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週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是典型的江南地區漢族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2016年,烏鎮實現生產總值33.15億元,比2015年增長8.30%。

建制沿革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於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

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鑑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裡。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惇”,念“敦”,於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併,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1]

摺疊

行政區劃

至2016年,烏鎮下轄16個村:白馬墩、分水墩、碓坊橋、浮瀾橋、陳莊、虹橋、南莊橋、橫港、彭家、陳家、雙塔、顏家、民合、浙月、新翁、五星;下轄3個社區:東苑、南宮、銀杏,鎮政府駐地鳳仙路18號。

摺疊

地理位置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地理位置

烏鎮位於東經120°54′,北緯30°64′。地處浙江省嘉興市(地級市)桐鄉市(縣級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南潯區,北接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浙江,江蘇)三市(嘉興,湖州,蘇州)交界之處。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摺疊

自然環境

摺疊

氣候

烏鎮隸屬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溼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溼、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2]

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39.8℃,出現在2009年7月20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結束日在11月26日。無霜期243.6,年雷暴雨日32.1天,年大霧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

年平均降水量1243.8毫米。年季變化大,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74.4毫米。全年有兩個主要雨季,第一個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為春雨期,降水量在370.6毫米~108.7毫米之間,佔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稱為梅雨期,降水量在715.3毫米~94.7毫米之間,佔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個主要雨季在9月,稱為秋雨期。年雨日平均140.2天,雨日最多為2010年達154天,最少為1986年僅120天。

年平均日照1798.8小時。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08.5小時和206.0小時。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13.0小時和107.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484.8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9%,幅度在76%~82%之間。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乾旱、颱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3]

摺疊

自然資源

摺疊

土地資源

烏鎮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泊沉積物,土壤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88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3%。其中:水田2.86萬公頃,旱地1.02萬公頃,分別佔耕地面積的73.7%、26.3%。桑園0.83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11.7%。

摺疊

生物資源

主要植物資源有485種,其中藻類12種、苔蘚植物10種、蕨類植物8種、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458種。主要動物資源有無脊椎動物198種,脊椎動物217種。

摺疊

水資源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京杭大運河流經市境段長41.77千米。全市有骨幹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佈,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塘、羔羊塘、西聖埭塘、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合計46.3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6.73%,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屬典型的江南水網平原。

摺疊

人口民族

2012年底,烏鎮總人口56367人,其中農業人口46381人。總戶數16254戶,其中農業戶數11966戶。人口出生率7.57‰,比上年上升1.8%,死亡率8.45‰,比上年上升0.5%,自然增長率達到-0.88‰。計劃生育符合率98.35%,一孩率為83.69%。

摺疊

經濟建設

2012年,全鎮財政總收入13831萬元。全鎮實現生產總值(現價)達228671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487萬元,比上年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910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工業增加值78582萬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12153萬元,比上年增長13.6%。按戶籍人口計算,全鎮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568元,比上年增長17.3%。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比上年增長7.1%。

摺疊

第一產業

烏鎮201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41675萬元,比上年增長3.99%。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1930萬元,比上年增長2.3%;林業實現產值968萬元,比上年增長49.6%;農業實現產值18676萬元,比上年增長29.9%,畜牧業實現產值23835萬元,比上年降低4.8%,漁業實現產值558萬元,比上年降低51.7%。共有農業農頭企業5家,實現銷售收入43849萬元,比上年增長8.8%。共有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個,成員554戶。農電、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662萬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9045千瓦,比上年降低1.5%。

摺疊

第二產業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景色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製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餘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蠶繭為烏鎮特產之首,小湖羊皮、杭白菊享譽中外,發展豬、羊、鴨、淡水魚等養殖業。

烏鎮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6.3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規模企業完成23.2億元,同比增長4.9%。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1.97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規模企業完成3.95億元,同比增長1%。實現利稅5.89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實現利潤2.89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規模企業完成利稅1.79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35.2%。規模企業新產品產值實現7.95億元,同比增長23.4%。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4.3%。全鎮規模以上企業能源消費量為39748噸標煤,同比降低11.8%;萬元產值能耗0.17,同比下降15.9%。淨增規模企業7家,總數達到36家。其中銷售超億元的有6家,比上年減少3家。

建築業生產穩定發展,各項主要指標完成良好。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24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二家。

摺疊

第三產業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景色

2010年,烏鎮投資一億元建設集觀光、休閒、生產於一體的華章生態農業園區。有序推進兩新工程,全鎮布點1+8新村規劃,有機結合新市鎮建設與打造烏鎮國際旅遊區。種植花卉苗,品種調整使花卉苗木生產正常,銷售量增長,農業效益增加,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整治村莊、建設示範村、信息化建設、農民素質教育與陽光工程、遠程教育黨員取得成效。

2012年烏鎮交通運輸業實現總收入5634萬元,同比降低8.1%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80萬元,同比增長1%。鎮內電話用戶數達13862戶,比上年末增長0.3%,程控電話每百人普及率24.6%,每百戶普及率達85.3%。寬帶上網達7437戶,比上年末增長45.8%,每百人普及率13.2%。烏鎮旅遊人數達600.83萬人次,增長16.8%,門票收入達3.43億元,同比增長22.1%。2012年烏鎮批發零售行業實現總收入966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9%。住宿業實現總收入6246萬元,比上年增長36.7%,餐飲行業實現總收入113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2%。新增限上服務業企業5家,累計達到13家。

2012年烏鎮規模企業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8.29億元,同比增長3.4%。完成市外內資34483萬元,其中工業2628萬元,服務業31855萬元。浙商迴歸完成36855萬元。

摺疊

社會事業

摺疊

教育事業

2012年烏鎮有二所中小學達一星級學校,植材小學達到二星級學校,被評為嘉興市文明單位和省綠色學校。2012年初中共畢業人數443人。初中升入高中段人數435人,佔98.2%。全鎮共有中小學校3所,在校學生357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人數150人。

摺疊

科技事業

2012年烏鎮新申報國家級科技創新基金項目1個。申報省級新產品研發8項,市級重點科技項目5項,市級新產品研發9項,新申請專利140項。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41人。其中:社會科學技術人員451人,有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人員231人。有科普宣傳櫥窗21個,百米科普長廊1個,有苗木、養鴨兩個專業技術協會,省級科普示範基地1個,嘉興市科普示範村、社區15個,桐鄉市科普示範村5個。

摺疊

文體事業

2011年擁有體育小組16個(門球、籃球、乒乓球、游泳、象棋、橋牌、武術、秧鼓、腰鼓、健身隊、健身球、健身操、空竹、踏白船、排舞、體育舞蹈隊)。2012年全鎮共有圖書館(室)25個,藏書9.3萬餘冊,文化站一個,電影放映隊一個,放映影片250場次,觀眾人數達23800餘人(次)。廣播站一個,有線廣播喇叭10915只,有線電臺一座,電視平均每日播放24小時。廣播喇叭入戶率85%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93%。

摺疊

社會保障

2012年烏鎮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1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18312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3.8億元,人均儲蓄存款餘額42268元,同比增長20.3%。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2.9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94.45平方米。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7423人,基本職工養老保險17609人,新增失地農民參保3670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8009人,參保率達98%。全鎮享受低保人數529人。擁有敬老院1個,安置58人,年末有社會辦福利企業5個,安置“四殘”人員259人。有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市級醫院1個,衛生服務站10個,共有病床12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2人,其中:醫生99人。

摺疊

基礎設施

至2011年,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等。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一個,農貿市場3個,佔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一個。全鎮共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一個。

摺疊

風景名勝

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陳運和詩《烏鎮剪影》贊“一個現代文明影響不大的世界 一張古老色彩依然濃重的史頁”。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總體格局,河網在烏鎮內和主幹道重合,連橋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這個水網體系連接京杭運河、太湖和烏鎮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決了農作、飲用、排水、觀賞、運輸等水問題。在烏鎮的佈局中,由於歷史上曾地跨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加之吳越文化的積累、沉澱,觀念上明顯受中國傳統儒文化和運河商業文化的影響,多軸線明確、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小橋流水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現30多座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

摺疊

東柵

東柵區,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一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里,保護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是中國著名的古鎮旅遊勝地。景區遊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工程全部完工後,東柵景區佔地面積約為0.9平方公里,設有十多個景點。

摺疊

西柵

景區西柵,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並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遊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遊、休閒度假為主。西柵景區佔地3.4平方公里,縱橫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餘。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溼地。

摺疊

江南百床館

江南百床館,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坐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館內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採用木架構造形式,強調傢俱形體的線條形象;第二展廳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餘,故有其名。[4]

摺疊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餘年。

摺疊

江南民俗館

江南民俗館,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蠟像塑出婚喪嫁娶的話劇。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餘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鄉。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麵等特有的做壽物品。

摺疊

江南木雕陳列館

江南木雕陳列館,這裡原是東柵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廳,以其木雕精美而聞名。的正室偏屋內更陳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館裡的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有“打漁”、“鬥蟋蟀”、“敲鑼打鼓”等生活場景,也有“龍鳳呈祥”、“松鼠吃葡萄”、“梅蘭竹菊”等傳統圖樣,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摺疊

餘榴梁錢幣館

餘榴梁錢幣館,餘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鑑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餘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

摺疊

文昌閣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文昌閣

文昌閣,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

摺疊

宏源泰染坊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宏源泰染坊

中國的藍印花布世界聞名,烏鎮則是藍印花布的原產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創於宋元年間,原址在南柵,清光緒遷址於此,系藍印花布製作基地,也是藍印花布製品集散中心。在宏源泰染坊,可以看到傳統工序的全過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鋪中帶一些藍印花布的成品回家。 對門還有一家藍印花布原料作坊,有幾個老媽媽在軋棉籽、紡紗線、織棉布。[5]

摺疊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故居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建築,其傢俱與佈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

摺疊

古戲臺

古戲臺,修真觀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但1919年的那次修繕後,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戲臺佔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戲臺為歇山式屋頂。臺為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裡。樓臺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摺疊

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櫃檯。據《烏青鎮志》記載,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支撐。當鋪四周有高牆圍護,靠外牆腳均用一人頭高的條石築就,使盜賊無法翻牆、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瞭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製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除匯源當外都設有高櫃檯、木柵欄。當典物者遞上衣物後,聽憑當裡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一頭。後埭是庫房,為了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滿水的七石缸,稱之為“太平缸”。匯源當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於道光年間創辦的。

摺疊

昭明書院

昭明書院得名於曾在烏鎮築館讀書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書院坐北朝南,半迴廊二層硬山式古建築群。主樓為圖書館,收藏有文化、社會科學、藝術、休閒旅遊等方面的圖書和雜誌可供閱覽,並設有電子閱覽室、講堂、書畫、教室等。中為校文臺,為著述編校之處。前方庭園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參天,濃蔭匝地。

摺疊

烏鎮大戲院

烏鎮大戲院裡經常有傳統演出,演出的曲目除了評彈、大書外,還有烏鎮地方說唱---三跳。三跳是長期流行於烏鎮一帶農村的以說唱古今通俗小說為主體的敘事性曲藝形式,藝人演出時所用道具為三段毛竹板,俗稱“三跳板”,故名其曲藝為“三跳”。

摺疊

旅遊指南

摺疊

最佳時節

烏鎮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特別是清明時節。從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開始,約半個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被茅盾先生稱為“中國農村的狂歡節”的香市熱熱鬧鬧地展開。到時能觀賞到各種極富民間特色的民情風俗活動。

烏鎮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在眼前。

摺疊

交通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景色

飛機

目前只有杭州蕭山機場有直達烏鎮的班車,其他地方都需要下機後周轉汽車或火車前往烏鎮。

汽車

目前,上海、杭州、南京、溫州、紹興、蘇州已開通直達烏鎮的旅遊專線, 遊客可到各旅遊集散中心乘坐。除此之外,到烏鎮的一般路線是目的地——桐鄉——烏鎮或者目的地——嘉興——烏鎮。其中,汽車是最方便的到達方式。

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均有直達烏鎮的班車。另外,為方便遊客一站式出遊,烏鎮旅遊公司和鄰近大中城市客運部門聯合推出了公路旅遊專線,現已開通上海、杭州、南京到烏鎮的三條專線,遊客可到各旅遊集散中心乘坐。烏鎮沒有鐵路站,坐火車來烏鎮旅遊,也可先轉車到嘉興或者桐鄉之後再到烏鎮。

火車

烏鎮沒有火車站,前往烏鎮旅遊,坐火車可到烏鎮周邊地區之後再到附近汽車站進行中轉。

如果是從桐鄉火車站直接前往烏鎮,站前廣場將專門設置從桐鄉站直達烏鎮的公交車。到達桐鄉火車站後,可直接換成k282路公交車,直接抵達烏鎮汽車站,桐鄉火車站發往烏鎮的公交首末班時間為7:40和17:50,每隔30分鐘一趟,票價5元,用時在半小時左右。

觀光車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景色

烏鎮東柵景區與西柵景區之間有免費班車接送,營運時間通常為7:30-17:20。週一至週四的班車間隔時間為20分鐘,週五至週日的班車間隔時間為10分鐘。

輪渡

西柵市河上的船分兩種,一種是公交船,公交船以安渡坊為起點,到下一個碼頭為一站,每站5元,全程大約6站,需在專門的售票窗口買代幣,持幣上船,但是隻有白天提供;另一種為遊船,也是全程船,白天120元/船/單程,每船6人;夜晚180元/船/單程,每船6人,在安渡坊和如意橋兩個船碼頭都能買票上船。

摺疊

美食

白水魚,烏鎮水域的野生魚類,生長在無汙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屬稀有淡水珍品。無論清蒸、紅燒,都是難得美味。

三白酒,三白酒是烏鎮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純手工釀成。何謂三白酒?《烏青鎮志》上說:“以白米、白麵、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還生產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姑嫂餅,烏鎮姑嫂餅是桐鄉烏鎮的傳統名點。據《烏青鎮志》記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民間傳說它是因姑嫂二人鬥氣而成,故名姑嫂餅的形狀酷似棋子餅,比棋子餅略大。

三珍醬雞,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整隻原汁浸燒,三次出湯;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燜燒;出鍋後又得塗上一層麻油,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現已有方便攜帶的真空包裝產品。

紅燒羊肉,烏鎮的紅燒羊肉選料十分講究,一定要以當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為原料,這種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細潔多膏,是烏鎮冬令不可少的進補菜,民間有“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

烏鎮定勝糕,定勝糕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據說是古時烏鎮人民為迎接打仗得勝回來的將士而特製的一種點心,定勝糕的顏色緋紅,象徵著戰爭的凱旋。後來,因為烏鎮自古以讀書為榮,古時讀書人考狀元,親朋好友便都要做幾籠定勝糕送行,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願。

定勝糕的形狀為荷花狀,外層是精製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裡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

摺疊

住宿

如果要更深的領略烏鎮的枕水風情,融入古鎮原住民的生活,享受自由自在的度假樂趣,那麼入住烏鎮民宿是最佳的選擇。

烏鎮民宿分佈於西柵市河的南北兩岸,或面水或臨街,出門跨入綿延的西柵老街,推窗可攬市河秀色。烏鎮民宿客房形式多樣,有標準雙人房、大床房、家庭房等,裝修風格家家各異,但都充滿了濃濃的江南人家風情,可在鄉遊網提前預訂。

摺疊

特產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特產

烏錦,烏鎮絲綢著名老字號益大絲號的創始人沈永昌有一兒子名沈學文,他繼承父業後,為擺脫傳統木機綿綢在市場上滯銷的窘境,經多方考察後決定以織錦產品代替傳統產品。

絲棉,烏鎮是蠶桑之鄉、絲綢之府的中心地帶,所出產的絲綿質地堅柔,無塊、無筋、無雜質,色澤潔白,勻薄如紙。當地人稱絲綿為“大環綿”或“手綿”。

布鞋,在中國人原生態的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烏鎮布鞋是手工千層底布鞋。

篦梳,烏鎮竹、木、羊角、牛角等物產豐富,經選料、開模、整型、刨光等一套工藝,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篦梳便在匠人手中成形,貴在天然,兼有保健功效。

湖筆,烏鎮歷史上隸屬湖州府,湖筆的製作工藝在這裡十分盛行,湖筆採用山羊、黃鼠狼、山兔等獸毛為原料,經過七十多道手工製作而成,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美食製作

手工醬,中國是醬油生產起源最早的國家,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曆史,均以天然發酵、釀製。清咸豐九年(1859年),鎮人陶敘昌創立了以自己名字為號的敘昌醬園,此為烏鎮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最早的醬園。

燻豆茶

,又稱烘豆茶,主要原料是薰豆,輔料有桂花、炒芝麻、橙皮、蘿蔔絲、蘇子、炒柏子等,故烏鎮人有“吃茶”一說。

生鐵鍋,1866年,鐵匠沈濟在烏鎮開設冶坊,是為烏鎮冶業的開端,也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坊。沈家精湛的冶煉技術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的亦昌冶坊中,工匠們依然在使用傳統的冶煉澆鑄工藝製作鐵器,昔日的煤炭旺火改成了電爐熔鐵,風箱扇火換成了鼓風機助燃,選料是優質的純生鐵,製作工藝也一如祖輩。

杭白菊,杭白菊其實並不產於杭州。1999年5月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杭白菊之鄉”的桐鄉市,杭白菊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是杭白菊的中國原產地,享有“杭白貢菊與龍井名茶”並提的榮耀。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主要產品有成衣、三角頭巾、茶杯墊、摺扇、桌布、門簾、雨傘、手機袋、錢包、揹包、各式象形掛件等。

木雕竹刻,烏鎮的手工藝十分發達,從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藝品,體現烏鎮人的聰慧靈巧。

摺疊

鎮名由來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墩”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烏鎮景色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編》中說“烏鎮古為烏墩,以其地脈墳起高於四曠也……”,解釋得已夠明白。但何以稱“烏”呢?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餘氏,故曰烏墩”;一說“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一說“烏有烏陀古蹟,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此數說前人都提出異議,以為或無證,或附會,或缺乏歷史常識,盧學博編修《烏青鎮志》時已詳加批駁。同時,他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鄉賢在《烏青文獻》中提出的:“烏墩、青墩之名,其從來遠矣……大都江山自開闢以來,何有其名字?皆世諦流佈相承耳,如‘齊魯青未了’,‘澄江靜如練’,是為山水傳神寫照語也。烏青之義蓋類此。”

烏鎮是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其實,這類在當地並不鮮見。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紅墩、紫墩的命名為烏墩名稱的傳神寫照說提供了現實的佐證。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李樂在《烏青鎮志》中說:“鎮,周屬吳,吳戍兵備越名為戍。”“烏鎮古謂之烏墩,後因吳越錢鏐王戍兵於此,稱烏戍,今名烏鎮。”)但他顯然將錢鏐王之“吳越”與春秋之“吳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稱謂中,自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且錢鏐王之吳越國的北方疆界遠達常熟,烏鎮相對內陸,故此說顯有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