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570億,耗時15年,從浙江「借來」的港口竟成上海經濟發動機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基建狂魔”:公元220年,建萬里長城;公元1420年,建紫禁城;1997年,建三峽大壩;2002年,中國竟有

驚世之作誕生於汪洋大海之上!

港口由十幾座不相連的小島吹沙填海而成,目前建成面積達8平方公里,距離上海市30多公里,由全球第四大跨海大橋—東海大橋與大陸相連。

沒錯,今天要說的是洋山港,中國最大的人工深水港。

投資570億,耗時15年,從浙江“借來”的港口竟成上海經濟發動機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進出口貿易量連年遞增。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沿海城市,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機遇。

正當上海意氣風發時,卻遇到了成長的煩惱—缺乏天然深水港。20世紀90年代,上海嘗試破局:在長江口的外高橋興建新的集裝箱碼頭,但隨著遠洋貨輪規模節節攀升,外高橋碼頭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作業需求。

投資570億,耗時15年,從浙江“借來”的港口竟成上海經濟發動機

2002年,上海把目光聚焦到離岸30多公里外的浙江洋山島,那裡的水深15-20米,是建設深水良港的不二選擇。 同年6月 洋山港一期工程啟動,興建洋山港必須先填築一座人工島嶼,填海需要數十億立方米的土壤,全部由超大挖泥船新海龍號。開工近一年才填滿,共計傾斜了30億立方米的淤泥,場地平整完畢。

洋山港組裝了13組STS船對岸起重機,這些碼頭裝卸神器,由上海振華港機公司研發、製造、組裝一條龍完成。 當然,洋山港繁雜的裝卸任務,少不了專業、敬業的起重機操作員。 同時,上海港自行研發出一套最先進的港口管控系統,追求作業的準確度100%。

投資570億,耗時15年,從浙江“借來”的港口竟成上海經濟發動機

遠洋貨輪卸貨後, 那麼如何要把這些貨物運出海島? 答案是東海大橋。東海大橋雙向6車道,全長32.5公里,目前是中國第四大跨海大橋。這麼長的橋樑在陸上興建就很艱難,要橫跨浩瀚海洋,更是一項艱鉅挑戰。經過橋樑工程師的反覆試驗論證,人們的辛苦建設,最後橋樑以優雅的S形蜿蜒在海中。

洋山港對上海經濟發展的貢獻是空前的在中央的支持下,上海在短短數年間打造的這座港口,顯示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這樣的成就,讓每個中國人都堅信,上海一直會是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

投資570億,耗時15年,從浙江“借來”的港口竟成上海經濟發動機

厲害了我的國,厲害了東海大橋!

歡迎關注“大鯤地理”,精彩內容每天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