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啟動機:其實就是一個小型電動機,鑰匙開關轉到啟動位置時,啟動機轉動,同時帶動發動機轉動,輔助發動機啟動進入工作狀態。啟動汽車時如遇打火困難,打火的持續時間不能過長,一次幾秒鐘。連續打火幾次也沒成功,應該將鑰匙擰回,等幾分鐘,給啟動機散熱的時間,然後再重新上電打火。這樣可防止啟動機燒燬。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再來看看汽油泵,後排座椅掀開後,會看到這樣一個黑色的蓋子,它的下面就是汽油泵。

蓋子拆下後就可以看到汽油泵了,它實際是安裝在油箱上,但拆油箱很麻煩,所以在這個地方開個孔,在汽油泵損壞時可以方便的更換。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這是油箱拆掉後的樣子,可以看到汽油泵的實際安裝位置。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汽油泵拆下來,看就是這個樣子~!既然叫做油泵,那它的作用不必說了就是泵油的唄。O(∩_∩)O汽油泵將汽油加壓,由供油管路輸送到噴油嘴,因為有壓力,噴油嘴噴出的汽油才會霧化的好,才能與空氣均勻混合。

汽油泵使用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注意事項,就是保持油箱的油不要過低。不要非等油燈亮了才加油,看差不多就加,因為汽油泵要靠油箱裡的汽油來冷卻,如果油太少,冷卻效果就變差,嚴重的會燒燬汽油泵。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汽油濾清器:安裝在右後輪前方,油箱旁邊,作用是濾除汽油中的水分、雜質和膠質,防止燃油系統堵塞,保證燃油供給裝置的正常工作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制動油管:傳遞剎車踏板的力。

制動分泵:將制動液的液壓力轉化為機械力,作用於制動卡鉗上。卡鉗上的摩擦片與制動盤產生摩擦,將車的動能轉化為熱能消耗掉,從而使汽車停止。

穩定杆:轉向時減少車體側傾,增加操控性。

半軸:將發動機的動力傳遞到車輪上,驅動汽車。

轉向拉桿:控制車輪的轉向,調整前束。

下襬臂、上支臂:連接車輪和車體的懸掛構件。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萬向軸:連接在兩個軸之間,在一定範圍內可任意改變兩軸間的傳動角度。因為前輪是既要驅動,又要轉向的嘛~!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彈簧:彈性元件,起緩衝作用。這個是螺旋彈簧,卡車用的是鋼板彈簧,某些高檔車用的是空氣彈簧。

減震器:液壓阻尼元件,吸收路面衝擊的能量,並抑制彈簧壓縮後回彈的力。它與彈簧配合組成了減震系統,用於減緩因路面不平引起的車體震動。減震器的阻尼力與彈簧的彈力,經過不同的調教匹配會產生出不同的底盤風格,比如運動型、舒適型。

手剎拉索:拉手剎時將後輪制動,就跟自行車閘差不多。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排氣管軟連接:阻斷髮動機震動的傳遞。

副車架:連接下襬臂和車體的懸掛構件。

三元催化器:將廢氣中的NOX,CO等有害氣體轉化成N2,CO2等無害氣體,降低排放汙染。

消聲器:消除發動機排氣的噪音。沒有了這個東西,那我們的車都要像跑車一樣轟鳴了。

活性碳罐:裝在車尾右側的一個黑色的小罐,內部裝滿活性炭,連接著油箱,作用是吸附汽油蒸汽。 汽油是易揮發的燃料,油箱內的燃油會很快揮發增加油箱內部的壓力,當壓力到達一定值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危險,所以人們就想法子平衡壓力,起初是將油箱蓋做成了限壓閥,當壓力高過某一值時,限壓閥就打開,把汽油蒸汽派到大氣中,後來,人們出於節約燃料和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設置了碳罐,碳罐內部由吸附性很強的活性炭填充,油箱中多餘的燃油蒸汽不再排到大氣中,而是有一根管子引入活性碳罐。是活性碳吸附燃油蒸汽,當汽車開動的時候,活性碳罐電磁閥適時打開,將吸收的燃油蒸汽重新倒入進氣歧管,以達到節約燃油和環保的目的。

扭力梁: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的構件,能產生一定扭轉形變,使懸掛性能介於獨立懸掛和非獨立懸掛之間。這種懸掛的特點是成本低,強度高,佔用空間小,舒適性一般,多用於小型車上。見下圖

送給剛剛學汽修的同志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