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系列(二)-留学个人陈述五大误区

个人陈述--重点是个人,是你的思路,不要凭空陈述。

PS系列(二)-留学个人陈述五大误区

1. 罗列经历,套用别人的经历

PS需要实际经历来作证,但不是故事版的简历。在选材上,一定要把偶然性、机遇、运气这样的因素先排除在外,专注在自己身上。我们讲方法,参考规律,把控的都是大概率的方向,为大概率事件的发生创造各种条件,大海航行靠剁手舵手嘛。准备过程中看清楚自己的航线,照顾好自己的小船。别在路上直接参考“他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就被UCLA录取了,我也要写”,“我那个亲戚去了中科院实习就被UCB拒了,所以中科院实习不要写”,“路人小姐姐吃喝玩乐拿到了宾大的录取,所以我要加大PS的娱乐份额”……选取写作素材是需要符合自己人设的。

2. 详略不得当,内容不相关

PS写作中,清晰的思路会让人读起来清爽,看起来丰满。简单说,抓住重点,有清晰的逻辑和故事线。用电影举例,好的电影都能够把故事讲的很清楚,不管是出现倒叙,插叙还是非线性描述,都是为了主线在服务的,

说完了,还能回来。看完了糊涂的电影,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部分拍的也很认真,摄影灯光道具演员非常配合,但是导演非得把乡村爱情和手撕鬼子融合到一起,再配上交响乐,这注定不会有好票房……

所以呢,去超市买手纸和洗发水的路上,是可以绕路吃顿饭再接着走的,但是吃饭遇到熟人就一起杀向了KTV,就让你的PS看起来像一盘散沙。这时候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把经历全部串起来,说明你在KTV认识了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是多么不容易,这样至少是逻辑正确的。当然了,别喷KTV找导师。。。而且没必要这么啰嗦,直接讲导师如何一句话点醒了梦中的你,这样才对。

3. 把个人陈述写成奇闻异事

很多人觉得奇闻异事才能让招生官记住,所以非常推崇各种奇异的经历,殊不知这样的写法,出了让招生官记住,还会出现再未来给学生的错误示例里。本来抱着读你人生的感慨翻开了你的材料,看完合上的却是《三言二拍》……

给招生官留tag是要用你的全部,表明你对于自己喜好和追求的事情一直在努力,喜欢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遇到一些稀奇的事情,这样才是应用特殊经历的方法论。

4)形式主义修饰。When I was little/ When I was a child/ Since my childhood开场的个人陈述不是落了俗套,而是可靠性太差。我才不相信你从小就立志要学商科/医学/化学/历史/传媒……从小能立志并坚持的孩子在国内属于濒危物种了,仍然有大量的你爸你妈正在进行新物种的引导。所以请大家,如果实在不是没有可写的内容,个人陈述里面的故事不要讲太多小时候,除非真的是深刻,但是小时候的深刻也许就要从伤痕讲起了

5)把个人陈述看得太重要,这个也算一个误区。观点:一篇好的个人陈述并不能直接逆天改命,拯救一个本来就有重大瑕疵的申请,但是一篇不好的个人陈述可能会给一个本来还不错的申请拖后腿。我们站在招生官的角度上想一下很好理解,个人陈述是你重要观点和经历的片面浓缩,需要通过文章来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审理是全面的,除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拿MFE来举例,我们有三名学生,

小张: IBT 105, GRE 325, 数学专业C级PS

小八: IBT 98, GRE 320, 金融计算机双学位,B级PS

小宁: IBT 115, GRE 330, 英语专业,A+级PS

如果非要从这三个学生里录取一位的话,光鲜亮丽的小宁是不是稳了呢?高标化+完美PS,走上认识巅峰斩顶级录取?这里我们腹黑一点,有个隐藏的条件再极端一点,小宁的计算机水平只停留在word艺术字水平……这种情况下,面对这三个学生,我只能说小张和小八都有机会,小宁已经被排除了。其实小宁换个专业能有很多好录取,申啥MFE……

当然了,反着说一下PS也是提醒一下过犹不及,留学申请是讲策略的,并不是拼刺刀的。

感谢您关注、转发、评论、默默点赞,或者莞尔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