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從電影院看完《我不是藥神》後,感觸很深。電影中那些慢粒白血病患者,對生的眷戀直戳內心,幾次感動落淚,當我覺得自己被一種無形的周圍而絆住之時,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僅僅只是想要活命而戰戰兢兢,瞬間感受到自己的無限渺小,及那點少的可憐的韌勁。

想起幾年前的一天,中午同事們一起吃飯時,大家聊起了“月光族”,那時候我也恰好是,聽著太多周邊的同齡人都會感慨:每個月都在發工資,錢都不知道哪裡去了,還要還信用卡。有位同事說她對自己每年有一點小小的要求:要存錢,哪怕只有幾萬塊。她說:父母年齡一天一天大了,他們現在健康,但不代表永遠都不會生病,生活總不可能一直都順,有時候有個突發狀況,需要花錢,總不至於手忙腳亂吧。

以前對這樣的想法還不是很深,可是漸漸的自己身邊的親戚生病了,一下子,感覺整個家庭都亂了套了,兒女們放下工作回到身邊伺候,夫妻雙方也是沒法賺錢了,妻子在醫院裡奔波照料,又得不斷的支付高額的醫療費,一時間,整個家庭除了要接受親人生病的打擊,還要到處籌錢,手忙腳亂。而病人真的就像電影中的那樣,僅僅想活著。普通而平凡的渴望,當生病了以後就變得那樣遙不可及,別談什麼人生理想,家庭矛盾,僅僅只是想活下去,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妻子,看看兒女,看看孫子,看看這千姿百態的人世間,好的、壞的,都會不捨留戀。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富人生病,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昂貴藥品延續生命,或者痊癒。窮人生病,因家庭無法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而耽誤病情,惡化病情,導致生命垂危只能等待死神的召喚,就這樣撒手人寰。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一句話道盡所有的辛酸和無奈。

當生命的權利即將被剝奪時,才濃重的意識到原來自己那麼渴望生命的雋長。生命是這樣的殘酷,就如這樣的炎炎夏日,豔陽當頭,忽然電神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有人本就待在家裡、公司、商場躲過了這場風暴;有人三步作兩步的跑到附近的屋簷下,使自己少淋一些雨;而有人正在四周無建築物,無處可躲的路上,有傘沒傘都一樣,風大的毫不留情,也許就只能任由風吹雨淋,接受這場風暴,別無選擇。有人幸運,有人倒黴,而誰也無法保證永遠幸運。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賺錢是那麼重要,只希望當我們面對這樣的人生無常時,除了悲傷以外,可以儘自己的所能,用自己的積蓄,去保護自己的家人,如果因為“窮”而無法提供的選擇,我們只會為自己的“窮”懊悔終身,當我們在經濟上有能力做到盡其全力時,我們至少可以較為平靜的面對,可以責怪醫療水平不夠發達。

一個“窮”字,讓生活艱難的人窘迫不堪;一個“窮”字讓許多人陷入因為藥貴而吃不起只能等死的無奈和悲哀;一個“窮”字,因為圖便宜而鑽進了假藥販子有機可趁,耽誤了自己的病情。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電影中劉思慧的丈夫因為女兒生病跑了,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治病,在夜店跳脫衣舞的單親母親,讓人不禁唏噓,那也是他的女兒,怎麼可以這麼狠心;呂受益得病,他的妻子不離不棄,在得知做骨髓移植手術,也並不一定會有療效時,毫不猶豫:醫生,我們做。因為他在,她就有丈夫,孩子就有爸爸,有他,家才是完整的。原來家人的愛可以如此堅強。

黃毛,因為得病而不願回家,在屠豬場工作,一直留著一家合照的照片,也許家人早就以為他死了;呂受益割腕自殺,他的妻子跪在地上,失聲痛哭,呂受益無法忍受病魔的折磨,不忍心拖累摯愛的妻子和孩子,最終還是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位老太太抓著警察的手說:昂貴的藥,讓我吃掉了房子,拖垮了家人,而她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再創作的,在這些微弱的生命背後,有著好人的良心未泯,一次次的自我救贖,才有了平凡人心中那罕見的英雄主義,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抱團取暖,這世間並非處處薄情。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許多人生病,可能只能歸結於命運的不公,遺傳病,先天性患病,他們別無選擇。而有些人生病,是自己沒有愛惜身體、保養身體的因種下生病的果。我們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能變成後者,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因為有愛著我們的親人朋友,村上春樹跑步是因為能強健自己的身體,使他更好的進入寫作狀態,如果身體病了,那麼一切都要暫停,甚至倒退,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

打開筆記本電腦,寫些文字,這也許是我喜歡的一種方式。當喜歡的事物每天都要去做時,有時候又執行的很不得力。每當想到電影中的悲苦和溫情,我慶幸還能愜意的與家人在一起吃頓現煮的熱騰騰的飯菜,還能與朋友談天說地,還能為工作事業而奮鬥,都顯得那麼彌足珍貴,好好珍惜今天的一切。這世間就是這樣,有醜陋的一面,不公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人情的一面,世間照舊運轉,終歸好大過壞,好好的做好自己。

看完《我不是藥神》,感動以外的……

與你一起體會有情懷、有溫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