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四個月,我是怎麼過來的

小公舉滿四個月了,我回到工作崗位恰好一週。要問產後復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給你們我的黑眼圈。

当妈四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

除了飯點要保證母乳暢飲外,還要在娃哭的時候隨時保證微笑服務,並不比服務甲方輕鬆。

似乎又在為拖稿絞盡乳(腦)汁……

1.

產假6個月,我才休4個月不到,主要是因為有娃之後壓力被無限放大,感覺離財務自由更遠了。

喜歡搞事情的胡潤榜不是給了個實現財務自由標準嗎?一線城市2.9億,二線城市1.7億!

渾身上下加起來,只有兩千萬,還是雙攝像頭給我的,沒有理由不拼。

在小區遛娃時遇到一位寶媽,懷孕6個月時早產,孩子生下來3斤不到,後期也全靠早產奶粉維持,整個醫療費用已經花了40多萬……

回想我自己帶娃也不那麼順利,小公舉出生時黃疸過高,最嚴重時眼白全是黃色,送醫、入院、服藥,終於痊癒。

經過此事,我想到的是趕緊給寶寶上醫保。但因為不是深圳土著,遭到了政策限制。

很多人認為新生兒可以直接用大人的社保,在深圳,需要本地戶口才能享受。異地戶口辦理少兒社保,需滿6歲之後在學校統一辦理。

也就是說,像我娃這種情況,出生之後到6歲等於在裸奔啊,太可怕了!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回戶籍所在地辦理,比較不巧的是,上大學時把戶口遷到了武漢,這種掛靠戶口要先遷回。本來回遷的手續並不複雜,但我所在的小縣城因為要改成市,所以暫不接受一切的戶口變動事宜。

這裡提醒下大家,特別外出上學的年輕朋友,別輕易讓學校調走你的戶口!

事情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死衚衕,最近我忙著給娃挑保險。

很多人可能覺得新生兒買保險沒有太大必要,其實非常有。

比如以前我瞭解到的重疾只有像白血病這種,現在像手足口病也是很致命的,要治好需要很大一筆醫療費。

我家小公舉兩個月時需要接種一種叫

脊髓灰質炎的疫苗,但一直缺苗,本來以為少打一針沒有妨害,後來才瞭解到這種疾病,也是一種兒童高發症,情況嚴重會致癱瘓,又火速去補上,只為幫寶寶把風險降到最低。

預防針是個好東西,1歲以前的疫苗基本都是免費,別錯過接種好時機。

說回給這麼小的娃配置保險,我自己會比較關注醫療花銷。

通過配置醫療險來覆蓋一般住院支出,單買重疾險保住大病的超大支出,還有部分門診費用,交給社保醫保,這樣就比較全面了。

意外險我覺得可以最後配置,但如果有專門針對兒童設計的,帶有疾病住院報銷的意外險產品非常值得配置。

意外醫療能覆蓋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比方像摔了、割了、咬了,而這些情況造成的費用社保一般賠不了的。

所以按需求來的話,依次是醫療險(管感冒發燒的小病)、重疾險(白血病等大病的預防)、意外險(摔傷等)

不知道怎麼買,以及買什麼產品的話,支付寶有個參考:

当妈四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

進入保險服務我的——填寫為誰投保的信息後,系統自動幫你生成方案。

当妈四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

最省心的是,需要產品,機器人可以幫你推薦,針對性很強。

2.

至於要不要買教育金,我覺得工作穩定略有結餘的話可以買,但不建議第一份保險就是教育金。

教育金的本質只是強制儲蓄,保險的保障性質很小,買教育金說白了就相當於存定期,並不能依靠它對孩子進行保障。

新生兒的第一份保險,最好先是醫保,最最划算的保險,沒有之一。

給寶寶買保險還有個雷打不動的原則,先大人後小孩。

知道要給娃買保險的家長已經很多了,而且很多喜歡一下子就加碼到終身重疾。其實完全不用這麼浪費,買個短期的重疾然後每年續保就行了,有新的好的產品出來完全有機會換。

年底的時候微信正式推保險了嘛,出於好奇,我仔細看了一下。

這個“微醫保”號稱可以續保到100歲,涵蓋了保監會定義的高發100種重大疾病保障,比其他只報銷癌症的強多了。

總的來說就是比如保費低、保障多、保額高。

而且它不拒續保,不管你健康狀況的變化、無論你是否理過賠,都不會拒絕續保,直接保到100歲,性價比超高的。

產品對新生兒來說不是非常適用,對成年人還是蠻不錯的。有興趣的可以從微信錢包進去,“保險服務”功能模塊找到。

為了孩子,珍重自己。

原創不易,承蒙不棄,本公眾號長期專注各種生活理財諮詢分享,副業專注各種情感問題解答。歡迎騷擾~

*小貼士:想把保障做在前面的寶媽,懷孕時就可以直接購買母嬰險。它的保障範圍不僅涵蓋了妊娠期疾病保障,還有一部分是針對寶寶的保障,可以涵蓋一些先天性疾病,保險期長的可以保5年。

換個方式,從知乎知笨投資

笨投資正式入駐知乎平臺

-----End-----

聰明錢,笨投資。公眾號:touzi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