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害死人

言情小說害死人

從前看言情小說,尤其愛看80後女作家匪我思存的書,最愛的男主是《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康熙帝玄燁,書裡描寫了他和辛者庫婢女衛琳琅的一段戀情,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是衛琳琅在後宮爭鬥中心力交瘁,對玄燁說她很怕,玄燁說:“這世上萬事你俱不用怕,萬事皆有我替你擔當。”

之所以感動,是因為每個女人心裡都有一個公主夢,希望另一半既多金又深情,最好愛自己愛得至死不渝,對別的女人看都不看一眼,這樣的男人1個不少,100個不嫌多。再往深了說,是女孩內心缺乏安全感有依賴心理在作祟。

《寂寞空庭春欲晚》的結局是玄燁為了江山放棄了美人,雖有寵妃無數,到底意難平,難平是因為年輕,因為失去,因為世間再無一個像琳琅一樣和他心意相通的女子在那個時間那個情景下出現,而並不是說琳琅有多好。

反觀琳琅,她對玄燁的愛始終是清醒剋制的,即使一時深愛,但在關鍵時刻還是看透了玄燁的多疑自私,遂心灰意冷,最後曲意逢迎不過是為了有個孩子,可以在後宮中生存,從頭到尾,都沒有真真正正想過要依靠玄燁。

古代女子尚能如此,尊貴如帝王,那樣宏大的情誼,最終還是慘淡收場,平常孱弱如你我,又有什麼幻想可抱呢?

如果有一個男人愛你,無論他許了什麼樣的諾言,或者做了什麼,只需領那一時他的情誼就好,無需有更多期待,更無需想著依靠。

即使你們結了婚有了孩子,你還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母親,女兒,即使能依靠,也只是一時而不可能是一世,畢竟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會一直讓你靠。即便是父母,被依靠久了也會累,你忍心讓你深愛的人那麼累嗎?如果是,那隻能證明你並不愛對方,而只愛你自己。

作家石康寫過一篇文章對比美國女人和中國女人,盛讚美國女人是好伴侶好搭檔,而說很多中國女孩有嬌滴滴的公主病,石康因此被罵得很慘,但冷靜下來覺得不無道理,歸根結底是美國女人內心獨立不依賴,從而產生持久的魅力。反觀很多中國女人,以結婚生子為人生目標,以找飯票找依靠的心態找老公,在適婚年齡找不到合適的就下嫁,婚後過得不幸福也忍氣吞聲地將就。

愛情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自我意識是根本,缺了自我就不會有真正的愛情,即使有也不會長久。

再者說,一段感情的保質期是18個月,之後兩個人需要不斷地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不斷重新愛上對方,前提是雙方既有意願,又能夠不斷成長,在自我意識的這朵花上結出更多的果子。從這個角度說,愛情的前提是自我,知道自己要什麼,能給對方提供什麼。

我不止一次聽到異性朋友說,如果不是老婆給自己生了孩子,早就離婚了,細想可悲。更可悲的是,很多女人為了拴住老公而生二胎甚至三胎,甘願在這樣的婚姻中將就過完一生。

一個朋友的孩子在高級私立幼兒園,說她兒子的一個同學性格很怪異,和自己媽媽之間的關係也很冷淡,母子倆從來不交流,後來才從其他家長處得知,這個男孩是男人的私生子,因為男人一直想要男孩,而原配連續生了三個女兒,於是男人生了私生子後打發了外面的女人把兒子領回來堂而皇之地給原配養,原配礙於面子和金錢不願意離婚,只得以母親的身份養孩子,但把對老公的恨全部發洩到孩子身上,不知道是說男人可惡還是說孩子可憐呢?但原配願意過這種毫無尊嚴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找的。

每個人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是自己的寶貝,不要放棄這種珍貴,不要在滿頭白髮時後悔自己沒好好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完這一生。

生而為人,除了責任,其餘的我們只需要向自己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