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規定「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

日前,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有一條明確規定:對待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

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

為什麼要規定“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

這主要是因為把紙筆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展,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育人為本,全面發展。

良好的、理想的育人情境需要一定程度的寬鬆,並不是越嚴格越好,對學生的管理也不是越細越好。比較寬鬆的育人情境至少應該有這樣的特點:讓每個身處其中的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獨特存在的價值和心靈成長的愉悅。也就是說,為了讓“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充滿校園,使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的對話與交流、思考與思考的碰撞、心靈與心靈彼此接納與寬容成為常態,就必須儘量減少強求一律的、嚴苛的考試規訓,使建設性、創造性的衝突得到認可和欣賞,從而最終開啟學生幽閉的思緒,放飛其囚禁的情愫。

為什麼要規定“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

學校,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應是以育人為本,不能只顧眼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看學生的品格、學習興趣、認知、合作和創新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情況。

然而,且看今日之學校情境:大多數孩子以犧牲自己的個性和人格發展的種種需要,被迫接受各種學習競爭和排名刺激,適應僵化甚至唯一的紙筆考試模式。從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所需要的社會支持來看,這樣的情境是非常失敗的情境。一個失敗的教育情境,必然養育出一群與社會期許不相符合的個體,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現狀和可以預見的未來。

就像被人為炒高了的房價一樣,為了達到一定的區分度,中高考試題越出越難,遠遠超出了課程標準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廣大中小學生則不顧一切,犧牲了自己的多種愛好,甚至犧牲了必要的體育鍛煉和睡眠時間,形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我們的中小學生的確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關鍵的問題是這樣到底值不值?

為什麼要規定“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

觀看公開考試排名

有人認為,首先,用排名能督促老師盡職盡責,用排名能監督那些不認真工作的老師。其次,用排名能獎勵那些好學生,同時用附著於成績和排名上的褒貶愛恨的心思與眼神能鞭策那些差學生。原因是:學校的管理者不相信老師們會真誠的愛教育,正確的愛學生;他們也不敢相信我們提供的教育情境就能讓孩子們自主的學習,良好的成長。當然,也更不敢相信的就是我們的義務教育可以與我們的高考制度有良好的銜接。

對此一些學校的管理者稱我們也不願意排名,但是不排名不行,因為排名能考核老師,讓老師好好教學;一些教師也有這樣的擔憂:“對學生成績不公開,而對教師的評價卻按學生成績排隊,學生負擔能減輕得了嗎?教師能給學生減負嗎?教師的合法權益誰又能保護?因為還有相當多的學校規定學生的平均分與人民幣掛鉤,成績掛末的教師又被間接罰款,老師難啊?難以給學生減負啊!"

一些家長也說,知道排名孩子壓力大,但是不排名不行,排名能判斷孩子的未來吉凶,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補救。

看來這些學校的管理者、老師和家長們都振振有詞,把自己的需要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一句話,排名是必須的,而且必須是公開的!

但是孩子們呢?孩子們被各種成績和排名圍繞著,得到了什麼呢?超量的課業早就超過了一個孩子所能承受的壓力,相對課本知識和課堂知識,一個人更需要人格方面的塑造和豐富的社會知識的吸收。過分過多的強調紙筆考試分數和各種排名,必然導致一個孩子

自我認知的符號化和虛擬化,這對於人格正處於塑造和成形階段的孩子來說,危害實在太大。因為目前的紙筆考試成績只是學生某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反映,並非學生全面素質、特別是核心素養的反映。(可點擊頭條號姚世龍文章 )

為什麼要規定“考試成績不公開排名”?——育人情境需要相對寬鬆

過分強調用紙筆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雖然比較方便,易於操作,成本也較低,但這種方法對於一個尚處在成長初期的孩子來說不僅是片面的,而且會產生錯誤的導向作用。其主危害有:

  • 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的培養。

  • 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的思維品質的形成。

  • 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 不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不利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從小就養成了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毛病。

  • 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們的確需要從制度上建立一套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在此評價體系還沒有完善之前,營造適度寬鬆的教育情境是必要的,因為理想的教育必定要有一個這樣的價值預設——人性有向上、向善的主動性,教育情境需要適度的寬鬆。學校是育人的場所,不是軍營,更不是監獄!育人需要一定程度的無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