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夏日清晨六點的南京,朝陽才剛剛爬上老城牆,路面上稀疏的車輛,公園裡晨練的老人和此刻還在夢鄉的你。

菜場往往是城市最早甦醒的地方。南京的菜市場大都隱藏在大大小小的街巷中,那是距離生活最近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聽到地道的南京話,買到新鮮的時令蔬菜,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和看到各式各樣的故事。

清晨六點的南京菜市場,那裡的故事已經上演……

1、迎賓菜市場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90後菜農,努力生活的樣子真的很美

清晨六點,第一道光從頂棚的縫隙中照射進來,迎賓菜市場已經營業一小時了。

拉貨、擺貨、歸類、標價,所有的商販都在忙碌著,襯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對於南湖人而言,逛早市不僅僅是來買菜的,除了蔬菜瓜果、魚肉,他們還成為了這裡賣雜貨的、賣衣服的第一批客人。買菜的人流量自然達不到七八點的高峰期,但一些攤位前已經站滿了人。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清晨六點買菜的老人居多,青年人並不多見,賣菜的青年人更是少見。“一年365天,天黑來天黑走,早就習慣了!”菜市場裡從不缺少為生活打拼的身影,90後的他已經在迎賓菜市場賣了近5年的蔬菜了。

“家裡有兩百畝的農場,每天的菜一般都是前一天下午採摘的!”喜歡趕早市買菜的人們大都圖個菜新鮮,自產自銷的蔬菜往往最受歡迎。

“這個絲瓜怎麼賣的?”

“南瓜太大了,就買一個吧!”

“茄子新不新鮮啊?”

今日份的蔬菜還未運完,攤位前早已擠滿了人。話語間已經做成了四、五單生意。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他們家的攤位並不大,幾平米的空間就是他的工作區域。最初只是父母忙不過來,幫他們搭把手,如今卻變成了自己的事業。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將分類裝好的蔬菜一筐一筐放入推車,一拉一提向攤位走去,動作嫻熟一氣呵成。如此重複性地勞動,他每天都在做著。“從來不羨慕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現在雖然辛苦但卻很滿足!”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每一趟都要運送近十筐的蔬菜,走到高低不平的道路難免會有些吃力,他殊不知一位前來買菜的阿姨一直默默在身後幫忙推著,走了好久……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努力生活的樣子很美,清晨六點的迎賓菜市場因為有了他們而變的更美。

2、尚書巷菜市場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這年頭,買菜也需要“戰略”

與迎賓集貿市場比起來,尚書巷菜市場顯得熱鬧很多。拎著布袋斜跨黑包的大爺、穿著花裙拉著小推車的大媽、清理現場垃圾的工作人員……尚書巷菜市場的通道早已人頭攢動。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清晨六點,許多攤位已經擺滿了蔬菜瓜果,分類歸攏、整齊堆疊,全部插上了黃色的標價。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所謂煙火氣的生活在清晨六點的尚書巷菜場體現的淋漓盡致。

剁肉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大爺大媽們會和商販們為一分一毛扯著嗓子討價還價,上演著最具儀式感的交易。當然也不都是這樣,很多老闆也會經常給老顧客把零頭抹掉或是額外贈送一小把蔥……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夏天的早上涼快誒,我們走過來買菜就當散步了!”上了年紀的人總是淺睡眠,這個點來尚書巷菜市場買菜的多為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們。兩位阿姨住在附近的小區,每天定好時間相約菜場,步行過來只要十分鐘。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阿姨們笑稱,她們是“打游擊”式買菜,沒有固定攤位。身處在喧鬧的環境中,攤位上的肉類、蔬菜類,品種繁多,容易讓人一時之間不知該買什麼好。菜場如戰場,如何在眾多攤位上買到相對新鮮又便宜的菜,不用點“戰略”自然是不行的。

進了菜場,“今天還是老樣子,等會我們在這匯合!”簡單的一句話,另一位阿姨便心領神會。隨即兩人往不同方向走去。

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阿姨們將這個道理用在了買菜上,蔬菜區和鮮肉區,一人負責一個區域。詢問價格,多家進行對比。每天如此,她們可以說是這裡買菜的行家了。哪家的菜便宜,哪家的菜新鮮,哪些菜漲價、跌價,心中自然是有數的。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我看了有一家肉還蠻便宜的,你跟我來!”

“絲瓜一塊錢誒,趕緊買回去燒湯!”

“走走走,快點兒啊,再不買要被人買光的了!”

忽略早已pass的店,對比了幾家pick的攤位。二十分鐘左右,她們帶著滿意的答卷匯合了。今日的問卷調查已結束,你一言我一語,聊著調查結果,一同走向了人群中……

3、三七八巷菜市場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逛吃逛吃,快節奏城市中的慢生活

外面是紛紛攘攘的夫子廟,裡面是不緊不慢的小時光,三七八巷的人們在快節奏的城市裡過著屬於自己的慢生活。

清晨六點,除了推車輪子的滾動聲和鮮肉區傳來的剁肉聲,其他一切都很平靜。很多攤位的燈沒有亮起,菜場裡少有前來買菜的人。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與尚書巷比起來,三七八巷菜市場像極了老城南的縮影,閒適、愜意。

“我就擺一上午,中午賣完就回家了!”陳阿姨在三七八巷已經賣了近二十年的菜,算是這兒的“老人”了。“天氣太熱,下午回家休息休息,幹嘛那麼辛苦!”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言語中看到更多的是阿姨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阿姨一邊擇著菜,一邊與別人歡聲笑語著。不僅陳阿姨如此,三七八巷菜市場的其他商販們此時也沒有一絲的匆忙,甚至連第一聲吆喝還沒有開始。

他們不緊不慢地從門外的麵包車裡卸下今日的蔬菜,推著往攤位走去,路上還會停下腳步與其他攤位的老闆聊上幾句。三七八巷菜市場有三個門,比起正門的樓梯,菜場西門的斜坡是商販們上下貨的必選之處。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這個菜怎麼賣啊?新不新鮮啊?”

“還不知道今天吃什麼,我再看看吧!”

“喲,今天來的蠻早的嘛!”

晨起出現在三七八巷買菜的人們,他們大都拉著買菜專用小推車,慢慢逛慢慢挑,在充裕的時間裡仔細地挑選食材,時不時與路邊的老面孔打一聲招呼。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緊靠菜場,有一排美食店,小有名氣的三七八巷燻魚,到哪都需要排隊的和善園,早餐必備安心無鞏油條……

“給我來幾根油條,小孫子愛吃!”“老闆,兩個肉包再加個茶葉蛋!”清晨六點,燻魚店才剛剛開門,賣早餐的鋪子明顯比較佔優勢。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老南京人都知道,三七八巷裡吃的有不少。啞巴蛋餃、安慶餛飩、章記烤鴨……南京人愛吃的都在這條巷子裡。居住在這兒的人,不用出遠門,下個樓便能買到。也正因為這樣,三七八巷裡的人們都過得如此悠閒自適、隨意自在。

清晨六點,不著急,慢慢逛。逛完再給家人帶上一份早餐,三七八巷的美好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在清晨六點的菜場,我看見了最“大蘿蔔”的南京人

趕早市買菜的大爺大媽、推車上下貨的商販、努力生活的90後小夥……每一處都是真實的生活。

發現生活,遇見故事,何不早起去菜市場走一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