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

颱風的破壞力有多大呢?有人計算過,一個較強的颱風,1小時消耗的能量,相當於25000個新安江水電站1小時發出電力能量的總和。原子彈夠厲害吧!一個臺負在幾天的生命過程中所釋放的總能量,可以和上萬顆乃至幾十萬顆原子彈的能量相比。

  颱風以狂風、暴雨、巨浪和暴潮的形式,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

颱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

大西洋是三大洋中臺風最少的洋麵。20世紀前80年中,共出現391個颱風,其中有12個造成重大災害,死亡10 388人,經濟損失85.72億美元。1900年襲擊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颱風造成6000人死亡,1979年襲擊佛羅里達等四個州的“弗雷德裡克”颱風造成了23億美元的損失。1934年9月21日,襲擊日本室戶的颱風,使1700餘人死傷,摧毀建築物82000餘座。

  這樣看來,颱風確實會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也會給人類帶來許多益處。

颱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

  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在地球上大部分被海洋吸收和儲存;海洋是大氣運動的勢量、動量和水汽的主要供應者。臺負把海洋中巨大的能量運遷至陸地,循環調節著地球大氣。人們大多有這樣的體會,在夏季飽嘗持續悶熱剪熬的時候,一場臺負襲來,頓覺涼爽舒達,精神大振。

  久旱不雨的土地變得龜裂,無漿可灌的梁谷、禾苗奄奄一息,農民眼看著夏秋收成無望;江河斷流,水庫枯竭,河床暴露,人畜無水可飲。這時一場颱風送來的滂沱大雨,頓時能使江河暴漲,水庫豐滿,稼禾喜適甘露。雖然有時“矮枉過正”,也會造成很大損失,但畢竟還是來水了。

颱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

  凡是颱風活動頻繁的沿海,大都是地球的“糧倉”和早期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地方。北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印度洋北部的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墨西哥,是三個主要民族文化發祥地,之所以如此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有著佔全球總數73%的颱風。著名的長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恆河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網縱橫,植被茂盛,人傑地靈。對此,颱風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颱風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在人們已能預報和監測颱風的強度及移動路徑,做好防颱風的準備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颱風造成的損失。海洋氣象學家也將人工控制檯風走向、強度的可能性作為議題提出了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颱風作為地球大氣的重要資源,以後將會更多地造福人類和整個生物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