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和宇宙哲學的經驗法則

所有的哲學流派都可以在宇宙學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然所有的哲學流派都具有對宇宙學解釋的功效,那麼它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合理的不一定存在,存在的不一定合理。既存在用科學主義解釋宇宙哲學的觀點,也存在用文化主義解釋宇宙哲學的觀念。禪宗和佛學的虛無論,中國古代易經文本的太極學說、陰陽理論,道家理念的“道”和“氣”等都可用於解釋宇宙的起源、存在和演變的規律,這些解釋接近文化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哲學。西方哲學的唯物主義、實在主義、存在論和本體論等都可用於解釋宇宙的本源和運動變化的現象,這些解釋接近科學主義和邏輯主義的哲學。將宇宙哲學劃分為科學主義和文化主義的兩種流派,這是為了理清宇宙哲學認識史的線索,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既不能脫離科學主義的思維模式,也不能擺脫文化主義的認識傳統,兩種對宇宙的認識和解釋方式本質上處於一種糾纏和互補的疊加狀態。人們不能超越現有的科學成果,去認識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奧秘;人們不會停留在現有的科學水平上,而是不斷地在未知的認識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現代宇宙學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現代的太空望遠鏡幾乎觀測到宇宙的邊緣,現在的光電顯微鏡幾乎看成物質結構的最小層級。二十世紀的人類在科學、經濟和文化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二十一世紀延續了二十世紀的發展勢頭,十九世紀的科學以經典力學、光學、聲學、電磁學、熱學為表徵,二十和二十一世紀的科學以相對論、量子論、信息論為標誌,科學成為社會動力的源泉,科學推動文明進步的具體形式表現為:科學推動技術的變革,技術推動經濟的成長。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表述也許不夠準確,科學是文明進步的第一原動力,科學教會人們怎樣使用自然的基本力、或自然的基本能量,技術是人類社會的第一生產力。我們可以將科學和技術的關係表述為:科學是潛在的第一生產力,技術是實在的第一生產力,科學只有轉化為技術才能表現為第一生產力。比如:牛頓力學不能直接地變成建築學和結構力學的工具,不能直接地變為機械學和材料力學的技藝,牛頓力學是基礎科學,不是專業基礎科學,它構成了建築學和機械學的理論基礎,我們建造房屋,製造機器需要建築學和機械學的知識和技能。科學轉化為技術,技術轉化為技能,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獲得滿足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從科學到技術,或者從潛在性到實在性,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轉化符合哲學轉換論的“等效原理”。

現代宇宙學儘管取得了空前的成果,但是,現有的宇宙學理論不能解釋所有的宇宙現象,二十一世紀的宇宙學問題不是比二十世紀少了,而是比二十世紀多了,宇宙學研究取得的成果越多,帶來的後續問題也越多。人們在十九世紀提出了經典科學的問題,比如:有沒有絕對的參考系?有沒有絕對的時空?銀河系以外有沒有其它星系?現在,人們不僅提出經典科學的問題,而且提出了宇宙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的新問題,熱愛科學的網友幾乎每天都提出各式各樣的科學問題,比如:物質之間為什麼產生引力?有多少星系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宇宙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是多少?為什麼宇宙的最高和最低溫度產生了不對稱現象?“超對稱理論”的適用範圍如何?現代宇宙學的成果還不能回答哲學和宗教學的許多問題,我們因此不能判定宇宙學的研究現狀是更有利於科學主義和實在主義的哲學流派,還是更有利於文化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哲學流派。過去認為已經解決的哲學問題現在又出現了,過去認為沒有解決的哲學問題現在似乎解決了。一些科學家相信星系和宇宙是一個物質的、實在的世界,另一些科學家則相信星系和宇宙是一個表象的、量子比特和全息投影的世界;一些科學愛好者相信意志和精神是大腦物質的屬性,另一些科學愛好者則相信意志和精神能夠獨立存在,甚至存在於超維度的時空。

儘管我們堅信唯物主義哲學,但是,科學家不一定從這種信念中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儘管我們反對唯心主義哲學,但是,科學家不一定從這種信念中取得更少的科學成就。科學和哲學的信念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儘管很多的科學家有宗教的信仰,但是,科學家是天生的唯物主義者,比如:霍金多次說過,在天體物理學的世界找不到上帝的位置,但是,霍金依然保留了宗教的信念,在實在論和上帝論之間保持了折中主義的立場。為了避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絕對化的傾向,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選擇了分析哲學的思維方式。宇宙充滿了難以計數的物質,這有利於人們形成實在主義的思維特徵,宇宙同時充滿了難以算計的虛空,這有利於人們形成虛無主義的思維特性。量子力學研究的對象顯得虛無和抽象,經典力學和相對論的研究對象表現得實在和具體。分析哲學是一種相對主義的哲學,是科學哲學的主流學派,分析哲學以經驗事實為基礎,宇宙學研究取得了什麼成果,分析哲學就分析什麼成果,宇宙學研究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分析哲學就具有什麼樣的高度。宇宙學的事件研究和分析哲學的經驗法則符合宇宙哲學一致性的“等效原理”。

( 鄧如山 2018-5-23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宇宙學和宇宙哲學的經驗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