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了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界限感就像一條河,緊緊的圍繞著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雖然我們察覺不到。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一

最近也不知道是季節原因還是其他,遇見了比較多的焦慮症的朋友。其中有一個是有趣的但也是普遍的。29歲的年紀,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異性,準備奔著結婚去,也告知了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基於一些模稜兩可的考慮始終不答應,最後說教變成爭吵、變成打罵、變成道德綁架。這位女性呢,一直夾在中間惶惶不可終日的。現在睜眼聽到家裡有人說話就會驚恐。

雖是一個特例,但我想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這也是中國家庭特色,一日為父母便一生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二

這是去年接觸的一位朋友,用她自己的話說,她雖然是學生會主席、成績很好、是校花、又跟校草是男女朋友,一切看起來都跟小說一樣,但自始至終沒有一天是真正開心的。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自我。上學吃穿都是按照父母的喜好,談男朋友也是因為小說的劇情。她以為這樣會開心,但始終不開心。無論做什麼測試,都顯示有中度以上抑鬱症。

這其實是字體心理學中“假性自體”的典型,說的是沒有自我、沒有自己的標準,一直生活在別人的標準、要求、規則中。用別人的規則套在自己身上,又如何真正開心呢,既然難以開心,可能就更容易抑鬱了。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三

我想這一類是很多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會遇到的,就是孩子的叛逆問題。我記得此前有一位家長,說孩子之前很聽話,突然就不聽話,打罵無用,甚至放火燒了家裡的摩托車,家長非常著急。簡單瞭解之後就說修復親子關係,可能需要兩三個月。家長說能不能一個星期好,馬上要考試了。

家長對孩子的掌控也是缺乏界限感的表現,這種掌控欲的加重會使叛逆這個自然追求自我的過程不能平安度過,最終可能導致“沒有自我”你家孩子那麼聽話,最終在社會上很難生存,應該屬於“萬萬沒想到”系列吧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四

這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但對當事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有趣的咯。我想很多人都看過郭冬臨郭老師的小品《有事您說話》,事情迎上門了,不知拒絕,只得為難自己。現實中這一類也是很多的,上上個月就有一個,所有人眼中的好人、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妻子的同性朋友也誇他、老丈人丈母孃也認可這女婿,但唯獨他自己說,我每天都過的很累,不是幫這個,就是幫那個,很多時候連停下來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但想改變,又怕眼前的一切都沒了。

有時候確實需要關掉手機電腦忘掉很多東西,畢竟侵擾總是存在,自己不去保護自己,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好人”,而也僅此而已。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五

我們結婚很久了,每天都有一些小爭吵,都是因為他的衛生問題。快30的人了,一個星期只洗一次澡,老是忘記刷牙,換衣服也不知道及時洗,說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就是不聽也不改。都是為了他好,你說我嫁進來還得操心這個操心那個,我真是累死了。這是一位朋友的原話。

很多時候我們結婚了都想要去改變對方,讓對方的習慣和自己的習慣一致,似乎覺得婚姻生活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應該都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所想來。對方又怎會如此輕易就屈服呢。還是要注意界限,並在雙方的不同中找到共同和共識。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六

勤奮是我們都會提到的。而礙於家庭情況,有一些朋友可能不得不更加、非常的勤奮。去年遇到一個案例,這位女性說自己結婚7年了,剛結婚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愛人就出海了。這一去就是6年多。她過的很不舒服,現在家裡有錢了,想讓愛人留家裡,一來公婆暫時不同意,二來他愛人也想多賺錢點。她來問問看有沒有辦法讓她愛人有所改變留在家裡。如果實在不行就準備離婚。

我想為了工作付出很多努力的大有人在,比如做自媒體、碼農、醫務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如果工作超過生活的65%,這種生活狀態其實就是不健康的。因為你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還有自己的事。過度工作可能並不會直接丟了這些,但可能會直接丟了健康。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案例七

我不知道在你看來談過多少戀愛是正常的。但這位從17歲開始到現在25歲交過百多位女友的小夥子,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你先不要覺得他是玩弄女性,因為據他和現任女友所說,他們沒有任何親密關係,是不是又覺得驚訝?但最後還有讓你更驚訝的,就是他結束和開始一段感情的理由都是“我想”,我想和你結束了,我想和你開始。

這和界限感什麼關係呢?人自詡為地球之主,不能總是被“慾望”、“是否願意”、“是否想要”支配吧。


心理故事會:7案例帶你瞭解你快樂的保衛者——“界限感”

這條河圍著我們,雖阻礙了我們去往遠方的路,但也護著裡面的東西。而河裡面是城還是村,不僅看我們自己的經營,也看這條河能否抵禦外界的侵擾。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歡迎關注,願和你一起了解平易近人的心理學。如果覺得有用,請傳遞這份善意。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