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與「智」造業 只差了區塊鏈仨字

暑期,朋友家開學要上大三的孩子打算去實習,不知怎麼就打聽到我有親戚在一家大型工程機械集團做中層,求到我頭上。為了祖國的花骨朵,我聯繫了遠方大表哥。我沒有哥哥,但不知道為什麼有好多表哥,而且是四表舅家的孩子,看起來我母系家庭人丁興旺。要想弄清楚我和大表哥之間的血脈,估計是件很難的事,聽聽,這都四表舅了,至少還有一二三呢。

大表哥熱情地答應了我的請求,很是給我面子。於是陪著大學生高高興興地去投奔親人。有熟人好辦事,人事部門來人把大學生領走去辦實習手續了,我的任務順利完成。

大老遠來了,自然得享一下近水樓臺先得月之便利。大表哥陪我去車間參觀,一路上邊走邊聊,很自然地就聊到大熱的工業互聯。大表哥在這個工程機械集團工作二十多年了,心裡裝著一本集團的發展賬簿。

製造業與“智”造業 只差了區塊鏈仨字

他看我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就詳細地介紹起他們集團的歷程,從傳統制造業,到成功轉型為今天的“智”造業,究其根本離不開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等。

拿汽車起重機來說,從設計、材料入庫到產品出廠,要經過幾百道工序,所有設計人員的電腦和生產車間的數控設備全部聯網,所有數據互聯互通;通過大數據彙總,再到雲計算,生產新的產品只需要短短的數日,而不是從前的數月甚至幾年。

“這在從前是難以想像的”,大表哥一再感慨,提及自己二十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他作為老產業人,由衷地感嘆現代工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我覺得,讓他最自豪的原因是,他全程參與了這個過程,見證了這個過程。

為了振興民族製造業,國家提出了“中國製造 2025”計劃,製造業重點領域要全面實現智能化,運營成本、產品生產週期和不良品率要降低 50%。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部署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在這一背景下,工業互聯網走上了歷史舞臺,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頂端技術,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了製造業上面。

製造業與“智”造業 只差了區塊鏈仨字

大表哥真不拿我當外人,看我一再追問智能化方面的事,便帶我到他辦公室,找出一沓資料讓我先看看,囑咐我“中午一起吃飯”後,便匆匆出去處理點公事。

信手翻看資料,得到的信息更加全面系統。

這家工程機械集團抓住歷史機遇,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企業產品、流程和服務全面再造,全面打造中國的“Predix平臺”。其工業雲平臺是集團立足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實踐經驗,同時基於集團“互聯網+”融合行動方案,和“集團製造2025”的戰略落地。早在2016年5月,他們集團即攜手阿里巴巴,成功打造了中國首個工業雲平臺,開啟了“互聯網+雲技術+製造”的全新工業經濟發展模式。

集團工業雲,融合研發設計過程、生產製造過程、營銷服務過程、供應鏈體系及產品運行過程等全生命週期進程,同時具備強大的終端接入與集成整合能力,目前平臺已經接入設備超過40萬臺,採集5000餘種工況,每天彙集超過5億條數據。

我正驚歎於這樣的數字,大表哥回來了,告訴我,這僅僅是開始,平臺未來的設備接入量級將達到百萬級乃至更多,進一步優化提升研產供銷服價值鏈各環節,為客戶進一步提供精準優質服務,也為企業自身提供強大的系統互聯、數據採集分析和精準決策能力。

“同時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也可以快速支撐企業的社會化創新”,大表哥這句結語,讓我看到了國企資深中層幹部的語言能力和理論高度。哈哈,估計我哥沒少寫總結,沒少做報告。

製造業與“智”造業 只差了區塊鏈仨字

吃飯時我跟大表哥聊到了區塊鏈,告訴他,其實工業雲、大數據、工業互聯都離不開底層設計,區塊鏈作為底層設計數據的支撐者,把全產業鏈數據寫入區塊鏈的分支鏈,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從研發設計、到產品定型、再到產品投入市場、市場營銷、客戶使用等,全部時時在線,一目瞭然,所有在線產品均能實現GPS定位。

大表哥不是搞技術出身的,所以他驚奇地問我,這就是區塊鏈技術?這樣說來我們集團早就落地應用了。他告訴我,過去有些客戶貸款購買設備逃貸,企業沒有辦法,可是現在如果沒有按約定還貸,企業就遠程直接鎖定設備,讓設備擁有者無法使用。

我肯定地對錶哥說,對,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上車揮手作別之際,表哥說:你想要這方面資料的話,我問一下技術部門,你說的區塊鏈技術,我們集團鐵定有!

我信我哥的話。

製造業與“智”造業 只差了區塊鏈仨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