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4年教訓痛徹心扉: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

兩年前,萬達老闆王健林曾有個關於“企業的價值”的演講,王健林認為“不賺錢的公司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他表示:

第一首先要生產合格的產品。第二點,就是企業一定要盈利。企業不賺錢,應該說是不道德。作為一個企業和企業家,一定要使企業賺錢。如果不賺錢,企業是負的,持續的靠股東投入,這樣的企業,第一,不能夠持續存在,再一個,其實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e家幫創始人熊斌應該沒聽到過這句話,或者說在當時就算聽到了也是聽不進去。

創業4年教訓痛徹心扉: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

近日,熊斌通過朋友圈發文,宣佈正式退出“e家幫”——

「一個堅持了4年的創業項目,終於到了說要“再見”的時刻了.....有太多煎熬、太多不捨甚至不甘心,也許我們對社會有所貢獻,但創業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做不到贏利就不能持續固執地做無謂的堅持。堅持向前需要勇氣,而放手轉身需要智慧!」

當年,王健林和周鴻禕曾就“什麼樣的企業才有價值”有個辯論。

周提出一個觀點,羊毛出在豬身上,免費模式暫時的不賺錢是可能的。但他也指出,“你投入的成本隨著你服務用戶的多少,是成比例增加,你就會發現,隨著你的用戶越來越多,你整個的成本越來越高,就導致你通過什麼樣的增值服務,都無法覆蓋你的成本,那在這種情況下,免費模式就不存在。”

因此,周鴻禕對曾經火熱的o2o項目持批判的態度:

曾經喧囂一時的很多O2O企業,前幾年裡面,很多O2O企業,給大家免費的送早餐,送水果,上門提供各種免費的洗衣服務、按摩服務,上門洗車,最後你發現,所有的這些服務,都違背了商業的一個本質。

有的企業不掙錢,它不僅沒有價值,而且它會對整個產業帶來很大的傷害。

一言成讖!

創業4年教訓痛徹心扉: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

“e家幫”成立於2013年7月,是主做O2O家政服務的一個平臺。在2015年,e家幫“幫姐”(在線阿姨)人數曾高達5000人,2014至2017年之間,“e家幫”完成了3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e家幫創造性實施的“社群共享式”,解決了阿姨群體、家政公司和用戶的部分痛點,並通過培訓等讓阿姨變成會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故事的“幫姐”,而且e家幫還會讓“幫姐”經營自己的清潔用品專賣店,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幫助“幫姐”打造其個人品牌,這也極大增加了“幫姐”的身份認同感。

2015年,e家幫每月訂單達8萬單,其服務覆蓋了廣州、上海、深圳、惠州、杭州、佛山等城市,並獲得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但2015、2016年,家政O2O平臺基本處於燒錢補貼用戶、培育市場和搶佔市場份額的階段,“e家幫”直到2017年2月,才勉強實現盈虧平衡。

對滴滴模式的盲目迷信和複製,還有對家政服務場景的認識不夠深刻,加上資金彈藥的儲備不足,e家幫已經深陷在發展乏力的瓶頸當中。目前,“e家幫”股東紛紛撤出,熊斌已經退為第二大股東,法人由熊斌變更為吳文傑。

“e家幫”只是千億家政O2O行業市場的一個縮影。2017年,家政O2O公司“牛家幫”也是因為補貼大戰、融資跟不上而倒下的。

長期入不敷出,終究是難以為繼。

創業4年教訓痛徹心扉: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

不賺錢,無數創業公司的失敗都是違背了這個商業的本質邏輯。

公司開張就是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在產生成本的,你的辦公場地、人員開支、業務拓展和各種各樣的財務消耗,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你頭頂上,逼迫你去找盈利的出路。

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業很簡單,一出一進,能賺錢或能值錢的贏家才有機會活下去,輸了的只有淘汰出局的下場。

創業本是九死一生,失敗是大概率事件。在創業的路上,你不知道自己面臨多少誘惑和風險,也不知道自己會掉進什麼坑裡。

如果說熊斌是吃了不盈利的虧,那麼極路由創始人王楚雲則是掉進了公司經營和P2P的坑。

近日,王楚雲發公開信稱,受到P2P公司i財富的影響,極路由的正常運營難以為繼,處在破產邊緣。王楚雲本人更是欠債數千萬。

創業4年教訓痛徹心扉:終歸不能違背商業的本質邏輯

以前,極路由一度佔據智能路由器市場超過65%的市場份額,是A輪就達到千萬美元級別融資的互聯網硬件公司,但市場不看以前,資本不相信眼淚。如今的極路由銷售渠道被封,供應商催款,銀行貸款到期,負債幾千萬元,公司已經資不抵債,頻臨破產。而且王楚雲本人也為公司經營而背上了數千萬的債務,可謂敗的悽慘。

幾年辛苦,幾年奮鬥,除了教訓還剩下了什麼?又值不值得?

創業不能只靠運氣,浮躁的環境也變相增加了創業者失敗的概率,還是要回歸常識,遵循商業的本質邏輯。那麼,什麼是常識,什麼是商業本質邏輯呢?

開公司是要賺錢的,你不盈利就是社會的負資產、消耗社會的資源,是不能夠被允許長期存在的。而你盈利的根本,還是要靠你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增加價值。

現在有人說創業公司的壽命很短,只有兩三年,從價值的角度看,如果是沒有商業價值的公司,不如早點倒閉算了,不要拿“堅持到底”來自我感動,早完蛋早換方向,還有得活。

而那些長期存在並發展的公司,一定會有一個價值創造和增加的過程,不然也是有問題的。

商業世界總體是公平的,價格還是圍著價值轉的,我相信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