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議政只是陽謀奪權,站隊後的投其所好才是腐朽之本

商朝滅亡,議政只是陽謀奪權,站隊後的投其所好才是腐朽之本

微子活著也是很憋屈,官做的不小,就是沒有實權,沒事紂王他這個弟弟,還讓他一起去商政議政,議政個“P”呀,只聽他一個人在說。看看紂王人生中的第二階段, 《史記》 中對紂王是這樣描述的,“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就是說,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商朝滅亡,議政只是陽謀奪權,站隊後的投其所好才是腐朽之本

這我就不懂了,紂王這麼一個聰明人,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證明自己比較聰明,比較能言善辯?如果把臣下換成親戚,這就好理解了。(那肯定有人說你說的不對,為什麼是親戚?那看看《史記》 都記載了紂王身邊哪幾個重要的大臣:比干,箕子,微子,兩個都是紂王他叔,一個是紂王他哥。)

紂王掌權也沒多久,身邊幾個重要職位,還都是他家親戚,左邊站著的這個是他叔,右邊站著的這個還有他叔,唯一自己裝樣子提拔的,還是他哥微子。身邊一堆親戚,哪個能信,哪個能用。心裡也沒點筆數呀,怎麼辦。

商朝滅亡,議政只是陽謀奪權,站隊後的投其所好才是腐朽之本

也不知誰提議的,商政議政這時候就變成了一個好辦法,開會的時候討論個問題嘛,(我推測他當時的心裡活動是這樣的)起碼你們都沒有我能說,誰敢能說,就要誰的腦袋。我要把黑的說成白的,錯的說成對的。跟我站一邊的,那我就知道跟我是一路的,那我以後就重用他。重用的都有誰呢?沒錯紂王也重用了西伯昌、九侯、鄂侯,後來被封為三公。(是不是很意外?說明紂王這個聰明人,看人識人的能力真的不行。最後兩個都被他殺了,剩下那一個還滅了他的國。)不是一路的回頭找個毛病,貶幾個,殺雞給猴看看。

其實紂王奪權的過程,看樣子也沒什麼大錯。無非就是翅膀硬了,進行奪權,明著奪,暗著奪,效果都是將權利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這一奪權就出現大毛病了,跟他站一路的大臣,不待投其所好呀,你不好色?給你找幾個漂亮的美人,就不信你能把持得住,這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大話歷史,跳出歷史認知的怪圈,跟隨致勝思維齊,去感受不一樣的歷史。

打破思維邊疆,請關注致勝思維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