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很多寶媽說,每次看到寶寶鼻子裡有鼻屎,就想要給寶寶弄出來,尤其是哭完之後在鼻子裡結痂。不光是孩子的鼻屎,還有耳屎、肚臍眼,總是有家長控制不住蠢蠢欲動的雙手,就想幫孩子清理鼻屎、掏耳朵、洗肚臍眼。

不過呀,寶寶身上的有些部位,過度清潔反而不是好事。即使看起來髒髒的,也別急著“幫”寶寶洗洗洗、摳摳摳!這些部位更喜歡被小心呵護哦。

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鼻屎

如果寶寶愛流鼻涕,鼻涕幹後就會一坨一坨黏在寶寶的鼻孔,有時候這些鼻孔的分泌物還會影響寶寶的呼吸。作為媽媽,看著手都癢了,立馬上陣幫寶寶挖鼻孔。

經常給孩子清理鼻分泌物,會損傷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如果你親自上手給寶寶挖鼻孔,並且伸得比較深,不僅容易造成感染,還會影響鼻腔軟骨發育,導致鼻孔變大,影響到將來的面容。

一般而言,小寶寶的鼻屎也沒多到需要我們幫忙清理的地步,一般擤個鼻涕,基本上就隨著鼻涕出來了,所以沒事就別動寶寶的鼻子。

但如果寶寶鼻塞比較嚴重,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要讓寶寶的鼻屎變軟,可以用溫水敷一下寶寶的鼻子,或是用橄欖油抹一下鼻子,再或者是用生理鹽水噴一下鼻子。鼻屎軟化後不能摳,待到寶寶打噴嚏或是流鼻涕時,鼻屎就很容易出來了。

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耳屎

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

孩子的外耳道遠發育並未成熟,而且耳內皮膚很嬌嫩,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縫隙狀,操作起來非常不易。

另外,寶寶掏耳朵時,並不像給自己掏那樣能有明確的感受。用棉棒給寶寶掏耳朵,你只是憑藉自己的感覺來判斷深淺、方向,很有可能將耳屎推向深處,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損壞耳膜。

所以,醫生也屢次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給寶寶清潔耳朵,當然,也不要用其他東西來挖耳朵。

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肚臍

我們都知道,臍帶是胎兒和媽媽密切鏈接的紐帶。孩子出生後,臍帶就會被剪斷,在孩子的肚臍處留下一節臍帶殘端。

一般來說,如果家長按照這樣的方式每天消毒孩子的臍帶根部2~3次,大約2周後,臍帶殘端就會脫落。但這時,家長最好能夠繼續堅持每天1~2次消毒臍窩,直到肚臍完全癒合。

對於脫落之後的肚臍,很多家長都不敢進行清潔。這個位置的腹壁較薄,如果太用力摳或摩擦容易受傷感染,所以很多家長才會小心翼翼,說到清理肚臍就感到緊張。

正常情況下,在孩子洗澡時順帶清洗一下即可。用乾淨的毛巾蘸點清水輕輕擦拭肚臍。

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乳痂

新生寶寶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形成一種黃白色的物質。寶寶頭上的乳痂是由頭皮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形成的。如果長時間不給寶寶洗頭就會形成乳痂。乳痂就是難看了點,並不會讓寶寶不舒服(不疼不癢不難受,也不會傳染),大部分的乳痂會自然痊癒。

有些媽媽看到寶寶頭頂上長了乳痂,髒髒的,總會有想要給寶寶摳掉的衝動,但是呢,有這種想法的媽媽一定要打住!萬一不小心劃傷寶寶的頭皮,是有可能會造成感染的。

較少的乳痂可以使用嬰兒專用的洗髮乳為寶寶清洗,洗髮乳含有的油水混合物能讓寶寶頭上的小顆粒溶解在水中。一次可能完全去不掉,多重複洗幾次乳痂就會清除了。

比較厚的乳痂可以用液體甘油或嬰兒護膚油塗在乳痂的表面,等到乳咖軟了用紗布擦拭或小梳子輕輕地梳頭髮,讓痂皮脫落。

快住手!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要摳……臨沂媽媽覺得髒試著這樣做

寶寶的這幾個部位護理,媽媽們是不是經常會走入清潔誤區?其實媽媽們都會有想讓寶寶乾乾淨淨的心情,不過,寶寶這麼嬌嫩,媽媽們還是忍一忍,有些地方真不能用力亂摳亂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