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文物|這些一級文物訴說的是抗戰故事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長江畔,九龍外灘旁,鶴皋巖中,重慶新晉“網紅”打卡地——抗戰兵工舊址博物館群坐落於此。這裡有8個主題博物館,各類文物藏品達4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67件。它們包括抗戰、兵工、民俗、紅色年代等近現代史料、物品,囊括從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百年間的中國歷史積澱。本期,我們走進這個網紅之地——抗戰文物博物館,通過展示部分國家一級文物,以期像館主樊建川“自白”所說,“滄桑文物會說話:讓歷史告訴未來。”

“義勇軍進行曲”彩瓷墨盒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一個墨盒,正面小橋流水、青松涼亭,一片寧靜,而畫面上方卻是慷慨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

而這首歌,最開始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935年,隨著電影的播映,火遍全中國。

究竟有多火呢?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定期安排播放。在蘇聯、法國、捷克等地,《義勇軍進行曲》被灌錄成唱片並翻譯成不同語言,譯名為《起來》。

這是紀念“九一八事變”七週年而製作,是我們現在所瞭解到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最早燒製在瓷器上的一件文物。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民眾將收復國土的決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眾洗臉的時候,還會使用到“國難臨頭共起奮鬥”搪瓷盆;寫字,就用“收復失地”的銅墨盒和“還我河山”竹筆筒;吃飯,就用“打倒日本”陶碗盛飯……

中革軍委會關於紅軍改編八路軍的命令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對於八路軍的形象,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可歷史上的八路軍是怎麼來的呢?博物館裡的一件一級文物可以告訴你答案。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命令》中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紅軍舉行了改編誓師大會,隨即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如今,這一紙《命令》已經缺了邊角,舊了顏色,但仍見證著那烽火歲月。

蔡良家書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家書用新四軍司令部用箋紙書寫,時間為1937年到1939年間,是一位化名蔡良的新四軍軍人所寫。書信內容在家事之外更多的是有關抗戰情況親歷者的見聞,家書的轉遞頗費周折,烽火歲月的痕跡就在那一枚枚的郵戳上。

信中提及日軍已佔領九江及尚在沙河、南昌鋪、瑞昌與中國軍隊激戰的信息;同時表達了“不把日本鬼子驅出中國,兒就不回家,誓死為抗戰奮鬥到底”的抗戰決心。

其中“回信時請寫我現在的名字——景秀”,由此推斷蔡良只是化名。信中關係為:蔡良為歐陽景秀,而歐陽景惠(會)、歐陽景財(才)、初銀、初全皆為蔡良(歐陽景秀)之兄長,歐陽福義為蔡良的父親。

“中國航空公司渝仰航空通航紀念”首日封/中國航空公司渝仰首航紀念封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兩件珍貴的郵品,圖案為重慶與倫敦握手。發行時間是1939年10月30日,正是抗戰的艱苦階段。

重慶經昆明、臘戍(緬甸)至仰光的航線始於1939年10月30日,其最初目的是與英國航空公司的歐亞線相接續,但當時,由於有內地至香港的航線存在,渝仰線的利用並不頻繁,反而是1940年6月以後,隨著地中海航線的中斷,仰渝線為印度、緬甸等地寄至美國的航空郵件所利用,成為印度—重慶—香港—美國線的一部分。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後,渝仰線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日軍進攻緬甸,渝仰線於12月16日縮短為重慶至臘戍,形式上維持到1942年4月26日臘戍淪陷而徹底中斷。

白求恩醫療隊用蒸煮消毒銅盒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還記得語文課本里那篇《紀念白求恩》嗎?文章中毛主席對他的評價很多人都能背下來:NormanBethune“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938年,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率領加拿大和美國醫療隊來華支援中國抗戰。他精湛的醫術對中國抗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白求恩對消毒尤其注重,館內收藏的就是他們醫療隊所用的蒸煮消毒銅盒。

白求恩為什麼如此重視消毒呢?在《往事不忍成歷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介紹:

抗戰時期八路軍醫院的手術器械基本上是土造的。手術刀是鄉村鐵匠鋪子打的刀子,或從雜貨鋪買來的裁紙刀磨鋒利了當手術刀用;止血鉗是用小竹片或者請鐵匠鋪打的鐵製、銅製的土止血鉗;鑷子是竹片用火烤彎後就成了;手術鋸就用木工鋸代替。

在醫療中,消毒本來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對於這些土造器械的消毒更是馬虎不得,據說,白求恩當時自創了一種消毒法。他通常用老鄉家的大柴鍋把手術器械煮沸消毒,紗布、棉花等敷料用蒸饅頭的大蒸籠蒸煮消毒。

《送寒衣與傷兵回營》國畫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

同年,何香凝與宋慶齡等率先響應中國共產黨中央發表的《八一宣言》,擔任全國各界救國會理事。

這幅一級文物的國畫,於1937年10月10日由何香凝女士為抗戰將士募集寒衣而創作。

只見畫中牡丹的枝葉惟妙惟肖,一朵正豔,一朵含苞,立於層層疊疊的亂石前,風姿正好,再配上激勵國人的詩文,富含強烈的時代氣息。其跋:家家兒女送寒衣,收復河山定有期。眾志成城何畏敵,同心同德勵戎機。

而何香凝女士作為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人士,早在“九一八事變”後她就舉辦過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會,將所得款項作為救護抗日傷員的費用。

《飛虎圖》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由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哥哥張善子創作。張善子,四川內江人,著名國畫大師,擅長畫虎。

1940年初,張善子為抗戰募捐,在紐約辦畫展時創作此畫。

畫上方兩隻帶翅膀的老虎勇猛敏捷、生猛恣意,帶著虎虎生氣在晴朗的天空中飛翔。

底部則是紐約市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十分壯觀。

左下方落款為:“大中華民國張善子寫於紐約”,蓋有“大風堂”“善子”兩枚印章。

當時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將軍在美國組建空軍志願隊援華抗日,張善子便把這幅畫贈送給了陳納德將軍。

它也成為抗戰時期美國援華陳納德將軍所率飛虎隊的象徵。

據瞭解,這幅畫是樊建川在一次拍賣會上競得。

2003年,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女士在位於四川大邑的建川博物館參觀時,在該畫的複製品下方題詞:“中美合作八春秋,飛虎功業眾人賞,廿一世紀博物館,永留關愛在蜀山”。

豐子愷《勝利之夜》

你好,文物|这些一级文物诉说的是抗战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勝利的消息傳來,著名畫家豐子愷激動不已。3天后,他創作了這幅《勝利之夜》的畫作。

畫中是重慶一家子在勝利當晚的情形:因為防空管制取消,可以開燈了,爸爸把娃娃抱起,感受燈泡發出的光,一家人歡呼的聲音彷彿要從畫面中溢出來……

1946年4月,豐子愷告別山城,他畫下一幅《重慶凱旋路》,在配文中寫道:

“明朗的重慶,不復有警報的哭聲,但聞炒米糖開水、鹽茶煮雞蛋的節奏的叫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