養:你有沒有堅持高效做事?

知乎上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問的是“那些對自己特別狠的人,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

大部分人都是趨利避害,樂於享受。甚至在面對真理的時候都會有自我保護機制,不讓自己覺得自己太糟。

但有一些人可以廢寢忘食的去做很多事,可以忍受疼痛,飢餓,孤獨。甚至潑冷水,保持絕對的精力。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所接觸過的一位“對自己特別狠”的老師,工作到凌晨,依然可以堅持在早上六點起來晨跑,堅持每天早晨起來讀書並且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更新讀書筆記,堅持在每天早上制定一天的工作計劃。每個月月末更新自己的“時間開銷小記”,讓自己知道這個月都在幹些什麼,時間都去哪兒了。

而這些看似細小的事情在他的不斷堅持下也逐漸顯現出了它的價值,因為每天持之以恆的閱讀,在100天的時間裡,閱讀了十餘本書,其中包括每日的讀書筆記,高分通過TKT考試。(TKT:Teacheing Knowledge Test 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為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中小學或成人英語教師研發的英語教學能力證書。)

孩子的堅持與勤奮需要從小的培養:你有沒有堅持高效做事?

堅持運動

堅持是相對的,堅持一週是堅持,堅持一個月是堅持,堅持一年是堅持,堅持一輩子是堅持,而所有的堅持都是從第一天開始的,必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動畫片《一禪小和尚》裡有這樣一個對話:

一禪:師傅,有風。

師傅:嗯。

一禪:師傅,你說,風整天從山間吹到田野,在從田野吹到街巷,它們不累麼?

師傅:累,風也不能停下來啊。

一禪:為什麼,停下來歇歇腳不可以麼?

師傅:當然不可以啊,因為一停下來風就消失了。

一禪:消失了……還好我不是風……

師傅:一禪,方丈每日研習經書四個時辰,十幾年如一日,你覺得如何?

一禪:方丈佛法修為深不可測,厲害。

師傅:那楊少俠每天來後山練劍,寒暑不避,你覺得如何?

一禪:楊少俠劍法超群,十幾個人都近不了身,厲害。

師傅:他們都是這世界停不下來的風,過往所有的努力和堅持,才造就了現在的他們。

一禪:那要成為風,也……也太累了。

師傅:誰說累就一定不快樂呢?風從不停歇,所以見識過山間輕盈的蒲公英,田野滾滾的麥浪和街巷裡剛出爐的熱包子剎那消散的熱氣,一禪你羨慕麼?

一禪:羨慕!

師傅:那你……

一禪:那我也要成為風!努力修行,見識世間所有的美景!

師傅:那你可千萬別停下來哦。

一禪:我知道,一停下來就消失了……

而孩子的堅持與勤奮需要從小的培養,有沒有堅持做一件事,有沒有堅持高效做事?

孩子的堅持與勤奮需要從小的培養:你有沒有堅持高效做事?

為夢想而奮鬥

1.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應該急於給予幫助,在一旁指手畫腳。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自己的出結果,積累成功經驗。

2.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勞動成果,多給予正面的鼓勵,需要提出意見的時候,少說“你這樣做不好”,多說“你那樣做會更好”。

3.給孩子充分的耐心,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或者行為方式去限制孩子。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所謂的“最近發展區”,簡單一點說,就是我們給孩子提供的任務要既高於孩子的現有水平,又是孩子“跳一跳”可以達到的,而不是讓孩子“望而卻步”的。

4.多給予孩子鼓勵,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講到:“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離開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鼓勵和表揚的不同在於,表揚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會說:“這件事你完成的很好,我為你而驕傲。”而鼓勵的時候我們會說:“你在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努力,相信你一定能獨立完成的。”

在習慣培養的路上,這四個小建議當然不是萬能的,也許我們更應該做到的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努力”。潛移默化的力量是最強大的,行為才是孩子最好的參照和動力。

正如《智族GQ》的主編王峰的那句話:小的時候,總以為才華是個門檻,後來才發現,就連勤奮本身也是門檻。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候接受教育和影響所形成的習慣,就像先天形成和與生俱來一樣穩固,終生都會起作用。

本文作者:昆明家家樂教育立家學校 張雪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