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全文共1704字,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

作者|金慧英

這世界上有2種事:“我的事”和“他的事”。

“他的事”不由我管控,所以也不需我費神,我能控制的只有“我的事”。

(一)杜絕插手“他的事”

前不久,中央財經頻道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黃西的在微博上發表了一席言論,瞬間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這本是一個正常人的吐槽,畢竟看著人家世界盃32強在俄羅斯這邊激戰正酣,我們作為13億人口大國,卻連決賽圈都進不去。還被人吐槽為美中不足:美國中國不踢足球,只看足球。

作為中國人,心裡不好受確實可以理解。

這事擱正常人身上,發發牢騷就過去了,但發生在一個公眾人物的身上,鋪天蓋地的爭論席捲而來▼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國腳周海濱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國腳尹鴻博、張呈棟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反黃派網友

黃西建議解散國足遭網友怒懟:無知、可笑、小丑

親黃派網友

為什麼我們日常吐槽的話題,到了黃西的身上就突然成熱點了?(心疼黃西一秒)

是因為他是公眾人物嗎?還是他比較倒黴?

其實都不是。

那為什麼網友的反映如此激烈?

站在黃西和親黃派網友的立場,13多億人口的大國,連一個首發只需11人,加上替補一共才22人的世界盃足球賽都進不去,還不讓說了?

而且國內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大都拿著高薪,開著豪車,而且香檳美女環繞,與他們所取得的結果來說,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難怪只要有關國足的新聞,就令人口誅筆伐。

但站在國腳和反黃派網友的立場來看,雖然他們沒能進入決賽,但是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沒偷沒搶,這些錢都是他們應該得的。他們也想進世界盃,但是沒進去有什麼辦法?

這件事情看起來似乎誰說的都有道理,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爭議呢?

其實任何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這個現象,是因為有時候,我們總是喜歡把能量消耗在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上,也就是“他的事”,卻忽視了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審視自己,也就是專注於“我的事”。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東西,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自己的家人同事……

可是,我們卻從來不挑剔自己腦袋裡面的思想。

我們對自己的觀念永遠持肯定態度,被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被自己的觀念欺騙。

事實上,我們的頭腦真的會欺騙我們,它會讓我們看到它想看到的東西,接收它想要的訊息,卻並不關心外在的條件是什麼,事實是什麼。

所以當災難性的結果擺在眼前時,我們會懊惱當時做了錯誤的決定,但我們不知道,這是頭腦欺騙我們的結果。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逃出大腦營造的騙局呢?

(二)大腦是如何欺騙我們的?

當我們把大腦的觀念置於放大鏡下審視時,我們會發現很多苦惱,很多後悔都不能成立,很多的痛苦是你自找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用一個簡單的關於“ABC”的公式來說明一下。

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想法”,C代表“結果”。A代表的事件永遠是中立的、真實的事實,但是相同的A發生在不同的B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

比如說A是:金老師看到我時,臉色不太好。

如果B是: 我認為他討厭我

那麼C是:我會覺得很不舒服

如果B是: 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

那麼C是:我們會注意我的言行舉止

如果B是: 認為他是因為身休不舒服

那麼C是:我就會很心疼地對他格外好一些

我們會發現,不同的B會導致不同的C ,也就是我們不同的思想,造成不同的結果。

(三)專注於“我的事”

要想不被大腦欺騙,首先要學會審視自我,專注於“我的事”,杜絕插手“他的事”。

話雖這麼說,但要真正做到專注於“我的事”,杜絕插手“他的事”,絕沒有說的那麼容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長久以來的行事風格,會讓我們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對別人的事情不自覺插一腳的反應。

我們也嘗試與它對抗,但慢慢發現,這種反應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有的時候,它來了,一定就走;

有的時候,它來了,就不走了。

它是一種自動流動的力量,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與它對抗,我們能做的除了全身心地接納,還是接納。

我們一般人對自己身體只有5%的瞭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下被控制的。

所以,當我們努力在接納一切時,我們的思想與我們的潛意識開始慢慢融合,那5%的版圖也在慢慢地擴大,我們才能慢慢地掌控自己。

總之,學會放下“他的事”,專注於“我的事”。

專欄往期回顧

怎麼辦,我遇見了穿Prada的女魔頭!

高情商哪有那麼難,做到這3點就OK了

梅西:我不是天生要強,我只是情緒正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