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藝青年帶著全民玩巔峯藝術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縱觀歷朝歷代,能夠活過三百年的,不外乎就那麼兩三個,而宋朝雖然說有南北宋之分,但實際上也有三百一十九年的跨度。宋代人的生活風雅精緻,插花,點茶,焚香掛畫,一套一套的。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宋代文藝青年帶著全民玩巔峰藝術的故事。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

說到宋代,就得說說宋徽宗,他雖然在治國方面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但他劍走偏鋒,於是,另闢蹊徑,在藝術上卻是造詣深厚,是個典型的文藝青年。宋代是重文輕武的一個朝代,也是文化藝術的巔峰,當時的生活方式可讓今天許多人羨慕不已,甚至都想穿越回宋朝。

光就宋代一朝而言,藝術的風格就可以體現出上行下效,宮廷主導的特點。也就是皇帝說做什麼、怎麼做就要做成皇帝想要的那樣子。宋徽宗在當頭頭時,不光是自己專研藝術,還組織藝術愛好者們在畫院進行創作,可見當時的藝術氛圍是多麼濃厚。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北宋無紋天青色水仙盆

在民間,以陶瓷為主的工藝也備受牽掛,至今還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五大名窯,極具宋朝的時代審美。

天青色這種在皇帝夢中出現的顏色,就被要求燒在瓷器上,窯工連見都沒見過,全靠猜。最終的結果卻是驚世駭俗,成為讓人驕傲的藝術精品。宋代窯系眾多,南北各異,南方燒的瓶子和北方燒的瓶子是不一樣的。相比於北方諸多窯口來看,南方的瓷質細膩,釉色清雅,北方就顯得豪放粗曠。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然而深藏在南方的一個獨具特色的窯口,既不是胎質細膩也不是釉色清雅,卻能夠被宋徽宗這樣的挑剔皇帝給一眼看中,還異常喜愛。

這個窯口所產的便是風靡一時的建盞,建盞是宋代用於鬥茶的茶碗,以黑色釉為主。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南宋·劉松年《鬥茶圖》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宋·建窯烏黑釉黃兔毫盞(福建博物院藏)

由於宋代的茶文化十分流行,大街小巷都有茶肆供人們鬥茶,而宋代的茶是白茶,又是末茶,與日本的抹茶相似,之後傳到日本被變成了抹茶道。建盞在鬥茶風行的環境中,其釉色和胎體還有器型都極為符合鬥茶的使用條件,所以備受皇家貴族們的喜愛。

徽宗皇帝不光愛喝茶,愛鬥茶,還專門寫了一本專著《大觀茶論》來表達自己對茶的熱愛和專業,可見人家不是隻會玩,玩完後還懂得交作業呢。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喝茶本來是一件十分安靜雅緻的事情,但宋朝人就是想要調節一下生活的氣氛,增加些樂趣,於是弄出了很多奇思妙想。鬥茶這件事在宋人的生活中是相當有意思的,可能是平時生活比較枯燥,把茶事拿來鬧騰一下。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靜嘉堂藏曜變盞(稻葉天目)

宋代人用建盞喝茶,講究還不少,特別是在鬥茶的時候。據說鬥茶是那些有錢人家玩的遊戲,富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同時還十分雅緻。建盞的斑紋和釉色是富有變化的,這些變化也有好壞,宋人不光鬥茶還鬥盞。建盞的斑紋變化無窮,世界上沒有兩片形同的樹葉,當然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建盞。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還有異毫盞、雜色釉盞等等。

宋代文艺青年带着全民玩巅峰艺术

南宋·兔毫盞(香港佳士得2015)

建盞雖然是黑釉瓷,但是其斑紋釉色在同一的色調中尋找著變化,寧靜中不失活潑之美。建盞的美體現在它的厚重,深沉,體現在它的變化,統一。

今日薦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壽山石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