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被拒、博士变硕士、撞人被母批,活着,却活不出灵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是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在审美上大众的标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很多人除了皮囊也就没剩下什么了。当然,这样也能过完一生,这样也能叫活着,但终归感觉差了一点什么。


相亲被拒、博士变硕士、撞人被母批,活着,却活不出灵魂

“1米6小伙分享相亲被拒经历:相亲被分手31次”

这是这两天比较有趣的一个事件,说的是这位小伙因为自己太矮而被分手了31次。随后在事件的传播下广大网友也讲述了自己被分手的经历。而被分手的原因也大都会归结为“矮”、“胖”、“丑”。我想很多男性看到这里会觉得女性的择偶观有些肤浅。

不要哀叹没有遇到觉得“胖很有安全感”的女性,也不要在被拒绝之后觉得对方肤浅、觉得自己缺点太明显。很多时候女性虽然用这样的说辞,但内在影响她决策的心理活动是觉得你没有足够明确的优点去吸引她。这个内在心理模式的表现除了“你太矮”,还有“虽然你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是我想找一个身高合适的”,优点不明显或不突出,缺点就成为影响我们做决定的主要依据了,但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内在的模式。

可能也正因为我们会比较容易归因为“矮”、“胖”、“丑”这些外在因素,平时也会着重看待这些,从而忽略了自身价值的培养和内在魅力的塑造。这样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死循环。


相亲被拒、博士变硕士、撞人被母批,活着,却活不出灵魂

“相亲门槛太高!女儿博士只敢说是硕士”

看了上面觉得感情经历不顺内心忿忿不平的男性可以稍微平息一下了,因为这里还有优秀女性不被选择的例子。

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如果自身条件又很优秀,比如“学历”、“工作”、“收入”都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要去寻找到同样在这些方面高的人做伴侣。先不说这种观念如何,但在这三方面比较高又单身的男性,可能会更偏向于选择年轻漂亮的异性,或者会比较注重精神层面的共鸣。那么,也许在相亲的时候告诉对方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可能也不错。

那么,能够在第一印象中加分的内在因素大概有: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教养、没有很强的攻击性、有原则、有主见、乐观、积极向上、幽默、有爱心、有孝心、上进心、贴心、耐心、担当等;外在因素大概有:言语行为上的尊重、合适的赞美、柔和明朗的表情、注意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基本的礼节、少看手机、经对方允许后抽烟、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衣着、合适的用词话题等。

寻得自己的内在加分项并强化之,让自己对别人来说不再止步于外貌。


相亲被拒、博士变硕士、撞人被母批,活着,却活不出灵魂

“小伙撞人遭母亲狠捶:去给我跪着向人家道歉”

撞人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直接报警可能只需要走保险程序,但小伙选择逃逸。随后因担心伤者而折回让路人报警。母亲得知后痛捶儿子并让其去给伤者下跪道歉。母亲的大义让很多人拍手称赞。

内在的闪光点很多时候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习得的。在我们总是为如何教育孩子而头疼的时候,却忽略了传统文化中已经存在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使得家庭成员在某些观念上能够保持一致。好的家风首先束缚的是成年人,形成固定的氛围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这是一种无形且持久的教育,产生的效果比遇事责骂更好。而这位母亲展示出来的“大义”便是闪光点,基于这个闪光点网络舆论和伤者家属对肇事者的态度都还温和。

在闪光点的塑造上我们未必一定要先发掘自身有的再去强化,也可以直接塑造。无论是家风还是清规戒律,都是通过认同该观念,用匹配的束缚来规范我们的内外在,迫使我们不放任自流,形成成长。那我们自然可以通过严格自律、实践、坚持来塑造自己的“灵魂”。


相亲被拒、博士变硕士、撞人被母批,活着,却活不出灵魂

灵魂的深度,来源于你对自己的雕琢。自律,才能带给你真正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