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總因粗心丟分?杜絕粗心,來看教育專家的建議!

每當一個考試結束,很多家長都會痛心疾首地說自己的孩子很粗心,考試時簡單的題目最容易出錯,明明會的知識點卻因為粗心馬虎而丟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總是容易粗心丟分呢?

01

粗心是學習效果不好的重要表現

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會做的事情,由於不仔細而造成的差錯,它與不理解、不會做而造成的差錯是不一樣的。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粗心歸咎於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等主觀原因,而忽視了對孩子自身客觀情況的觀察,例如,有些孩子會出現粗心的現象是因為其學習能力發展失衡。

學習能力發展失衡,具體是指智力正常,但由於學習所涉及的心理機能的缺乏或發展沒有達到同齡人水平而無法掌握學校的學習環節,出現聽、說、讀、寫、算以及更高層次上思維上的困難,隨著問題的聚集和年齡的增加,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發展。

孩子考試總因粗心丟分?杜絕粗心,來看教育專家的建議!

例如,孩子的知覺能力沒有達到同齡人水平,視覺集中度差,容易出現加字、減字或跳行現象;視覺分辨發展不足,容易出現讀錯字;視覺記憶和理解不佳,造成閱讀不暢;視覺動作不良,寫作業就慢。因此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家長們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更多地要從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查找原因。

因此對於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沒達到。把粗心的毛病歸於孩子主觀上的不努力,是部分家長在教育中的第一個誤區。

不管是主觀上的不努力,還是客觀上的能力不足,粗心反映出來的是孩子的學習效果不佳,需要家長和孩子高度重視。

02

要看到“粗心”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 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 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並未深究。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孩子考試總因粗心丟分?杜絕粗心,來看教育專家的建議!

● 學習習慣有問題

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也都是習慣的問題。還有書寫習慣等,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 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03

在日常學習中糾正粗心

1、重視粗心的危害,強化孩子的責任心。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學生本人,都應該從根本上認識到粗心不是小毛病,特別是在中考、高考這樣重要的考試中,由於粗心造成的一分之差就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此考生和家長都應該高度重視。

責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說如果沒有責任心,對什麼事情都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責任心以後,才會謹慎從事,細緻認真,不敢有半點兒懈怠。

2、注重基本技能訓練,提高答題效率和正確率。

因基本技能不熟練而導致丟分,在平時做作業時就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認真、按部就班地獨立完成。很多基礎知識題,只要平時練的多,在考試中就會提高效率,出現錯誤的概率也會變小。

孩子考試總因粗心丟分?杜絕粗心,來看教育專家的建議!

3、培養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在考試中要準確把握題意,動手做任何一道題時,都要非常認真地將它通讀一遍。一要了解這個題對你提出了什麼要求,是什麼題型,是間答題、論述題,還是分析說明題。二是注意評分的原則是什麼。三是看每道大題開頭的指示語是否對每道小題都適用。只有弄清所有關於題目的細節,考試才不會因為審題不慎而丟分。

4、學會自主檢查。

每個人答題時都會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如有可能,在交卷前留出一點時間把試卷認真檢查一遍。總體檢查:確認每道題都寫了,不能有漏題的現象,這也是最可惜的。再對照題幹問的和自己答的是否一致。靈活檢查:靈活利用時間,把時間放在分值較重或沒有把握的題上。逐步檢查:檢查主觀題可以把你寫的每字每句讀一遍,避免有語句不通或者錯別字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