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姓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與符號,一個姓氏產生後,往往歷經幾千年都不會輕易更改。再者,姓是維繫族人、追思祖先的紐帶,所以信奉祖先的漢族一直都有“修族譜家譜”的傳統,一份完全的家鋪通常從第一代祖先開始記錄,後世的繁衍遷徙也大多記得一清二楚,如果家族中出現了名人,更是大書特書。正是因為有了姓氏和家譜的存在,所以先賢孔子去世近2500年後,我們還能很明確地知道他的後代姓啥名誰。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據統計,我國使用過的姓氏一共23813個。其中單字姓和複姓(爽子)大概有16000萬個,佔了一半以上。雖然歷史上流傳了這麼多姓氏,但是2015年人口普查時發現真正還在使用的姓氏只有7000多個,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姓氏。也就是說,很多姓氏已經沒有後人延續了。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長遠來看,言之確實有理。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每一個姓氏背後都有其淵源,如傳說追隨荊軻去刺殺秦王的五位勇士,在荊軻刺秦失敗後,便把姓氏分別改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其主要用意就是不管後世多少代都要以刺秦為己任,在2007年時還在臺灣找到了8個姓“第五”的人。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然而,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卻並不在意姓氏的流傳,有些人甚至為了圖個方便、不被誤解便偷偷地改了姓。譬如,在湖南攸縣有一個300多人的村莊,他們以“叫”為姓,全國這麼大僅在此地有這個姓氏。不過,姓叫的人在被人問及姓名時,總會鬧出矛盾。前些年有過一篇報道,說是以為姓“叫”的人去櫃檯辦理業務,對方開口就問“你叫什麼名字?”他很認真地回答“叫××”,工作人員就會繼續問“你姓什麼啊?”這一來一回,脾氣不好的話,雙方就容易吵起來。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於是,這些人逐漸有了一個心結,有些姓“叫”的年輕人就開始抱怨:“千不姓萬不姓,為何偏偏要姓叫呢?”其實,叫姓雖然生僻,但是根據保存下來的《叫氏五修族譜》卻很生動地講了一個“關於叫姓起源”的故事。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在其族譜中明確記載著,叫姓祖先名為“仲康”,原籍是河南人,明朝洪武十二年出生,自幼聰明過人,懂騎射韜略,因為有功而官拜都閫,不過因為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其實就是叛亂,動亂不堪也就沒有辦法施展抱負了,於是他選擇了隱姓埋名,過起了無所掛念的田園生活,這才找到了湖南攸縣的一個風光不錯的小村莊。如果仔細研究族譜的話,還能分析出當時其先祖為何選擇“叫”字為姓,而自叫姓發源距今已有600多年了。

此姓僅在湖南有,全國不到300人,民俗專家當寶,年輕人卻想改姓!

朱棣

其實,作為後世子孫,不管是令人啼笑皆非、還是讓人誤解的姓氏,它都是上承自祖先,自然有其合理之處,甚至有些還繼承了關於祖先的寄託與故事,是許許多多民俗專家求之不得的活化石。當然,大多數人不會因為姓氏而嘲笑他人,所以自己也不要隨隨便便拋棄了祖先之姓,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