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把農村交付給老年人自主創業?

為什麼不把農村交付給老年人自主創業?

-----遼寧鼓勵老年人自主創業而帶來的老年人創業思路的感慨!

汪華斌

昨天有位東北的退休朋友找我,說現在退休後除了跳廣場舞以及給子女帶孩子外就無所事事了。更重要的是子女的孩子很快就大了,真的不知道將來如何過。這位朋友說現在全國只有遼寧政府還希望老年人有新的選擇,那就是鼓勵老年人自主創業。她說她老家的親戚來電話,說最近遼寧在出臺的一份人口文件中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問她有沒有興趣回家鄉創業。這位朋友問我,老年人自主創業應該不會是專業技術上的餘熱吧;因為這又涉及到侵佔年輕人位置的問題。

我說老年人創業肯定不會是發揮餘熱的概念了,因為老年人創業的特點就是應該與快樂養老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不是我們社會現在到處推崇的延遲退休的概念。在我們今天這中國特色經濟的社會,年輕人都無法創業;因為我們社會實行的是超前借子孫後代的項目來發展經濟,所以自主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相當低。試想在房地產經濟的時候,我們社會是不是實體經濟全面萎縮;在今天政府主宰建設經濟的社會里,你自主創造什麼能嫁接這經濟。正因為如此,今天的中國社會到處是狼一樣的眼睛;盯著老百姓的消費與腰包。試想通過二十多年的掏腰包的創業模式,我們今天還能創造出什麼樣的模式能替代它。所以說實體經濟萎縮是中國規律,實體門面萎縮也是即將面臨的中國特色;而網絡經濟肯定也不是春天,因而網絡經濟將萎縮同樣是中國特色。在這樣的特色下,你老年人能在城市裡與年輕人競爭創業嗎?這不僅不利於年輕人的發展,而且還是社會的惡性競爭。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停止城鎮化;而將農村交付於老年人自主創業,因為這才是我們社會恢復良性發展的開端。

為什麼不把農村交付給老年人自主創業?

我們看到《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文件指出,遼寧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遼寧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遼寧省戶籍總人口4232.57萬,60週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958.74萬;佔總人口的22.65%。再加上遼寧省的生育率遠低於全國水平,所以東北地區人口‘負增長’的情況明顯。與此同時的是外地經濟高漲的吸引力,所以東北人口外流嚴重;再加上東北的老製造,所以產業接力的人口的動力不足;這就是東北振興越來越困難的原因。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老年人退休的越來越多;而資產閒置的也就越來越多。正是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利用社會的資源而造福社會成為了將目光放在老年人這裡的原因。

我們同樣知道老年人有幾個特點,那就是對創業風險的承受力弱,而同時對創業投資回收有預見期;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不喜歡創新,所以固定模式的創業更容易被接受。再加上老年人的精力不如年輕人,所以老年人創業的特點更像農業那樣的清閒中而行;因為連續的搞強度創業對老年人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老年人創業一定要能預防防住各種騙子的騙,這就是開創老年人創業的幾個時代的特點了。正因為如此,如何讓老年人走出家門而實現創業,而且還需要規避市場風險;這就是我們政府需要轉換觀念與開拓思維的原因,所以老年人創業在這些避風港裡才有可能安全啟航的原因。

正因為如此,所以將農村交給老年人;也就是說實行二元城市與農村並存的社會格局。在這樣的規劃中,既可以‘告老還鄉’的回老家養老;也可以集體下鄉養老。在這樣的系統規劃中,既可以按照家庭(兩個老人)的結構實行每家“一畝三分地”的分散居家原則;這樣養老的老人就真的是自食其力了。也可以按照專業化的原則集體養老,即可以在鄉鎮等地開辦農家樂或集體養殖園;在這樣的養老與創業規劃中,居家養老與搞專業化的還真的同步進行了。在這樣的城市與農村的二元規劃中,那麼我們的農村就又會恢復到山清水秀的當年了。因為這些老年人本身都有養老金,而且子女還可以到農村探望老人;這樣的經濟模式就再也不指望賣土地,這才是我們二元經濟復甦的真正開始。

為什麼不把農村交付給老年人自主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