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昨日,武漢市的氣溫再次刷高。炎炎夏日,室內停車位爆滿,很多市民往往只能將車停在室外。在夏日的午後,要是將車子停放在室外一個小時,等到用車的時候一打開車門,嚯!滾滾熱浪絕對能把人逼瘋!座椅燙!車窗燙!方向盤燙!那麼,車內溫度能達到多少呢?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一個小時後,車內溫度達到63.1攝氏度。

步入夏天,小夥伴們紛紛打開了空調,但依然擋不住在大自然裡經過十分鐘所帶來的汗水。不過,一想到愛車還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一整個夏天,夏天車內溫度太高怎麼辦?本報奉上幾招,讓你進車時不再“蒸桑拿”。

方法一:打開空調通風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一般來說,打開空調並打開車門或者搖下所有車窗的方式,是大家用的最多的辦法。將汽車置於怠速狀態,並將空調的溫度設為最低,風量設成最大,打開天窗和前後窗戶,利用對流的原理進行散熱,兩、三分鐘後,車內的溫度就能降到25℃左右。之後,小夥伴們可先上路行駛一段距離後再關閉車窗,建議此時將空調設置成內循環。車內溫度很高的時候,一上車就立馬開空調,溫度很慢才能降下來,因為這時發動機預熱不足,直接開空調製冷效果不是很好,並且徒增油耗。應該先將外循環模式開到最大,將熱空氣排出去,讓車內的溫度儘快和外界一致。等發動機達到最佳工作溫度,再打開內循環並開啟A/C,車內就能快速涼快起來。

方法二:扇車門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這是最近在網上流傳的一種方法,即打開副駕駛的車門,然後反覆地開關主駕駛車門,十餘次後,同樣能達到降溫效果。不過,這種辦法相對第一種,降溫效果有些減弱,但如果在此基礎上,打開空調,效果應該會很顯著。就是藉助空氣的流動帶走車內的熱辣空氣。具體做法是,呈對角線方向打開車門,如打開右後門與駕駛員一側的車門,然後反覆開關其中一個門10-20次(這時請不要理會周圍人詫異的目光),車內溫度也會下降。

友情提示:開關車門不要太猛,拽下來就不好了,與此同時,再弄得自己一身汗也是得不償失。

方法三:噴“水”降溫!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可以在車內準備可以噴霧的小瓶子,裡面裝滿水備著。不過,這個水不是普通的自來水,而是用酒精和水按照1∶10的比例調配裝瓶。打開車門後,快速對著車內噴幾下,關上車門等上兩三分鐘,溫度就降下來了,這個辦法是最經濟實惠又有效的!

如果你要是懶人不想DIY的話,可以直接購買市面上的降溫劑,價格不貴十幾塊錢就可以搞定,主要成分就是乾冰,降溫效果也很不錯,打開車門噴噴噴,1分鐘降低20度完全不是問題!這種通過降溫噴霧來達到降溫效果的方式算是土豪級的了,儘管每瓶降溫劑僅有十餘元,但畢竟噴完了就沒了。

據瞭解,這種降溫噴霧劑的成分主要為乾冰,其昇華成二氧化碳的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熱,從而達到車內降溫的效果,小夥伴們在上車之前,將噴霧朝著方向盤、座椅、中控臺等方向噴灑幾下即可。由於噴霧劑一般被盛放在壓縮罐內,切記不要放置在車內陽光直射的地方,一旦爆炸會十分麻煩。

夏天車內不要放這些東西

因為車內的溫度較高,剛才說到的噴霧劑有可能會出現爆炸,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物品需要注意放置的位置呢?

夏天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三個方法教你降溫

首先,像打火機、車載香水、充電寶等絕對不要在高溫季節放在車內,這些物品在長時間處於高溫的環境下,非常容易發生爆炸,導致車內座椅、控制檯染上髒汙不說,所揮發出來的氣體經高溫氧化後,會令車內人員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

其次,例如食物、飲料、眼鏡等不要放在陽光直射能夠到的位置,因為高溫會加速食物變質和讓水質變壞,影響口感不說,還有可能吃壞肚子。此外,對於眼鏡,一般多為樹脂材質,導熱性較差,熱膨脹係數較高,長時間陽光照射後,容易發生變形,繼而導致鏡面出現裂紋,如果小夥伴們佩戴的是近視眼鏡,還會影響度數。

入夏前的任務——檢查

為了降低停放後車內的溫度,小夥伴們平時要注意些什麼呢?或者說,為了迎接這個炎熱的夏天,應該給汽車準備哪些東西呢?

1.老生常談的話題,汽車入夏之前一定油液的檢查,有必要進行保養。例如,檢查冷卻水是否充足、是否存在漏油的現象。

2.前些天的柳絮飛揚,會使得散熱器的散熱片之間阻塞好多異物,會大大降低發動機的散熱效果。因此,在入夏之前,應該對散熱器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儘量去專業的汽車店,範兒哥並不建議自己清洗。

3.檢查胎壓是否正常,花紋磨損的情況等。夏季行車,由於地面較熱,會使得內部氣體發生膨脹,從而使得胎壓過高,這種情況下極其容易導致爆胎。如果在行車過程中發現此問題,要馬上將車停放在陰涼位置,切忌用冷水沖洗輪胎。

4.可以考慮給汽車貼膜,不僅可以抵擋紫外線、部分熱量,還能防止車窗玻璃爆裂傷人的情況。此外,隨車最好還要帶一個車罩,防塵的同時還能降低車內溫度增長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