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1

TED上有個演講叫《休假的力量》,設計師斯特凡(Stefan Sagmeister)說他每隔7年就會關閉工作室1年,然後跑到世界各地去休假。

斯特凡說“那是一段美好又充滿能量的時光”。休假並沒有耽誤他的事業,反而給了他更多的靈感,讓他設計出了更多有創造力的作品。

為什麼斯特凡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因為他覺得生活中很多喜愛的事物,一旦習以為常,便漸漸變得沉悶,自己設計的作品也趨於雷同,需要到更廣闊的世界尋找靈感。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斯特凡說:

我們大概用生命的前25年學習,之後的40年用於工作,放到最後是約15年的退休生活。我覺得更合理的可能是,拿走5年的退休時間,把它們穿插在工作的年頭裡。我自己顯然因此很開心,但更重要的,是來自休假那幾年的成果,可以回饋公司,回饋社會,而不僅是貢獻給一兩個孫子孫女。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斯特凡以他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旅行不單是玩,它還能促進工作,使我們更富有創造力。作為工作生涯縫隙的旅行,是人生美妙的留白。

2

中國畫講究留白。

留白是中國畫的大境界。空白之處是千軍萬馬,空白處有浩瀚人生,空白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什麼都沒有,故可以裝下所有。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人生亦需要留白。

弓拉得太滿,遲早要斷。每天疲於奔命,腦中裝滿瑣事,就再也無暇其他。當你累得半死時,也許已經陷入了無效的努力。這時你需要短暫地跳脫出來,去思考,去放空,或讀書,或旅行,或找人交談。

一個永遠處於忙碌中的人,很難成為一個思考者,也很難擁有創造力。

3

我們要給自己留點孤獨的時間,旅行就是最好的方式。

旅行不僅僅是玩,不僅僅是對往日辛苦工作的獎賞,不僅僅是目的,旅行也可以是“手段”。旅行是豐富人生的手段,是增長見聞的手段,是保持創造力的手段,是讓工作更高效的手段。

有人好好工作是為了出去旅行,有人旅行是為了回去好好工作。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喬納森·海德特將工作分為三個層次:Job(工作),Career(事業),Calling(召喚)。

工作可以僅僅是一份工,只為了養家餬口。早上喚醒你的從來都是鬧鐘,讓你腳步匆匆的一直都是公司門口的打卡器,你在週四一早就期盼著週末的到來。

工作也可以一份事業,你心甘情願努力打拼,是為了證明自己。但有時你還是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活著別人的目光裡,這樣的拼命是否值得?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如果工作是響應內心的召喚,就像喬布斯所說的:follow your heart,那麼即使沒有金錢回報你也會去做,因為這是你人生的使命。

旅行也許不能幫你找到人生的使命,但能讓你思索你的使命。喬布斯不是因為去了印度,所以創立了蘋果,但在印度旅行期間對於直覺的領悟,使得他種植的蘋果生長得更好。

4

蔣勳說,人需要出走。“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了敏銳度……”

人這種喜新厭舊的動物需要新鮮感的刺激,很多有影響力的人都是通過出走保持自身的敏銳度。

稻盛和夫託缽化緣,邂逅人心之美,更加理解了中國古籍裡的“敬天愛人”,並以此作為奉行一生的經營哲學。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一騎摩托走天涯,在旅途中發現世界各地的投資機會,我們從他的書裡隨處可見這樣精明的洞察。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同樣是設計師的原研哉熱愛旅行。在旅途中,原研哉獲得了很多設計靈感。他說,日常事物往往是設計靈感的來源,在旅行的過程中,“即使只是坐在小攤上吃一頓飯,也可能發現店家的碗為什麼是這樣的,為什麼北京的大屋頂的角是微微傾斜的,而日本的屋頂都是垂直的”。他在旅行中總是帶著一種比較的心理,透過外界,更深地認識自身。

5

美酒雖好,只需要斟得七分滿。

餘音繞樑,是因為空間的存在。

人生短短几個秋,行色匆匆繞地球。

共邀天涯話春雨,幾時相坐飲美酒?

《休假的力量》:每工作7年,休息1年

6

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走到別人活膩的地方。那些沒有到達的土地,都是人生的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