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里藏針的傑作

綿裡藏針的傑作

三個月前的第71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獲得金棕櫚大獎,之前他七次入圍,這次終得圓滿。

綿裡藏針的傑作

可惜啊,賈科長的《江湖兒女》再一次差最後一口氣,這已經是第五次了,是枝裕和與賈樟柯很早就有交情,可以說他們的導演生涯是同時起步的,下面這張照片應該是拍於2000年前後,那時二人都嫩的很。

綿裡藏針的傑作

是枝裕和是第四位拿到金棕櫚大獎的日本導演,前三位是衣笠貞之助、黑澤明與今村昌平,我去年做了一期是枝裕和的盤點,題目寫的是:

他是當代日本最接近大師的那個導演(不瞭解是枝裕和的請猛戳這個鏈接),你看,我還小心翼翼的說他是“最接近大師”的,雖然我心中早已覺得他是了。

這次拿下金棕櫚算是蓋了個認證章,是枝裕和無愧於當代日本最有成就的電影導演,這一點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會覺得很怪,總覺得他名字前那個“是”多餘,如果他是中國人,想必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你叫什麼名字?”“你好,我是是枝裕和”。然後所有人都以為這個男人名叫“枝裕和”,還有點小結巴。

上次獲得金棕櫚的日本導演是今村昌平,他有一句著名的話:“我將書寫蛆蟲,至死方休”,所謂的蛆蟲,就是社會底層。這麼巧,20年後,是枝裕和的這部《小偷家族》也可以算是一部“蛆蟲電影”,暗合著向前輩致敬的意思。

綿裡藏針的傑作

是枝裕和說自己是個拍“小作品”的導演,他的電影沒有太大的主題,主要就是拍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他是個很“偏科”的導演,這也符合日本人“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專精性格,逮著一個坑,就持續往下挖。

《小偷家族》依然是個家庭故事,但這個家庭很奇葩,它不具備正常家庭最基本的元素:血緣。

片子裡的人物關係,都是需要打上引號的。

“兒子”阿治,“兒媳”信代,“孫子”祥太、“孫女”由裡、信代的“妹妹”亞紀以及“老母親”初枝,這裡與其說是個“家族”不如說是個收容所,被社會遺棄的底層邊緣人在這個彈丸小屋裡抱團取暖。

電影一開始是家族來了一個新成員:小女孩由裡,阿治與祥太撿到了她,信代一開始不太想收養,但就在送她回去的時候,在由裡家的門口聽到了女孩父母的激烈吵架聲,信代知道由裡回去也仍然會被虐待,所以心就軟了。

綿裡藏針的傑作

他們每個人,可以說都是某個原生家庭的“碎片”,隨風飄蕩到這裡,用膠帶簡單一粘合,就又有了個家,雖然這個家庭在政府的戶籍名冊上並不存在,但愛與被愛對人來說是剛需品,不需要官方的許可。

從外人的眼光來看,這家人也真是夠慘的。阿治在建築工地當臨時工,信代是洗衣廠女工,妹妹亞紀在風俗店幹色情業,還有個年邁的奶奶與倆未成年的孩子。

但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是枝裕和可沒去表現他們有多麼慘,他們似乎對這一切都很習以為常,這些社會底層的“蛆蟲”從出生開始就明白一個道理:生存本就該如此艱難。

綿裡藏針的傑作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朋友的微博,說整天在微博朋友圈裡說自己是底層、到處發洩不滿的人,其實根本不算底層,真正的底層都是無聲無息的,他們單單是活下去就已經很艱難,哪有閒工夫去刷微博,這是一種“階層錯覺”。

這也就是很多所謂的底層電影,都是用一種意淫的眼光去拍的原因,好像把“慘”表現出來就行了,是枝裕和超越了這個層次,他要展現的是一種被大多數人忽略的生活原力。

比起中上層階級,底層是更具戲劇張力的舞臺,因為底層人民為生活所迫,會更加野性、直接地面對自己的慾望,比如大家對亞紀去從事色情行業似乎沒覺得有什麼奇怪,她想花錢,就自己去掙唄,底層家庭不慣毛病。

綿裡藏針的傑作

這一家人雖然各有故事,但有個共同點,都喜歡,或者說習慣於偷東西。

電影的原名叫《萬引き家族》,我剛才還問了下俺表姐(她曾在日本留學多年),這個“萬引”在日語裡是啥意思,她說這個詞大概是“順手牽羊”之意,特指在超市便利店順東西的人,他們一般不會幹溜門撬鎖入室搶劫這種事,都是小打小鬧。表姐還說,日本有不少這種人,上班族尤其多,他們就喜歡“偷”點東西,以此來獲得刺激感,緩解生活壓力。

但這一家子可不是為了什麼刺激,他們是真的為生活所迫,會順個洗髮水、食品什麼的。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偷東西有很大的風險成本,萬一被逮了可能被公司開除啊,但對於底層,他們本來沒什麼好失去的,不會有什麼道德負擔,偷盜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按照馬克思爺爺的話來說就是:“無產階級能夠失去的,只有枷鎖”。

綿裡藏針的傑作

但觀眾之所以會對這些小偷產生共情,是因為他們有感情底線,當信代被洗衣廠辭退,她的同事說如果你不聽我的,就去告發你非法收養兒童,信代像個社會大姐大一樣說:你敢說出去我就殺了你。

綿裡藏針的傑作

而且他們往往都有被血親傷害的經歷,對於“血緣”這種東西,早就失去了信心,更能體會“親生不如親養”的含義。

也就是這種“小節有瑕,大節無虧”,才讓這一家子“小偷”讓人泛起同情之心。中上層往往剛好倒過來,在事業、金錢、權勢面前,感情往往是最先被犧牲掉的。

《小偷家族》中還有很多溫情的橋段,比如“兒子”祥太到底該叫阿治爸爸還是叔叔的問題,兩個人躺在背靠背躺在床上默默流淚;最讓我感動的是信代抱著由裡說:“大人們說打罵你是對你好,這些都是騙你的,他們如果愛你,就應該像我這樣抱著你”。

綿裡藏針的傑作

順便說一下,安藤櫻在裡面的表現真是太好了,最後那段長鏡頭特寫非常見功力,她有資格拿下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影節的影后。

綿裡藏針的傑作

這雖然是部很“小”的家庭電影,但人物關係極其複雜,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是枝裕和這個細節控把人物故事藏在人物的隻字片語之中,你一定要非常集中精神,才能明白很多潛臺詞。

也正是因為這些潛臺詞,成就了是枝裕和的藝術深度,他絕不是個春風和煦的治癒系導演,他的每一部家庭電影裡,都是綿裡藏針,在溫情脈脈的外表下,帶著一些殘酷的底色。

比如信代在丟掉工作後,買了很多化妝品,阿治說“你好好搗飭搗飭,咱一會兒再去搞一票”,這句臺詞就是一個人物塑造點,也許是在暗示,兩人之前就做過這種男拉皮條女接客的皮肉生意,甚至有可能是“仙人跳”,他們絕不是什麼善男信女。

更復雜的是奶奶這個角色,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是“御用母親”,如果你熟悉是枝裕和的作品,應該領教過她的腹黑,在《步履不停》裡,把自己的失子之痛轉嫁給那個老實巴交的小胖子。

綿裡藏針的傑作

《小偷家族》裡也不例外,她大部分時候慈祥可親,同時也有狡獪的一面,自己的前夫被人搶走,她就不定期的跑到前夫繼子那裡去明裡暗裡的要錢,出來還嘟嘟囔囔的說給的太少。雖然沒有直接展現,但有幾句臺詞暗示,亞紀的離家出走很可能跟她有直接的關係,可以算她對前夫背叛的一種復仇。

綿裡藏針的傑作

但也正是這種“腹黑”,才讓人物分外真實,

家庭本身就是個混雜著愛與利益的矛盾體。當她死之前在沙灘上看著歡樂的一家人,嘴裡默默唸叨著“謝謝你們”,是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幫她對抗了人生的孤獨。

綿裡藏針的傑作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奶奶往自己的腿上撒了一把沙子,這直接對應著後面她死後被埋掉的情節,是枝裕和真是個徹頭徹尾的細節控,喜歡用細節推動敘事

,裡面還有大量的這種伏筆,每一句話,每個鏡頭,都是有聯繫的,琢磨這些細節,也是觀看是枝裕和的一大樂趣。

《小偷家族》可以說是一部“精選集”一樣的作品,裡面有很多是枝裕和過往作品的影子,非血緣關係的愛讓人想起《如父如子》,裡面的父親與《小偷家族》裡的阿信連性格都很像,也同樣是中川雅也扮演。

綿裡藏針的傑作

男孩照顧妹妹的那裡,讓人想起《無人知曉》裡的阿明。

綿裡藏針的傑作

一家人在海邊揚水嬉戲,儼然就是《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

綿裡藏針的傑作

你如果是是枝裕和的粉絲,那這部電影是必看的,你一定會百分百滿意,裡面有你期望的所有東西,每個鏡頭每句臺詞,都是如此的是枝裕和。

但如果你對這個導演不熟悉,那可就要慎重了,這不是一部會看的很爽的商業娛樂片,“偷東西”這個情節可不像《碟中諜》裡那麼緊張刺激,是枝裕和的作品都沒有太強的戲劇衝突,需要沉下心來才能體會出人物關係間的暗湧,如果你只想看部爽片,請忽略這部。

寫到這兒突然想起了同樣拍家庭電影起家的李安,李安是個揮舞著西方戲劇理論的東方人,他非常清楚衝突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家庭電影大多都會有一個很外顯的衝突,比如《喜宴》裡的同性婚姻,《飲食男女》裡的父女矛盾,《推手》裡的中國公公與美國媳婦互掐,讓你很快的能進入劇情。

綿裡藏針的傑作

但是枝裕和不同,他像一個不緊不慢的房東,先帶你看看明亮的客廳、溫馨的臥室與融洽的家庭氛圍,待你熟悉了環境後,再拿出那些角落裡隱秘的東西,在微笑中時不時的用真相扎你一下,讓你感嘆一句:“呀!原來生活是這個樣子的啊”!

所以是枝裕和才特別喜歡開放式結局,他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結局,因為除了墳墓,生活本來就沒有終點,好的壞的,我們都要步履不停的走下去。

看是枝裕和的電影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他可以把那些言語無法形容的感覺拍出來,就像看一幅又像日出又像日落的油畫,裡面有希望也有哀婉,真實的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的模稜兩可吧。

我總體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結尾稍顯直白了一些。

但可惜國內公映版有4分鐘的刪節,全本我沒有下到,據看過的小夥伴說主要是剪掉了一些激情戲,觀影的時候明顯能看出哪兒跳了。

不過這些刪節對我來說妨礙不大,不就是露個點麼,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老男人,哥啥沒見過!

等出了資源我再刷一遍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