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曹镛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拥有众多著述及专利,在学术上有众项成就,获过多项奖项。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陈文新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她利用国家的有限资助,成功地完成了中国全国32个省(市)根瘤菌资源初步调查、保藏和分类研究,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低投入,高产出”的评价,获得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友尚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张友尚,中科院院士,研究员,192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之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从教。1957年考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现为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961年获硕士学位。1964年赴英,在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及伦敦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1966年回国。1979年至1987年担任生化所副所长,1987年至1990年担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上海生物化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委员会委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华大学双聘院士 。

黄祖洽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黄祖洽(1924.10.2-2014.9.7),男,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物理学报》主编。黄祖恰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设计定型及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氢分子激发态的相互作用、浸润相变理论及噪声在随机系统中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丑纪范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丑纪范,男,湖南长沙人,著名气象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4年7月出生,195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熵与交叉科学研究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数值天气预报、数值模拟以及气候动力学研究和教学,是我国现代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创建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志云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沈志云,1929年5月28日生,湖南长沙人,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创建的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被广泛引用;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持建立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任中国铁道重载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铁道学会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等职,并获詹天佑成就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沈志云为中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高新技术发展和铁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沈其震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沈其震(1906-1993), 医学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沙人,沈荩侄孙。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先后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1927年留学日本,获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在天津开诊所,创办《医学知识杂志》。1937年参加新四军,负责筹建新四军军医处。1941年加入共产党并赴延安。历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连医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等职。著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论》等。

张孝骞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张孝骞(1897-1987),男,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了骨干人才。

陈耀祖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陈耀祖(1927 03.02 - 2000 11.24)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教授。创立了反应质谱的立体化学分析法,为测定有机分子的绝对构形、差向异构、顺反异构、苏赤式异构和构象提供了一种快速超微量手段,开辟了质谱分析新用途。运用波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了几十种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化学成份,其中有6种有新的结构骨架,丰富了天然产物有机化学。发展了快原子轰击-串联质谱法测定糖甙结构。建立了闪蒸/气相色谱/质谱和微量预吸附/气相色谱/质 谱分析植物挥发油和鲜花头香的微量技术。建立了抗癌物自旋标记分析法,为此类药物药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易行的分析手段。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光召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2年,周光召进入重庆南开中学。1947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80年,周光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2年4月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9年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协主席。

周其凤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周其凤(1947年11月20日-),男,湖南浏阳人,理学博士。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08任吉林大学校长。2008年-201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2015年8月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副主席。2011年12月,其在家乡演讲时称从世界公民角度来看"美国教育一塌糊涂",引起网友热议。

唐稚松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同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中从事自动机理论研究,证明计算机转移命令的许多结构性性质,如转移命令可用循环代替,它比Böhm-Jacopini定理早一年。70年代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语言的研究,推动了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时序逻辑语言XYZ/E及以它为基础的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系统XYZ系统的研究。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7月21日3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萧健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萧健1920年7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宇宙线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主持我国高山宇宙线观测站的建立,是我国宇宙线物理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首先将现代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引入高能物理实验,为在线数据获取和离线分析打下基础。勤奋治学、诲人不倦,为实验物理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

曹建猷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曹建猷(1917.5.19-1997.9.19),湖南长沙人,铁道电气化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曹建猷长期从事铁道电气化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研究,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 在制定中国铁道电气化采用"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决策和在牵引供电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50年代初,为适应中国铁路电气化的需要,创办了中国铁路电气化专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作为中国电气化铁道采用25千伏单相工频交流制的主要决策论证者,对确定中国电气化铁道供电制度及电气化铁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雷天觉

盘点出生于长沙的科学院院士,这数量真是应了惟楚有才那句古话!

雷天觉(1913~ 2005),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7~1942年在美国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曾任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上海机床厂前身虬江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兼自动化所总工程师等职。195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