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讎人,殺不得!

金庸武俠作品第二部《碧血劍》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碧血劍》

1956年,金庸寫完《書劍恩仇錄》,已經開始展露鋒芒,躥紅速度即如火山爆發,火爆程度直逼如日中天的梁羽生。

趁熱打鐵,緊接著金庸創作了第二部武俠作品-《碧血劍》,依然在《香港商報》連載,一直到1956年12月。

家仇國恨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袁崇煥

《碧血劍》寫的是明朝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李自成、張獻忠眾義軍揭竿而起,關外的皇太極更是虎視眈眈。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抗清名將袁崇煥,皇太極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崇禎皇帝以通敵叛國罪凌遲處死,造成千古冤案。袁崇煥的兒子袁崇志被袁崇煥的舊部撫養,機緣巧合下先後拜在華山派掌門“神劍仙猿”穆人清、鐵劍門掌門“千變萬劫”木桑道長兩位武林高人門下,十三歲時又有緣得到“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秘笈》、金蛇劍和藏寶圖,學得一身驚人的武功。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袁承志與溫青青

報仇雪恨

袁承志身負家仇國恨,立志要報仇雪恨。他夜探明朝皇宮,目睹了崇禎皇帝的暴虐、昏庸、獨斷專行、刻薄寡恩,有心報家仇,但為了保全父親的一世英名、還有照顧深愛他的阿九姑娘,崇禎,不能殺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崇禎皇帝

袁承志為給冤死的父親報仇,又夜闖滿清崇政殿,行刺間接害死父親的滅國仇人皇太極。在殿外偷聽到皇太極和眾大臣縱談國事,籌劃軍務,句句入耳動心。

渾然忘了此來是要刺殺皇太極,內心反倒隱隱盼望多聽一會兒。

又聯想到,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縱容軍隊搶殺擄掠,又聽信讒言逼死自己的結義兄長李巖、紅娘子夫婦,正如書中盲人所唱“昨日的萬里長城,今日的一縷英魂”。曾經萬民擁戴的李闖王,並不能真正改變天下百姓的命運。心想,只有皇太極坐擁天下才能利益蒼生,殺不得!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皇太極與大玉兒

天下有德者居之

通過袁承志的串聯,當時爭奪天下的三個統治者先後出現,比較之下,滿清得天下在情理之中。就民族立場而言,這是個悲劇;但就天下百姓而言,崇禎的明朝無道本該滅亡,李自成的大順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皇太極的滿清反而利益天下蒼生。之後二百餘年,正是在滿清的統治下,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即使清朝末年仍是輕徭薄賦,遠勝於明末天啟、崇禎兩朝。

江湖險惡,避而遠之

他是位大英雄,一探殺父仇人,不能殺!二探滅國仇人,殺不得!

溫青青

袁承志除了對“江山”改朝換代的絕望之外,還有對“江湖”冤冤相報的絕望。從夏雪宜、夏青青父女及其家庭的不幸經歷中可以見看,江湖兒女雖說快意恩仇,但“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到最後每人都是受害者。 這兩個悲劇讓袁承志徹底地心灰意冷,正好碰上張朝唐,得知淳泥國被洋人侵佔,於是帶領泰山盟誓的眾人遠征異域,開創另一番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