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浦發銀行上海靜安區的一家營業部,用戶正在通過自動櫃員機辦理自己的存取款業務,這其中有一些人是外資銀行的客戶。該營業部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與外資銀行在現金櫃臺共享業務上達成合作。這種中外資銀行的合作,僅僅是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縮影。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已經有230多家外資銀行,7月10日,又提出了32條金融開放的具體措施,比如,取消在滬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支持外國銀行在滬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等等。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 林鈺華:我認為中國銀行及金融業的持續開放,在銀行業、資本市場、債券、期貨、資管、保險等領域,對外資機構而言都非常有吸引力。我認為外資機構仍然有許多機會參與本地市場,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產品。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外商投資規模,一直被視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從1992年起連續26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一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從2001年的468.8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63.2億美元,年均增長6.9%。在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同時,外商投資企業也分享著中國對外開放的紅利。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8》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擴大在華運營規模。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所長 馬宇:在服務業領域,包括金融、電信、教育、醫療,還有一些專業服務,這個是可以給外商提供新的投資機會。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近些年,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中國還從營商環境、對外貿易等全方面的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格局。6月底,我國發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22個領域推出新一輪開放措施,新版負面清單長度由63條減少至48條。同時,從今年7月1日起,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擴大進口,2015年以來,我國先後5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標誌著中國下一步再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在這個方面正在採取一些重大的舉措,來進一步推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來深化高標準的全面改革,來推動落實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看“中國市場 世界機遇”丨第四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