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中考語文釋放重磅信號,這5種能力從小就得好好培養


得語文者得天下!

隨著中高考改革的推進,尤其是近年來中高考試題帶來的直接導向,作為“拉分王”的語文學科越來越受到考生、家長和老師的重視。

今年是北京新中考元年,今天(6月24日)首次亮相的新中考語文試題究竟釋放了哪些值得關注的改革信號?或者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說中考需要把義務教育九年的積累考出來,那麼到底哪些有關語文素養的關鍵能力需要從小就得好好培養?

結合今天新鮮出爐的北京中考語文試題和專家點評,“京城教育圈”獨家梳理出北京新中考語文試題透露的5個重要信號,供圈友們參考。



北京新中考语文释放重磅信号,这5种能力从小就得好好培养


拓寬視野,尤其是廣泛涉獵傳統文化知識


今年的北京中考語文試題所釋放的一個重磅信號是,對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關注,無論如何強調都不會過分。而且,對於傳統歷史文化知識的瞭解,不是碎片化的,而應是全方位的。

據媒體報道,“滿眼都是傳統文化”——這成為不少考生上午走出考場的第一反應。

2018年北京中考作文題一,啟發學生從一處古蹟或一件文物中產生對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敬意,進而啟迪學生傳承優秀文化、承擔歷史責任的使命感。(今年北京中考作文題見附表

除了第一道大作文之外,試題其他部分也均有體現,信天游、圓明園、人民英雄紀念碑均進入考題。

比如,試卷設置了在圓明園舉辦“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的情境,以主題活動為線索,引領學生走進歷史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文言文閱讀考查中,將課內的《出師表》與課外的《魏徵傳》(節選)、岳飛的《五嶽祠盟記》(節選)進行比較閱讀。

另外,在試卷“基礎·運用”板塊,選取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題詞和碑文;閱讀板塊選用劉成章的散文《信天游》;在名著閱讀板塊選用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言;等等。


閱讀能力是核心素養,既要多讀書又要會讀書


閱讀和表達是語文素養中最基本的內容。可以說,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指標。這在目前中高考語文體現得淋漓盡致。今年北京中考語文不僅關注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速度,而且關注更深層次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方法。

今年的試卷在“多讀書”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古詩詞閱讀作為獨立板塊第一次進入試卷,重點考查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以及與本首詩相關內容的積累;又如,名著閱讀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關注學生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獲得的啟迪,力求使多讀書、會讀書、善思考的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2018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在以往關注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如整體感知、提取信息、歸納概括、形成解釋、拓展遷移等的基礎上,增加了對閱讀方法的考查。例如,試卷中的記敘文閱讀試題,要求學生“摘抄語句”,考查的就是閱讀方法。

此外,還突出了對學生比較閱讀能力的考查。例如,在文言文閱讀考查中,將課內的《出師表》與課外的《魏徵傳》(節選)、岳飛的《五嶽祠盟記》(節選)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從中體會“為國盡忠”的傳統美德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體表現。又如,在考查議論文閱讀時,採用聯繫《論語》中相關語錄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另外,今年中考語文試卷中,“基礎·運用”板塊也是藉助閱讀材料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與使用,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閱讀板塊中結合具體語境考查語句的理解與運用。


北京新中考语文释放重磅信号,这5种能力从小就得好好培养


基礎能力培養,語文學習需“更寬更紮實”


注重“基礎中的基礎”是首次新中考語文試卷命題的一大特點,所指向的是學生應知應會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來自身發展必不可少的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這些基礎知識和能力,並非單指初中階段的語文積累,事實上從小學階段就需要開始積累。

比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筆順、古詩文的背誦默寫、閱讀和寫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等,都是最最基礎的內容。其中,包括古詩背誦、筆順書法等小學要求掌握的內容,在今年的試卷中明確體現出來。

這樣的設計,意在明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基礎”,同時啟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基礎”,尤其要注重向下延伸,使學生學得更寬一些,更紮實一些;同時,教師要關注教學的過程,尤其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發展。

當然,從這些年北京命題可以看出,著眼於基礎的知識和能力考核絕非死記硬背。中考語文對這些基礎內容的考查,確實是靈活多樣的。例如,讓學生在觀看雨果的書信後發表感想,其考查形式有對聯,有修辭,有成語,在靈活多樣的形式中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如,在多文本閱讀中將圖表的比較與對文本的理解相結合,利用圖表比較和圖文轉換的不同形式,考查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

創新思維和想象力,中考語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一個人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關鍵在於其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考查學生思維品質方面,2018北京中考語文試題既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又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記敘文閱讀,讓學生聯繫文本內容自己提出問題;又如多文本閱讀,讓學生依據文本內容和圖表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些都是在考查學生基本的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善於去提出問題、獨立思考並做出判斷。而中考語文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考查,則體現在引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角度,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結果。

比如中考作文板塊,其中作文題二提供了三個詞語以及文章的開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展現自己個性化的創意,完成寫作。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目的在於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此題考查考生講故事的能力,重點落位在成長的主題上,包括團隊的成長,也包括團隊中個人的成長。這一題目看似簡單,但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了思維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區分,讓平時關注生活、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


北京新中考语文释放重磅信号,这5种能力从小就得好好培养


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身邊日常生活操練語言


無論是說工具性,還是實踐性,運用所學知識及能力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目的之一。這點自然成為中考語文考查的重點。

比如,在“基礎·運用”板塊請學生結合具體語境修改語句,在記敘文閱讀考查中要求學生圈畫重要詞語,以及在議論文閱讀中結合相關內容理解文本所表達的主要意思等。

今年中考語文試卷(其實這也是近年來北京中高考命題的重要趨勢)特別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例如,試卷設置了在圓明園舉辦“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的試題情境,以主題活動為線索,採用閱讀景觀牌、修改發言稿、觀看雨果的信和欣賞紀念郵票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掌握字、詞、句、修辭、標點等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另外,中考語文試題涉及到漢字讀音、筆順、標點符號、修辭等方面,但並不是考查靜態知識,考查的是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藉助知識進行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如第3題考查標點的,將準確表達句意作為使用正確標點的基礎與條件,將標點放在語段的理解中去考查。

對於教師教學,還是家長輔導,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中做到學用結合,幫助孩子操練並積澱語言能力,是一件重要且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情。這點同樣得從小學階段開始進行培養。



2018年北京中考語文寫作題目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文章。

  題目一:一位著名學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任何一個多少知道一點自己國家歷史的人,都應該對本國過往的歷史心懷敬意。歷史不僅書寫在浩瀚的史籍裡,也沉澱在眾多的歷史古蹟和歷史文物中。請你任選一處古蹟(圓明園除外)或一件文物,將“ ,讓我心生敬意”補充完整,構成你的題目,寫一篇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題目二:請你用上“夥伴”“困境”“成長”這三個詞語,以“在幽深的峽谷裡”為開頭,發揮想象,寫一篇故事。題目自擬。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2)字數在600-800之間。

  (3)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文| 德宏觀教

聲明| 部分內容來自北京教育考試院,北京市教委;“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

圖片來源|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