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時政熱點:激勵人心的,除了愛還有勵志

18歲的遂昌男生鄭燁,剛剛考中浙江大學,沒想到在不久前檢查時發現得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00萬元的治療費用像座山一樣壓得這個貧困的單親家庭喘不過氣來。隨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

父親生前的工作單位遂昌縣稅務局幹部職工為鄭燁募捐了40701元。父親以前的同事在網上發動捐款。短短3個小時,網友們就募集了80萬元,滿屏都是“支持”“加油”。鄭燁準備就讀的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副院長應頌敏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也去醫院看望了鄭燁。浙大本科生招生處處長王東表示,學校和學院會根據醫生的建議和本人意願,為他量身定做課程計劃。

除了病魔本身,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醫藥費的問題迎刃而解,甚至已經在考慮鄭燁術後的學習問題。大家之所以踴躍捐款,是因為愛心。這幾年,醫保政策雖然逐步在完善,一些重大疾病被納入到醫保的保障範圍,一些高價藥稀有藥也被納入醫保的報銷目錄,但因為總額非常高,個人承擔的部分仍然超過很多家庭的承受力。愛心捐款已經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民間自助的方式為社會公平問題補上了一塊短板。某種程度上說,幫鄭燁其實就是在幫自己,每個人都能從這種模式中獲益。大家都需要珍惜這樣一種慈善模式,在別人危難之時伸出援手。

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鄭燁身上的那股子精神感動了大家。這個孩子身上有著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倡導的那些優秀品質,他更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睿智。鄭燁知道自己家境不好,所以,他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點燃他和母親的人生希望;鄭燁也知道自已的家庭情況不允許他對生活有更多的追求,於是他準備開個培訓班,幫高二的學弟學妹補課,收來的學費補貼家用,支持自己一個小小的出去旅遊的計劃。

他也許是物質上的貧者,卻是精神上的富人。鄭燁用自己的堅持打破了寒門難出貴子的所謂魔咒。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外,在主課還是在副課,鄭燁都體現出了一個拼搏的年輕人的風采。對於這樣的學子,社會沒有理由不幫,對於這樣的家庭,社會應該心存感謝,感謝他們為社會提供了這麼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現在很多人都對教育問題頗有詬病,大家所反映的留守兒童問題,農村孩子難以上重點大學的問題,以及寒門難出貴子的問題,並不都是無的放矢,需要社會通過改革的方式解決完善。但一定不能忘記教育本身的意義。高考作為中國的社會選拔方式,仍然在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鄭燁能考上浙江大學,被聲名在外的竺可楨學院錄取,證明的就是這一點。人間正道是滄桑,在我們這個時代,拼搏仍然是時代底色,個人奮鬥仍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講個人奮鬥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所以,千萬不要在抱怨中迷失方向。

高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