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石榴裙」爲什麼流行?

徐雪丹


石榴裙的名稱,來源於梁元帝蕭繹的一句詩,“芙蓉為帶石榴裙”,說舞女旋轉起來,飄逸的裙子像石榴花綻放那麼美。但真正讓石榴裙著名起來的人,是楊玉環。

傳說楊玉環很喜歡石榴花,所以唐玄宗就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等處廣栽石榴。石榴花開之時,必設酒宴款待群臣,楊玉環就身著石榴裙在其間表演歌舞。

因為唐玄宗寵愛她實在太過分,很多大臣都有意見,就拿眼睛斜視楊玉環,也不行禮,楊玉環就撒嬌鬧脾氣,唐玄宗於是下令群臣見楊玉環必須“使禮”,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宋代詩人劉章有一句詩,“石榴裙下從容久”,典故就來自於此。

但這個傳說我有疑問,因為《開元天寶遺事》中分明說楊玉環喜歡黃色,莫非是黃顏色、上繡石榴花團紋的“石榴裙”?不得而知,但從那之後,文學作品中寫到女孩子,就特別喜歡寫石榴裙,蘇小小、崔小玉、琵琶女……都是穿石榴裙的,這當然是因為典故了。

現實中,開元年間的貴族少女們是極其喜歡石榴裙的,甚至拿石榴裙做春遊的帷帳,這被認為是極度奢侈的行為。流行的關鍵可能也在於此,一是宮中的貴妃這麼穿,所以大家有樣學樣,二是紅色是非常不好染就的,不僅染料製備不太容易(紅花可以提取多種染料,要專門提取紅染料,有一套比較麻煩的酸處理法),而且極費染料,所以紅裙子是很貴的,貴族少女們喜歡穿它,或許就因為它是身份、財富的象徵。


鍛彰趣義


石榴裙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現,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裡就有“風捲蒲桃帶,日照石榴裙”的句子。

在唐詩裡,石榴裙也經常出現,流傳較廣的如白樂天的“燭淚夜黏桃葉袖,酒痕春汙石榴裙”,武則天的“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可見,石榴裙確實很受歡迎。


對於石榴裙流傳最廣泛的說法是,因為紅裙與石榴花的顏色相似,所以用石榴裙來指代紅裙,後來用於泛指婦女的裙子。


另一種說法是,石榴裙是用石榴花染成的,因為據聞石榴的樹皮、根皮、落花皆可用於染色。這裡要說明的是,石榴的紅是可溶於水的,所以用石榴來染衣物一說經不起推敲。


古代的染色技術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甕染,一是媒染。石榴裙應當就是運用媒染技術,將茜草、紅花菜等植物染料附著在衣物上。



除此之外,對石榴裙大致還存在兩種看法:


一 石榴裙並不一定是紅色,而是一種裙身有大片如石榴花印染的款式。


二 裙身如石榴,所以稱作石榴裙。




不管怎麼樣,以上幾種說法都說明了石榴裙的美貌,加上石榴裙的原料質地輕薄,飄逸動人,對於原料和織染技術都有一定要求。


這樣美貌又有門檻的裙子,當然惹人喜愛,流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鳳嫵一


石榴裙是古代裙子樣式中的一種,裙\n\n子的顏色是與石榴花一樣的大紅色,從整體上來說,除了石榴花那樣的紅色以外,\n\n沒有其他的顏色摻雜,女子穿起來顯得別\n\n有一番風味,同時也是女子對自己自信的\n\n一種顯露,因此,在石榴裙問世後,很受年輕女子的青睞。

概括起來,它有下列特點:

成熟

讓人能夠快速成為氣質美女,提高你的成熟度。

清新自然

開起來清新脫俗,還你最自然的形態。

女人味

穿上石榴裙能夠讓你更加具有女人味,更有魅力,更吸引人。

雍容華貴

石榴裙是高貴華麗的體現,穿上它你就是最優雅,最有氣質的明星級人物。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拜倒在石榴裙\n\n下”,是用來比如男子對美麗女子的崇拜\n\n併為之傾倒。而這句話的來源和楊貴妃有著一定的聯繫:楊貴妃是唐明皇寵愛的妃子,很是喜歡石榴花,也特別喜歡穿繡滿\n\n石榴花的裙子,而唐明皇因為過分地寵愛\n\n楊貴妃而荒廢了朝政,朝中的大臣便把自己的不滿加於楊貴妃,且見到她不施君臣的禮儀;在一次宴席上,楊貴妃將朝中大臣對她不施禮的情形告訴了唐明皇,唐明皇當場下令所有的大臣見了楊貴妃必須得下跪,\n\n否則就以欺君之罪懲罰。群臣無奈,君命不得不從,也就逐漸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這麼一說。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了表示男子對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

其實石榴裙在古代可以那麼流行,主要特點在於石榴裙可以使女子更加美麗動人,彰\n\n顯成熟高貴的氣質,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同時也將女子的一種內在自信表達了出來。

在古詩詞中,我們能看到詩人對於石榴裙的描述及對穿著石榴裙的女子的讚美。如萬楚在《五月觀妓》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南北朝詩人何思徵以“風捲葡萄帶,\n\n日照石榴裙”來暗比心中美女。\n\n穿著石榴裙的女子展現了她們優美的姿態同時,也傾注了讓人們對其的喜愛,使之一\n\n直廣為流傳而經久不衰。


北派三叔


歡迎關注看鑑君~更多優質內容給你好看

“石榴裙”衍生的一句俗語“拜倒石榴裙下”這裡講得到底是誰的石榴裙呢?

您可以看看視頻裡石榴色的解說,瞭解背後的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5532755948431905787, "vid": "v02004f50000bcu8j5g7q8i7r6445ueg\

看鑑


拿本考古書籍就說流行,這未免唐突。


【關注我】觀看更多|老虎亞種(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874381013753972557, "vid": "v02004660000bd2pmg4ttc5msibp5flg\

銀色地平線


古代石榴裙流傳的原因有兩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石榴裙是什麼。



唐代詩人萬楚在“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這裡的紅裙指的就是“石榴裙”。石榴裙是唐代年輕女子極為喜愛的一種襦裙款式。這種顏色的裙子顏色非常鮮豔,顏色比石榴花的花色還要豔麗。白居易的《琵琶行》“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這裡的“血色羅裙”指的也是石榴裙。

石榴裙流行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由於石榴裙穿著起來使得姑娘顯得容貌豔麗,格外好看。石榴裙顯得姑娘的身段也特別好,就算是腰間有贅肉的姑娘穿著也不用擔心會被看出來,石榴裙可以把腰身遮掩起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楊貴妃和唐明皇的傳說,為石榴裙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相傳楊貴妃很喜歡石榴。也愛穿石榴色的襦裙,唐明皇也很喜歡她穿著這種裙子,為了讓楊貴妃開心😊甚至下令讓群臣見到楊貴妃要下跪行禮。所以

“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是這麼來的。


芷漢衣兮文化



學習冇止境1


石榴裙是唐代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裝款式。這種裙子的顏色如火紅的石榴花,上配深色短小襦衣,更像一朵石榴花。


石榴裙在唐朝非常流行。

李白詩:“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詩:“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

杜審言詩:“桃花馬上石榴裙”;

武則天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等。

萬楚《五月觀妓》中“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韋莊《贈姬人》“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詩中“紅裙”和“血色羅裙”也是指石榴裙。
成語“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產生與唐明皇和楊貴妃有關。傳說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等地廣泛栽種石榴,每當榴花競放之際,這位風流天子即設酒宴於“熾紅火熱”的石榴花叢中。楊貴妃飲酒後,雙腮緋紅,唐明皇愛欣賞寵妃的嫵媚醉態,常將貴妃被酒染之粉頸紅雲與石榴花相比,誰紅得豔麗?因唐明皇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皇上,則遷怒於楊貴妃,往往對她拒不施禮。楊玉環無奈,依然愛賞榴花,愛吃石榴,特別愛穿繡滿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玉環獻舞助興。可貴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邊,向皇上耳語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施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施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



石榴裙流傳的時間很久遠。

南北朝詩人何思徵《南苑逢美人》中“風捲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元代的劉鉉《烏夜啼》中:“垂楊影裡殘,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霞溼,綠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明代蔣一葵《燕京五月歌》:“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總之,石榴裙從唐代到明清一直很流行。


(以上內容源自網絡)


弋朵


武則天說“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王稚登寫馬湘蘭到長幹寺的穿著“石榴裙子是新裁。”

香菱鬥草失敗在玩鬧中被小丫頭推進汙水裡,看著身上的衣裳說,“怎麼就拖在泥裡了?可惜這石榴紅綾最不經染。”

石榴裙有流行的基礎,因為本身紅裙就特別受女孩推崇。教坊女子的血色羅裙;納涼越女遇雨的半溼紅裙;脈脈含情帶綰芙蓉的女子茜裙……關於各色紅裙的女郎們簡是在古詩文裡要多少有多少。以至於到了唐代,桃花馬上石榴裙的獨特風貌成了豐豔豪爽唐代女子的經典形像。

除了群眾基礎,文人所愛,名人效應當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武則天在感業寺思念李治淚落石榴裙寫得纏綿不絕。據說楊貴妃也最愛石榴裙,所以唐代天寶年間受玄宗皇帝之命而跪拜貴妃的官員們常常要拜倒在石榴裙下。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成了人人皆知的表示對女士傾慕的話。

產于波斯的石榴在唐朝還是稀罕之物,所以到了明代滿大街都是,花發街欲焚一般普及,於是“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就是非常普遍的現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