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委市政府檢查組在新羅和市直項目開展工作檢查

4日,市委、市政府工作檢查組在新羅和市直項目察看項目工作情況。檢查組一行察看了新羅區的紫金山文教旅遊項目、萬通機械輪式挖掘機生產項目暨福龍鑽產品展示、東城夜市廣場(含農副產品二級批發市場和濱河休閒走廊項目)及準星樓1736文創園項目;市直的龍津湖公園、龍津湖安置地徵地拆遷項目、e龍巖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及小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閩西日報記者 黃俊 王尚華)

龍巖市委市政府檢查組在新羅和市直項目開展工作檢查

目前,龍巖龍津湖公園項目景觀建設已經接近尾聲。總投資5億元、規劃用地625畝的該項目作為省市重點民生項目,預計於今年國慶期間即可對外開放,將成為一個集休閒、健身、景觀為一體的新公共活動空間。 陳律全 王毅 攝

市直 建設新龍巖:讓城市更美百姓更幸福

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增強城市發展活力。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建設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龍巖,實施了一批補短板惠民生的城市建設項目,治理了“小溪河汙染”這個多年以來的城市痛點,還通過e龍巖“把政府搬到了網上”,通過發展紅色教育培訓進一步唱響了城市文化……

“城市雙修”是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簡稱。按此理念,龍津湖公園就是龍巖“城市雙修”的一個重要項目。它是我們的“城市新客廳”,是中心城區最大的水系公園,是便民利民的生態景觀水利工程。目前,龍津湖公園建設正快速推進,預計今年國慶將建成啟用,向廣大市民和八方來客開放。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但過去20多年,小溪河常常是“一江濁水向東流”。去年以來,經過“史上最嚴的整治”,乾淨的小溪河回來了!一灣溪流帶出處處美景,在濱河兩岸,東山溼地公園、濱河公園綠樹成蔭,生態廊道接連伸展、串聯起沿河景觀,成為市民休閒的樂園。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城市環境的變化,是市民看得見的變化,e龍巖帶來的便捷,同樣是市民感受得到的便捷。從窗口到手機,市民把政府“裝進口袋”,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創新,e龍巖拉開了一場“在網上走群眾路線”“對自己狠心、讓百姓舒心”的政務文明再造。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靈魂。閩西文化多元,相互交融,其中紅色文化最為凸顯,它融合了閩西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了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品質,是閩西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幾年來,我市在傳承紅色基因、唱響紅古田的過程中,加快發展紅色教育培訓產業,建設了以古田幹部學院等一批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教學點,有效帶動了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堅定了閩西文化自信,讓閩西兒女更有認同感、自豪感和獲得感。(閩西日報記者 王尚華 黃俊)

龍巖市委市政府檢查組在新羅和市直項目開展工作檢查

昨日上午,在新羅區龍州工業園區內,萬通機械輪式挖掘機生產項目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小型液壓挖掘機。近年來,新羅區把機械產業發展項目作為“重中之重”項目進行扶持,推進機械產業集群發展,出現了一批像萬通機械製造的民營企業。 王毅 攝

新羅 突圍三產:加速繁榮城市經濟

城市經濟發展是城市功能賴以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新羅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優勢,突破第三產業發展瓶頸,為城市經濟發展構築了有力支撐。

7年前,紫金山體育公園所在地還是地質災害頻發的廢棄礦山,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個入目皆景、功能完善的綠色主題公園。項目目前已建成花海草甸、湖泊溪流、兒童公園、健身中心、游泳池、運動場、慢步道、自行車賽道等設施和14個教學班的幼兒園、54個教學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為中心城區又一張“綠色名片”。

準星樓1736文創園也是一個“浴火重生”的項目。準星樓原是一座有近300年曆史、年久失修的四合院方形土樓古民居,2016年被六書良造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租用並開發利用。去年以來,新羅區出臺“三產66條優惠政策”,積極推動準星樓修繕和開發,一個集文化藝術創作與培訓、文化遺產展示、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文創園區日漸成形,打造了文旅產業又一塊“金字招牌”。

夜間市場、排檔經營帶來的“髒、亂、差、吵、堵”現象長期困擾著市民。新羅區規劃建設東城夜市廣場項目,包含農副產品二級批發市場和濱河休閒走廊,成為中心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及夜市排檔的重要疏導點。項目選址遠離居民區,既帶來了農副產品批發和餐飲休閒“一站式”體驗,又減少了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做大做強第三產業,不忘挺起工業脊樑。在龍州工業園區的產品展示現場,由萬通機械公司開發的小型液壓挖掘機、海德馨汽車公司開發的應急搶險專用車、僑龍專用汽車公司開發的應急排水裝備、億鑽機械公司開發的“福龍鑽”非開挖水平定向鑽機等產品,充分展現了新羅區機械產業集群發展的實力。

與發達城市相比,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力促進三產擴容增量,通過三產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閩西日報記者 黃俊 王尚華 通訊員 俞曉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