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1-

李白和小七是發小,按說應該是最親密的,可他們結婚後兩人依然是從早吵到晚,從晚吵到早。記得小時候,李白住在衚衕的最南頭,小七住在衚衕的最北頭。放學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起來,總拿著李白尋開心:哈哈,還叫李白呢,愣充什麼大詩人?誰給你起的名字呀?倒是作個詩給我們看看啊?

李白不堪他們羞辱,搖頭晃腦吟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李白還沒說完,小夥伴們又是一陣鬨堂大笑。哈哈,這哪是李白寫的啊?暈死!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小七一臉威嚴地出現,她揹著小手,人小鬼大地吼道:自己鼻涕都冒泡了,還笑話人家,作業都寫完了嗎?小七的姨媽是老師,又是班主任,這一片的小朋友都歸她管,要是小七回家打小報告,哪個也跑不了!等小夥伴們都嚇跑了,這時小七才拉著李白的手說:李白哥哥,你傻啊?自己寫的詩都不知道啦?不是床前明月光嘛!唉,真是蠢到家門口了。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2-

小七在家排行其實是老三。她上邊兩個哥哥,偏偏她媽寵閨女,天天寶似的慣著,就慣得有些任性。但她不喜歡別人管她叫老三,總感覺有些五大三粗。她掐著指頭連她叔叔、大爺家的閨女都算上,正好排行第七,做個七仙女多好啊,所以她總讓人管她叫小七。

小七學習很好,可是膽子很小。每次晚自習回家,走到黑乎乎的衚衕口她都不敢往前走,都是李白從衚衕頭送到衚衕尾,小七依偎在李白哥哥的懷裡,隱隱聽到他的心跳,突然自己也有一股少女的悸動,臉上一陣發燒,小七逃也似的跑回家裡插上門,然後又對李白說:你,你快回家吧!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3-

李白的數學不好,偏科嚴重,他要到小七的姨媽家裡補課,而小七也正好去那寫作業。每次去,都是小七領著李白,兩人一路上嘰嘰喳喳、說說笑笑,可同學們卻不這麼看,哪是一起去學習啊,分別就是在搞對象!

小七不在乎,可李白很在意。李白對小七說:我,我不想去補課了。小七生氣道:是你自己的學習重要,還是他們的吐沫星子重要?大風颳了去,咱才不聽呢!可漸漸地,小七和李白他們自己也覺著有些不對,小七對李白說著說著就會臉紅,李白的心也越跳越厲害,青春期的躁動他們似乎都感覺到了。

就像是上天約定好了的,小七和李白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竟都是在同一個學校。所有的人都認為,她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走到一起是很自然,而且是必然的。雖然這樣的例子很少,但小七和李白真的很合適。在朋友、家人、同學們的祝福中,小七和李白終於結婚了。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4-

像所有的新婚小夫妻那樣,甜蜜期一過,問題接踵而至。小七從小被寵壞了,她不會做飯,但李白不想她和他們被餓著,於是他開始下廚做菜。有時候,他下班回來晚了,小七就在沙發上嚼著薯片,看著電視,老公一進門,小七就撒嬌道:老公啊,我好餓,快做點飯吧!於是,李白又開始下廚給她做菜。

但有一天,戰爭終於爆發了。小七和單位的同事,鬧了點彆扭,她自尊心本來就很強,於是沒跟李白商量就辭職了。小七蝸在家裡,她突然想到馬上就到她和李白的結婚紀念日了,她想給自己和老公買個禮物。看來看去,小七在網上選了一雙情侶拖鞋,就是價格有點貴,500塊。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5-

當小七滿懷欣喜地把拖鞋拿給李白看的時候,李白氣得臉都綠了:劉小七,你花500塊買了兩雙拖鞋,你拿咱們兩當二百五嗎?你真是作夠了!自從咱們結婚的那天起,你給你老公做過一次飯嗎?如果不是我,你是不是要餓死在沙發上?!

小七從來沒見過李白跟她發過這麼大的火,其實她不知道李白那天也被老闆炒魷魚了,就是沒告訴她。小七決定振作起來,做個名副其實的好妻子,她開始嘗試著做一些炒菜。小七找來報紙套在頭上,只留出兩隻眼睛,又找來手紙把兩個白皙的胳膊全纏繞起來,她怕熱油滴濺在自己身上。等李白回來的時候,李白大叫道:天吶,我家怎麼有個木乃伊下廚房啦?!

男孩嫌女孩作,天天爭吵不斷,他送她一個存錢罐,兩人卻再沒吵過

-06-

其實吼過之後,李白就知道錯了,後悔了。他給小七買了個存錢罐,哆啦A夢的。他和小七約好,以後誰要是犯錯,誰要是爭吵,誰就往罐子裡投200塊錢。如果吵得多了,錢攢得多了,他們就一起出去旅遊散心,如果吵得少,錢沒有那麼多,他們乾脆就一起看場電影,放鬆一下心情,尋找一下當年的感覺。可是這個辦法真的是很好,很好,從那以後,他們誰也不願意先爭吵起來,然而每次爭吵存錢罐裡那僅有的幾百塊錢,也幫了他們的大忙。正因如此,他們才沒有吵到天崩地裂,沒有吵到傷心傷肺傷感情。小七告訴李白說:李白哥哥,小時候我們一起幫扶成長,現在我們要做就是學會從婚姻裡一起成長,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