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唸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金剛經》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侷限於佛教的範圍,

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在座的諸位先生女士們,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們今日研究《金剛經》,先把自己觀念意識裡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後再來研究《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這樣才會得益。......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所以者何”,什麼理由呢?“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法是這樣的偉大!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

只要你教人做好事,這一點終歸是對的。所以一切賢聖,羅漢也好,菩薩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對於道的瞭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

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佛提出來,成了佛悟了道,也無所謂悟。

假使有一個無上大道的境界,有一個無上大道的觀念,悟了道,存在心中,這已經不算道了,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說到佛的說法,“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後世佛教裡有顯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說法,執著了任何一種認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對的。因為“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法華經》上也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世間的一切皆是佛法。《法華經》上又講:“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並不一定說脫離人世間,脫離家庭,跑到深山冷廟裡專修,才是佛法。治生產業就是大家謀生!或做生意等,各種生活的方式,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同那個基本的形而上道,並沒有違背,並沒有兩樣。這是《法華經》上的要點,名言。所以《法華經》成為佛法的一乘法門,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樣的。至於說成就的過程當中,修持方面有難易的不同而已。這也就是“無有定法,如來可說”的重點。

佛引申這個觀念再說: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等於佛自己把平生四十九年說法,作了一個否定。實際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個肯定。他所講的各種法,各種道理,不能執著,執著了他任何一句話,就不對了;所以說不可取,不可說。這樣說:我們現在來解釋《金剛經》,已經犯了佛這個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說。此事自己會之於心就對了,佛所說法,如果認為有個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錯了;如果認為佛說法都是空的,無法可取,更錯了,所以說非法,也非非法。

這並不是說非法就是對的,不執著就是對的,如果你說你這個人什麼都不執著,你已經執著了,執著了一個不執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上次我們最後一分鐘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中文的習慣,經常把賢聖兩個字倒過來,賢聖是講什麼呢?中國文化無形中有個差別,修養、學識、道德到了最高處,稱為聖人。差一點的,還在修行的路上則稱賢。佛法分的更清楚。所謂三賢十聖,修大乘菩薩道有十地,十個層次,叫做十聖,十地菩薩上面是佛。初地之前的修養,還有三十個層次,所謂十住、十行、十回向。修養到那個程度,沒有到達十地的果位,屬於三賢。

十聖呢?譬如說,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等,這些大菩薩們,才在聖果位。這些都是分類法,是後世對修行的解釋。廣義的來舉例說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譬如我們現在講一句話,教書及當學生久了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在課堂上講一句話,下面一百個聽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許多話,筆記記下來,觀念都是灰色的,變樣很多。這就是說,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各種宗教,各種層次智慧的差別不同。......

南懷瑾老師講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學了佛以後,非常小氣,皈依佛,不拜邪魔外道。我有時候到鄉下去,看到土地廟,那個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的行個禮。人家說你學佛的人,何必呢!我說我不管那一套,活著做好人,死後還做個土地公,我還不一定是好人,死後土地公還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結個善緣不是蠻好嗎!你們學了佛,皈依三寶,就了不起了,你自己才是活寶呢!這是真話。

所以真正的佛法,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都是恭敬的,這是佛的精神,他沒有看不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亂學。佛在經典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又告訴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可是佛說的啊!不是我說的。所以說,宗教分門戶、分派別,這一種胸襟就根本不能學佛。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樣的很恭敬,基督總是個好人嘛!總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歐洲人、美國人、白種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請上坐,吃果果,給他磕個頭。基督年紀總比我們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

學佛的人第一個胸襟要大。所以學佛,第一要學這個人,學常開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薩,就是肚子要大一點,包容萬象,什麼都是好的,都對;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學他胸襟大,面孔對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這個就是佛法。......

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幾本佛書,談談禪,說說公案,盤個腿,打個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輩子的業,跑到廟子去盤個腿,吃兩天素,就要得菩提,那個菩提多少錢一個啊!有那麼簡單嗎?許多青年人都犯了這個毛病,看了幾本禪學的書,青蛙跳進水,噗咚一聲就開悟了,那麼容易嗎?你去買一個田雞來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日行一善我們都做不到,檢查自己的行為,我們日行一惡則有之,誰能做到日行一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說到達無相,那是騙騙自己罷了。佛告訴須菩提,“是法平等”,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唸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佛在前面也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是沒有差別的。......

有為法與無為相對,無為就是涅槃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燈影、人影、樹影等。

所以你研究了佛經,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它沒有告訴你一點是空的,它只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並沒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說空是沒有,金剛經說:“於法不說斷滅相”,說一個空就是斷滅相,同唯物的斷見思想是一樣的,那是錯的。當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夢幻是不存在的;但是夢幻再來的時候,它又儼然是真的一樣。只要認識清楚,現在都在夢幻中,此心不住,要在夢幻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重點在這裡。

很多人唸完金剛經,木魚一放,嘆口氣: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訴你吧!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

——摘錄自《金剛經說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