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6死3傷事故後,碧桂園全國停工,8月1日上海工地又著火?

心繫V娜


前有萬科,後有碧桂園,都是玩高週轉的寡頭房企,工程出事故,碧桂園肯定脫不了干係,尤其是在連續出事故的情況下,確實沒有整改到位。但是這裡面要分清一個問題,事故責任肯定在施工方和監理單位沒有解決安全隱患,這是內因;碧桂園存在沒有及時痛定思痛,持續高壓運作,可以說是事故的外因。

題目中說的不願悔改,我覺得所有的房企都存在這個問題,一個追求利潤而且在風口浪尖的行業,房地產業,錯過一天也許就是天壤之別。一個政策的落地就可以決定一個房企的存亡,所以他們都要爭分奪秒。前有萬科的5986後有碧桂園的345,他不是第一個乾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房企的模式以前是拿地-施工-銷售,質量是最重要的環節,要的是口碑;現在已經是拿地-拿地-拿地到銷售-銷售-銷售,無限循環,施工這個環節已經被弱化了,房地產成為了一個高槓杆的遊戲,玩的是資本滾動,施工環節是越短越好,最好可以縮減到沒有(開玩笑QAQ)。

這種高壓的措施,強迫式縮減工期必然伴隨有安全隱患。按照網友的專業說法:房子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組成的,鋼筋國標沒問題,混凝土是商品砼來的,質量比以前人工攪拌的還要好,問題主要出在工期快上,一般商品砼3個小時初凝,24小時終凝,72小時受載,現在兩三天一層的進度,柱絕對是疲勞受力,更別說樓板剛澆完砼兩三個小時拼命的吊上層的材料上來。質量肯定是不敢恭維,不能說一定有問題,起碼說不夠認真。精力都放在趕工期上,那麼其他問題就容易被忽略,其中安全隱患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所以說,碧桂園應該悔改的是這種不顧質量的高壓運轉方式,而事故的鍋肯定是先扣在施工方的頭上,一碼歸一碼。


不立而立


不可能的,只要楊國強在碧桂園一天,碧桂園就不可能悔改的。

孔方兄注意到了問題描述中的一個細節:火災是發生在14:30分左右,這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好不好?地面溫度可能高達50℃以上,鋼筋水泥的工地上,可能溫度會更高。碧桂園是有多著急啊,這麼熱的天還要工人趕工,中間停2~3個小時不行嗎?(下圖即為楊國強)

不能停啊,楊老闆還要賺錢啊,農民工你們絕不能慢下來啊!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銷售額高達4124億元,平均每天23億元。在安徽6死3重傷的事故之後,碧桂園確實是在7月27日晚上宣佈全國停工,據澎湃新聞報道,但是到了31日(此時實際停工也才3天),碧桂園已經復工的工地超過2400個,全國尚有60餘個項目仍未完成整改,暫未復工。

(下面兩張圖,就是楊國強說的“我夢想中的碧桂園”,截圖自碧桂園的年度報告)

一天損失23億,停工3天就69億,楊老闆都心痛啊!

9330.57億元的負債,每天利息就3000多萬元,3天就是1個億,楊老闆睡不著啊!

還有2.82億平米的(截至2017年年底)土地等著碧桂園去蓋樓,楊老闆著急啊!

出了事故?管它呢?賠就是了,反正樓照著蓋,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碧桂園不會改,因為要改它早就改了。

6月24日,碧桂園上海奉賢項目售樓處模架坍塌,造成1人死亡,9人受傷。7月12日,碧桂園杭州蕭山項目地基裂痕,路面塌方,讓緊鄰項目的一棟三層小樓成了危房。7月27日,碧桂園六安城市之光項目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死亡6人。8月1日,上海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內發生火災。

這還僅僅是安全事故,更不用說全國各地的碧桂園業主掀起的維權行動。

碧桂園不會改,除非老闆將企業的良心找回來。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如果沒有外力強行介入,相信碧桂園會一如既往的高週轉生產下去。

(碧桂園口號)

快速獲得高額回報本身是房地產商的初心,無可厚非,只是碧桂園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讓我們看不到影子了:自己監理,自己施工是他們的傑作,自然賺的盆滿缽滿,但也是一條下策,因為這種繁盛背後是以太多人深陷安全隱患為代價的。如果繼續如此,這種情況根本不會改善,只會愈演愈烈。

(杭州碧桂園)

眾所周知,

房地產開發商、施工單位和監理構成了工地上的三方力量。這三者相互牽制,其中,監理的任務是監督施工單位按照圖紙、規劃和國家規範來操作,既代表開發商的利益,更代替未來的業主們保證工程質量。為項目的完滿實現保駕護航。

然而,碧桂園董事局果斷放棄了聘用監理。他是這麼想的,首先,假如一年開發1000萬平米的地,監理費按10元/平米收取,那麼公司就要花掉1個億在監理身上,而在楊主席看來,監理就是純粹混日子,自己還要貼錢,如果所有監理都自己來做,那碧桂園將多出1億利潤;其次,如果自己監理,可以大大提高項目進度——進度是項目管理的靈魂,進度越快,兌換利潤的速度也就越快!

(安徽碧桂園)

之後不久,就開始了“自行監理”之路。

其實,甲方、監理和施工方三方需要分屬不同的集團。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甲方會用自己的施工隊,也會用自己的監理。

然而,根據法律規定,監理和施工方絕對不能有利益關係。說白了,以免穿一條褲子。

但是在事實上,監理和施工方是碧桂園自己人的情況經常出現,大多數施工方和監理方都是碧桂園自己的子公司,大家一查便知。

缺少了監理,施工方也就沒有了約束。一切為了項目進度服務,所以就出現了在碧湖園“自監”的這幾年,房屋質量一路下滑,甚至事故頻發的現象。

與其說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不如說給你一個五星期造的家。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下午14:30分,太陽最毒的時候,電焊工不小心引燃了樓頂上堆積的防水材料,引起了滾滾濃煙,從圖片中仍可見到熊熊大火。從濃煙顏色上看,應該是聚氨酯材料。

建築類的防水塗料市場上大致分為兩大類:聚氨酯類防水塗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塗料。聚氨酯類防水塗料一般是由聚氨脂與煤焦油製成的,易燃。使用這種塗料時,一般採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來稀釋,這種有機溶劑也易燃


另一類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塗料。它由多種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與摻有各種添加劑的優質水泥組成,聚合物的柔性與水泥的剛性結為一體,使得它在抗滲性與穩定性方面表現優異,重點是不易燃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樓頂上已經堆滿了防水材料,意味著要做防水施工了;放水施工的工序,包括「打底層→下層→中層→中上層→面層」,每平方米要用3.5KG的料;出事大樓目測3000平米往上,所以至少堆了1噸的防水材料——

為什麼施工單位要在防水施工環節,正午時分,在易燃的聚氨酯防水塗料旁,進行焊接作業


監理幹什麼去了?安全員幹嘛去了?

8月1號著火的是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項目,這個項目一共佔地1037畝,2016年4月21日碧桂園從中邦集團收購了全部股權,事故責任全在碧桂園;項目監理為江蘇興盛工程諮詢監理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成立十二年的監理公司;那一天的氣溫是33-26°,東北風3-4級。所以,都是有經驗的公司,既然發生如此不專業的事情,只能說明在場人員為了趕工,無視安全風險


上海奉賢安監局在官網公佈的《上海豐和建築勞務有限公司“6·24”坍塌死亡事故調查報告》中(上海豐和是碧桂園的勞務分包單位),對碧桂園上海項目公司的責任認定是:未認真履行建築施工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任意壓縮工期。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建議區建管委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碧桂園為什麼要壓縮工期,為什麼要連夜出圖?為了錢。碧桂園目前負債9000億,融資成本7.5%,每天的利息為1.85億,這可是每天兩個小目標啊!所以碧桂園有強烈的壓縮工期的動機,畢竟壓縮工期帶來的效益,可是一天兩個億呢。那還能指望碧桂園給你精工細造麼?



任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嘴上說安全生產,實際卻事故頻發,這已經可以說明質量並不是碧桂園最重視的指標,相比於房屋質量、工人和業主的安全,他們更重視週轉效率。

碧桂園號稱從拿地到開盤,只需要100天,這意味著只需要100天就可以迅速收回拿地的資金,並收取業主的房款,讓碧桂園的資金鍊條更加殷實,讓碧桂園在資本寒冬期依然堅挺。

然而近40天內,碧桂園已經連續發生多起坍塌事故,加之最近發生的事故共造成至少7人死亡、多人受傷。最近一次事故是在8月1日下午,江蘇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內,一正在施工的建築樓頂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員傷亡。

筆者曾經在一家排名國內前三的地產公司工作,對地產行業非常熟悉。 公司同樣追求高週轉,但這種高週轉不是無限期縮短工期,因為不同的工藝流程需要固定的時間,如果刻意去壓縮工期,質量是根本無法保證的。

碧桂園要求從拿地到開盤只用100天,必然放鬆了對質量的把控。為了儘快銷售回款,其中最趕工的必然是售樓部,所以質量最差的也是售樓部,所以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就是售樓部。既然高週轉這麼容易出問題,碧桂園能不能放棄高週轉呢?

碧桂園根本不可能放棄高週轉的,9000億的負債決定了,碧桂園一旦慢下來,很快就會死。所以為了不看到公司死,就拿員工、業主的生命當兒戲,資本家逐利的本質暴露無遺。

這樣把生命當兒戲的公司,不值得員工信任,更不值得購房者信任。

所以說:珍愛生命,遠離碧桂園。


首席投資官


為什麼又是碧桂園?難道非得逼著拿國內第一房企開刀嗎?

客觀地說,各種事故有較多偶然性,且房地產項目,一個項目可能就是單獨法人單獨公司,沒辦法追責到總公司,總集團去。

但問題是為什麼碧桂園的事故接二連三,追責聲音一浪高一浪?

我們關注區塊鏈技術,是因為如果成功運用,它能從高科技層面解決信任問題。

現在我們遇到的最大考驗就是彼此信任出問題了。

普通民眾對企業形成強烈的不信任鏈條和趨勢,食品方面,醫療健康方面,現在是居住環境,房子質量,幾乎多數環節都不讓人難完全安心。於是恐慌蔓延,不信任蔓延。

這與粗放式發展模式息息相關。

人們對量的要求,對“有”的要求,升級到對質的要求。

再加上傳播方面,信息流動無距離,碧桂園等企業迎來了空前的質疑和考驗。

另外,財富積累不均,幾十年高速發展,這一領域積累了太多不滿,甚至怨恨了。美國500強企業無房產公司,我們的房企卻規模巨大,進十家成為500強。

碧桂園以高品質著稱,追求好而高質量的生活方式,如今接連打臉,實在讓人憤怒。

企業宣傳的和自己行為方面,相差巨大,不滿自然累積且擴大。

最後才是企業經營層面,碧桂園的“高週轉”模式,快速拿地、快速開發建設、快速銷售以及快速回籠資金。

這樣的打法是為了降低企業損失,卻也讓員工異常焦慮,讓合作方壓力無窮。原本的風控和流程都急劇壓縮,風險釋放,於是悲劇頻繁發生。

在如此風雨飄搖的複雜環境下,國內行業龍頭還如此不給力,真讓人心痛,所謂社會責任分,真要打零分。

同仇敵愾,集中抗外的大環境中,且要內部產業、企業給力呀。

只能說心痛,心痛,這些都是太悲傷的故事。


財經作家邱恆明


努力回憶今年的房企事故報道,有種被碧桂園承包的感覺。

一個多月前,6月24日,上海,奉賢區海灣鎮海農公路海興路路口東南角的碧桂園項目,售樓處6層屋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出現模架坍塌,現場部分作業人員被模板及鋼管掩埋,共造成1死9傷。

十多天前,7月12日,杭州,蕭山碧桂園前宸府項目附近出現了一個大坑,事故殃及前宸府旁邊的居民樓,基坑的裂痕延伸到其地基,讓這棟三層居民樓成了危房,十幾戶居民被疏散到賓館裡。

7月14日,南京,數百名碧桂園業主跑去營銷中心,冒著高溫,扶老攜幼,聲討碧桂園。

不只南京,動一動搜索引擎能搜到全國各地一大堆,千萬不要以為是碧桂園公關不力,恰恰其公關的速度和效率,比他蓋房子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都知道碧桂園出了名了的高週轉,高負債,其實這兩樣都沒錯,誰都知道,儘可能地高週轉是房地產行業致勝的關鍵。週轉高就意味著資金回籠快,意味著現金流保證,企業的利潤也相對會提高。

變現的速度和質量,是房企在未來競爭中勝出的重要籌碼。所以對他們而言,高週轉市理性選擇。負債高也意味著體量大。

問題出在企業管理和內部文化上。

就在3日,碧桂園召開了全國媒體見面會。

碧桂園集團總裁、首席財務官等高管出席,並就近期備受關注的:安全事故、高週轉、高負債、監理關聯方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媒體提問,為什麼碧桂園會外界被妖魔化,責任在誰?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回應說:我很難回答你。我花的錢不是我的,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我每天都在為社會更好而忙,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

本來我可以去亞馬遜漂流,跟著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瑪峰。結果我每天,賺的錢不是自己的,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

還要做農業,機器人。我現在變成小學生,每天還要學習機器人,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我自己在家寫毛筆字,寫”。

你問我,我也不知道說什麼。

看到楊主席這番回覆,似乎也就明白了為啥他的企業事故會這麼多。一個在危機公關時,靠自我憐憫打太極博同情的老大,還能指望他有多少社會責任感嗎?


槓桿遊戲


說實話,我對於碧桂園今天的處境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 這不是事後說風涼話,放馬後炮,而是早有預兆。

2018年4月11日,一份碧桂園的內部文件得到曝光。董事長楊國強親自批示道:“設計院接到營銷戶配及設計要求後,當天內出圖(通宵)。”

哪怕是定製一套衣服,都需要量體裁衣,根據不同人的身材體型設計版式,更何況設計建築呢?儘管碧桂園存在標準化的產品模組,但各個地段的地質環境和當地施工水平都有所差異,要求設計師在來不及實地考察的情況下通宵當天出圖,難免會造成具體施工時的隱患。

楊國強的經營哲學,用《三體》裡的一句話評價,就是“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原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吳建斌在《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以財務之眼看楊國強和他的地產王國》一書中提到,楊國強曾經如此評價自己:“坦白講,我是一個不按常規出牌的人,像個瘋子。”而在2018年4月的一份公司文件中,楊國強將“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做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陷入一個怪圈:企業的發展完全取決於能投入多少錢、拿多少地,能用多快的速度開盤發售回籠資金。對此,碧桂園提出了“四五六”政策:“拿地後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籠,六個月資金回正”。這一政策完全是以資本運作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在其中看不到房子本身的質量問題,只看到了資金的流動。

可是,房子畢竟是給人住的啊!


王瑞恩


碧桂園模式已經越來越充滿血腥味了。可碧桂園發家於此,斷舍離難呀!

所謂碧桂園模式,就是搶工期,高週轉。碧桂園的經營理念中,速度永遠排第一,成本排第二,質量排最後。這種考核模式下,工期逼死人,趕進度要人命,太正常了。

碧桂園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有著深刻背景。首先,從開發商而言,資金緊張、融資壓力大,高週轉成了市場競爭的法寶。碧桂園將“456”升級為“345”,即3個月開盤、4個月資金回正、5個月資金再週轉。其次,地方政府歡迎這種拿地快、建設快、銷售快模式。碧桂園成為當地房價上漲的推手。最後,施工方,拿到更多的趕工費,加班費,可以多賺錢。



為了趕工期,質量安全管理必然放鬆甚至失控。2014年,楊國強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做監理,埋下了此後事故高發的又一禍因。

近幾年,碧桂園模式更加激進,帶動碧桂園2017年銷售業績行業登頂。碧桂園模式成了行業風向標,竟連以品質管控著稱的萬科也被這種模式拖下水。

中國房地產公司的發展,此前多憑藉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紅利,如今到了拼公司競爭力的時候了。新的時代,已經不是單純追求速度的時代,而是追求發展質量的時代。

如果公司對市場缺乏敬畏,對客戶缺乏尊重,質量不管不顧,這種掙錢發財模式,遲早把公司帶入萬丈深淵。

…………………………………………………………………


史晨昱


碧桂園追逐利潤步伐急迫不停息,一路高歌猛進,忽視工程質量監管,才釀成了自顧不暇、此起彼伏的事故教訓。


近幾年,碧桂園銷售業績高速增長,可謂異軍突起,冠領群芳,儼然已成為國內地產業界的一匹後來居上、甚至一騎絕塵的黑馬!

這些令人吃驚的數據就是絕好的見證——2017年該企業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5508億元,規模居行業之首。而支撐著高速發展車輪的,正是頗受業內豔羨、但卻不乏爭議的碧桂園奉行的“456” 原則(4個月開盤、5.5個月資金回正、6個月資金再週轉)。

作為一名曾經的房地產業內人士,小編只想從施工管理體制、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資金高週轉的反作用等方面剖析一下這些事故隱患的根源。

這些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源於工程管理的缺失和不到位。

1. 建築行業普遍採取勞務分包制,讓工程的質量安全目標管理往往難以落到實處。譬如,碧桂園甲方將工程承包給其他建築公司,這些建築公司又將工程分包給其他勞務公司,導致建築工人流動性非常大,工人的專業技能、安全質量意識無法滿足,類似碧桂園這樣為趕工程進度,壓縮工期,經常多個作業面交叉施工,一環扣一環的高強度施工質量安全保證。例如大樓澆築的混凝土凝結時間不夠、抑或是養護工作不到位,支撐鋼架安全施工不規範,就很容易造成後續施工拆模時,商砼強度不夠的坍塌意外事故。

2. 監理公司往往成為擺設,發揮不了真正的質量安全監督、排查、整改、驗收等作用。現行的施工監管體制,甲方往往不是僱傭自己的監理公司(自己又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等於無法實施有效監督),就是間接支持默許施工承包方的“蘿蔔快了不洗泥”,質量安全措施“捉襟見肘”的行為,也讓其付費聘請的其他監理公司,無法挺起腰桿、硬起手腕,真抓質量安全管理。

淺析資金高週轉“指揮棒”的反作用、負面效應。

1.導致一切施工建設行為都要圍繞“快速建設、快速交工、快速回籠(資金)”而高速運轉,無形埋下了事故安全隱患。

7月30日,碧桂園位於上海奉賢區的在建項目紅墅林發生事故,經當地安監局對公開調查結論,認定這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而碧桂園自身也承認,主要原因在於施工方未經許可擅自壓縮工期(其實為了趕超進度),而相關安全措施監管不利造成。

2.還會形成問題隱患多多的、一味注重進度忽視安全質量的獎勵機制。根據實地經驗,甲方的項目經理,為了及時完成公司交給的建設任務(多拿獎金),甚至會樹立起“重獎最先交工、重罰最遲交工”的施工獎勵機制。而承包的建築公司也會仿效類似激勵辦法,將壓力傳導至下面的勞務分包商,勞務分包商業會層層傳遞至下面的施工班組(木工班、鋼筋班、架子班、泥工班),直至一貫到底的建築工人、流動民工。

所以出了不少安全質量問題的碧桂園,必須及時反思改進現行的管理模式,很有必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把“質量安全”作為施工建設的第一要務、頭等大事來做,常抓不懈。對比而言,那些信誓旦旦的莊重道歉、隆重熱情地邀請媒體記者參觀,反倒不太重要,無需花費過多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