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回收率低、處理費高依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推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還需要政策發力、落實給力、監管得力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村民配備農藥廢棄物專用回收桶,清洗3次後方可領取置換物,開展“押金銷售”“有償回收”……近年來,針對農藥廢棄包裝帶來的汙染問題,相關部委不斷完善政策設計,各地也在陸續探索管理辦法。然而面對龐大的農藥使用量,有專家指出,當前農藥廢棄包裝處置管理還比較滯後,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治理還需要不斷升級。

在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之後如何處置包裝廢棄物,一直備受關注。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隨意丟棄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超過30億個。由於缺乏專業的回收處置機構,農藥包裝廢棄物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因為監督機制的不完善,造成農藥垃圾無人問津的處境。田間地頭、灌溉溝渠隨處可見的各類農藥包裝廢棄物,不僅嚴重汙染了土壤和水體,更對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農藥使用量,一邊是回收難、處理難的困境,農業汙染防治的短板亟待補齊。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解決好農業汙染這個問題,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自2015年打響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以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綠色發展轉型,一個重要突破口就是在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基礎上,規範、控制、引導農藥廢棄物的處置。從新出臺的《農藥管理條例》明確了農藥生產企業和農藥經營者的回收義務,到去年底發佈《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再到北京、廣東等地制定出臺相關實施辦法,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與基層探索的不斷推進,初步搭建起了農藥規範使用的“四梁八柱”。

法規制度的建立邁出瞭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的第一步,但從實踐層面來看,回收率低、處理費高依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推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還需要政策發力、落實給力、監管得力。比如當前政策還處於原則性規定階段,既缺乏可操作的細則,也缺少強制性要求,究竟誰來負責?如何激發回收動力?再比如農藥廢棄物的處置要按照危化品處理,成本是普通廢棄物的好幾倍,處理費用由誰來承擔?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從農藥包裝使用、回收、處置、監管全流程優化制度設計,明確相關責任主體,也需要各地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基礎上蹚出一條科學、高效、可行的路子。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其實,從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置入手,推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一些地方已有探索實踐。浙江省開展“千萬工程”,率先通過專項資金進行回收補貼。部分省份推行“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模式,匯聚政府、企業和社會三方合力,給農藥廢棄包裝找到“好歸宿”,構成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就現實來看,我國農業多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農藥使用量大而分散、各地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了我國全面推進這項工作既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又要久久為功、堅持不懈。

解決突出問題,往往是發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農業汙染防治說到底是一個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村綠色發展、農業汙染防治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打贏農業汙染防治這場攻堅戰,呼喚更為精細的現代化治理,需要在解決一個個諸如農藥包裝廢棄處理問題中向縱深推進。惟其如此,才能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為了提高關注度,提高吉林長白山人參知名度。中國農業新聞網給大家免費贈送世代相傳百年老字號長白山人參,關注中國農業新聞網公眾號和頭條號即送價值168元的長白山林下參一隻!我們的目標是年底粉絲突破一百萬。也為吉林長白山人參創品牌做出自己的貢獻!,驗證中國農業新聞網提供的服務真實性。特給大家提供免費體驗的機會。大家可以掃描上面小程序免費領取!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中國農業新聞網又理所當然擁有了中國農業新聞網騰訊公眾號,中國農業新聞網百度直達號,百家號以及各主要網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應、知乎等註冊用戶均屬於中國農業新聞網。頭條號中的“農業新聞”即是中國農業新聞網傾心打造的,便於搜索和關注的頭條號。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打好農業汙染防治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