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生三大樂事之 狩獵

大唐歲月 | 唐人生三大樂事之 狩獵

相約每週五,遇見一個真實的“大唐盛世”

今天的作品是這幅

千騎奔馳,騰空越野,颯沓流星。

唐人善騎愛馬,帝王和貴族把狩獵作為人生三大樂事之一,遂使狩獵活動成為唐代繪畫的重要題材。

出自陝西省乾縣距乾陵東南約3公里處的章懷太子墓的《狩獵出行圖》,將唐代狩獵的宏大場面記錄了下來。

大唐歲月 | 唐人生三大樂事之 狩獵

狩獵出行圖(局部一)

章懷太子墓

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收錄於《中國古代壁畫·唐代》

壁畫高1-2米,寬近9米,揭取時分割為4塊。

章懷太子李賢(654年-684年)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次子,也是諸王子中極具才華的一位。

貴為皇太子的他曾經奉詔監國,卻終遭生母武則天的猜忌與貶黜,在流放之地受逼自盡。

在《狩獵出行圖》中,這位壯志未酬的王子,在另一世界獲得了自由馳騁的空間。

大唐歲月 | 唐人生三大樂事之 狩獵

狩獵出行圖(局部)

畫面最右側的局部中,共繪騎馬者20餘人,為首者是一位身著青衣的男子,面目雖已損毀,但身著紫袍,仍然可見雍容端莊之感。坐騎白馬頸披長鬃,馬尾垂散。

有學者觀察馬匹的步伐,該馬一側的前後蹄同時抬起,呈現出不同於一般馬匹的走姿,在唐代文獻中被稱為“走馬”。走馬鞍背平穩,騎之無前顛後仰之苦,不易產生疲勞,是極少數身份尊貴者享用的。並由此推測,騎馬者可能為李賢本人。

其他馬匹均剪鬃扎尾,前後分腿飛馳。騎手皆頭戴幞頭,有的還在幞頭外系抹額,或身穿翻領胡服,或穿圓領袍服,有的腰間繫胡祿。手持旗幟,隨風飄揚。

圖中還出現了獵犬、鷹、鷂、獵豹、猞猁等動物形象,再現了唐代皇室狩獵出行時架鷹帶犬的時尚。

大唐歲月 | 唐人生三大樂事之 狩獵

狩獵出行圖(局部)

為壁畫整體最末端部分

相比前半部分,這部分畫面中出現了樹木,很有特色。

樹木筆法蒼勁,枯筆勾勒,內填色彩。可以看出樹木的表現已逐漸擺脫中國早期繪畫的程式化傾向,5棵參天古木,均勻切割畫面,樹木造型均有自身特點,且與人物比例也趨自然和諧。

人物、鞍馬、駱駝等狩獵殿後隊伍,奔馳於古木森森的林蔭山道之間。5名騎士頭戴幞頭,身著長袍,多深目高鼻,應為胡人。人物神態自然,或轉身招呼,或持鞭駕騎,無有雷同。

兩匹駱駝,一匹單峰駝,一匹雙峰駝,單峰駝駝峰上倒扣一口三足鐵釜,雙峰駝則背馱柴捆。

整幅《狩獵出行圖》用筆灑脫,線條流暢,構圖嚴謹。

從最開始的大隊人馬到殿後的保障隊伍,疏密有致,形成起承轉合的關係,猶如一曲轟轟烈烈的進行曲,將聲勢浩大的唐代狩獵出行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文字:金召

——摩爾沫兒:MoerMoer2017,喜歡請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