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名博士背後:碧桂園的人才觀

1122名博士背后:碧桂园的人才观

過去七年,碧桂園像一列疾馳的快車,從432億的規模迅速攀升至5508億,在奪下行業一哥寶座的同時,劃出了同行難以企及的成長軌跡。這並非偶然,在坐擁行業最大規模的背後,碧桂園還刷新了另一項紀錄,它成為了擁有最多博士的地產商。

2017年1月2日,孫中山的名言“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出現在了《碧桂園日課》之上,這是一套為碧桂園人量身打造的學習、成長手冊。巧合的是,在當天的新年寄語中,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寫下了“有人才有天下”。

楊國強深諳人才之道,碧桂園的高速發展也恰恰受益於此。不管是破千億,還是邁過三千億的時間節點,碧桂園的成長密碼中都少不了“人才”二字。

一方面,碧桂園本身的快速成長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廣泛的激勵制度以及大手筆的人才資金投入,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注入了人才活力。

碧桂園總裁莫斌曾評價,碧桂園近年來的發展得益於好老闆、好平臺、好機制和好團隊。“楊主席是一個懂得捨得和分享的人,這也是碧桂園能從一個家族企業成長為具有國際化視野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唯才是用,碧桂園在這些年的發展中搭建了一套完備的人才體系,而“未來領袖”計劃是當中的重要構成。“程博士”是楊國強在提及碧桂園“未來領袖”計劃時最愛念叨的,他口中的這位“程博士”全名叫程光煜,分管碧桂園集團的營銷工作。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程光煜在2007年以博士生身份加入碧桂園,他給9位領導做過秘書或助理,並從2014年起分管廣東東部及福建管轄的16個地級市19個項目。同年,程光煜升任副總裁,主抓集團營銷。

程光煜深受楊國強賞識,據說碧桂園曾經給程博士1億,一年之後,一個項目實現銷售10億元,扣除各項成本後,獲得淨現金流5億元。這也讓楊國強得出了一個結論——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在能力上確實會高出一截。

碧桂園的“未來領袖”計劃始於2013年,受到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全球人才招攬計劃啟發,時任碧桂園人力資源總經理的彭志斌擬定了一個“全球30%碩士、70%博士”的新招聘計劃,這個計劃旨在為碧桂園培養一批領軍人物,高薪、高職業前景是碧桂園給出的承諾。

這一招聘計劃在得到楊國強的肯定後迅速展開,到2016年底,入職碧桂園的博士生已經超過了400人。而截至今年上半年,這家偏安順德北滘一隅的企業已經擁有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劍橋、牛津、港大、清華等全球頂尖高校的1122名博士。

以德為本,德才兼備,不拘一格,能者居上,是碧桂園的用人之道。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已有超過200名博士通過培訓和實戰走上區域總裁、區域副總裁、區域總裁助理、項目總經理等核心崗位。在博士計劃之外,碧桂園還針對優秀的本科生和碩士畢業生推出了“超級碧業生”,這也為碧桂園輸送了大量管理人才。

人才的招攬只是碧桂園邁出的第一步,實現員工利益最大化及獲得歸屬感是楊國強幾年前就在思考的問題。他的方法論並不複雜——實現利益和風險共擔,並在企業的發展中為員工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讓員工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

在楊國強看來,只有通過實現職業經理人和股東的共同進退,才能使每一筆投資決策更為謹慎,減少盲目投資、盲目定價等不利於社會和諧並最終損害公司利益的短視行為。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托馬斯·彼得斯曾說過,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久地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並非結構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稱之為信念的精神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於組織成員的感召力。很大程度而言,碧桂園員工的歸屬感來自於企業文化的感染。

在碧桂園內部,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是價值觀,其願景是希望社會因碧桂園的存在而更美好。在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碧桂園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員工,都極為講究回饋,楊國強的“舍”換來了碧桂園的“得”。

可以說,人才團隊的搭建以及激勵體系的建設支撐了碧桂園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從2013年開始,碧桂園已經實現多級跳,這樣的高成長仍在續寫,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銷售已經達到4125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