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鴿子洞

鴿子洞簡介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科研第四號”的舊石器時期古人類居住遺址的鴿子洞,位於喀左縣水泉鄉的西湯山半山腰。山下,是奔流不息的敖木倫河,山上盤旋著上萬只鴿子。

喀左鴿子洞

鴿子洞形勢險要,上有怪巖罩頂,下臨萬丈深淵,洞上距河面30多米,立陡石崖,攀援十分艱難.且陡壁上石洞頗多,較大的還有金仙洞、天門洞,山頂峰有一龍首壯怪石,傳說此處臥有兩條巨龍。

西湯山上石洞密佈,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內有洞,洞外有洞,洞洞相連,形成套間的走廊,遊人至此,如進迷宮,被稱為古人類的伊甸園。

喀左鴿子洞

《中國名勝辭典》收入鴿子洞辭條。

1998年9月出版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志》第六章文物古蹟第二節明確記載:

“鴿子洞屬舊石器中期十萬年前人類居住遺址,是迄今所知東北地區最早的舊石器遺址和重要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地點之一。位於水泉鄉西地村,緊靠大淩河邊的西湯山上,是一處巖廈結構的洞穴,巖廈內形成了上、中、下三洞。1961年縣文物普查時發現,1965年進行挖掘,發現燒骨、灰燼和人工打製的舊石器。1973年5月,組成了國家、省、市、縣聯合發掘隊進行首次發掘,在豎穴(A洞)的前半部分,獲得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打製石器和用火遺蹟。1975年5月,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報告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一發現列為科研第四號。

喀左鴿子洞

經兩次發掘,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等舊石器310餘件,這些石器多為石英石和鱁火石製成,並出土門齒、枕骨、乳凸、和骸骨四件古人類化石,以及野兔、碩旱獺、黑鼠、直隸狼、鬢狗、野牛、鹿等各種古代動物化石。分別陳列於縣、市、省及國家歷史博物館。”

鴿子洞的發掘工作尚未完成,已發掘出來的考古文物經過化驗、測定和研究後公佈成果,確定鴿子洞文化和鴿子洞人。

編者:琴音 (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