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命理学中“十二支骨象”之亥水

细说命理学中“十二支骨象”之亥水

(龙易居士)

细说命理学中“十二支骨象”之亥水

所谓“骨”者,体也!其本意也,精髓也!“十干骨象”和“十二支骨象”是我国古代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关于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精辟性概论,凡是从事我国命理学研究的人士都知道“十干骨象”与“十二支骨象”这些概念,但是,这些先辈们仅仅为我们留下了意境优美的七言诗句却未曾作出过多的解析而稍显遗憾。今天,我们本着缅怀先贤、弘扬传统学术的观点,和龙易先生一道来共同重温和解读这些古人们的智慧结晶与旷世精华,诚惶诚恐,谢谢!

龙易先生将把“十干骨象”与“十二支骨象”分成二十二篇文章来逐一与大家共同学习,文章中的诗词记载可能与原文略有出入,皆因版本差异而已,未敬之处,还望海涵!

细说命理学中“十二支骨象”之亥水

《渊海子平》卷三中关于“十二支骨象”之“亥水”的记载如下:

登明之位水渊深,雨雪生寒值六阴。

必待胜光方用土,不逢传送浪多金。

五湖归聚源成象,三合羁留正有心。

欲识乾坤和暖处,即从艮震巽离寻。

亥水是十二地支中的第十二位,也是地支的最后一位,按照命理学的说法来看,亥水就好像潺潺宛曲而阴柔的山涧溪流或者聚渊成象的瀑布湖泊之类,总之,柔曲秀美源源不断是其最本质的特色。“登明”者,亥水是也!我们知道,当丛林间的小溪流汇聚在一起时就会呈现清澈明亮的深潭之象。“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道理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述过,农历五月夏至开始就是一年中阴气萌生的时候了,以此类推,六月二阴,七月三阴,八月四阴,九月五阴,十月(亥水之月)自然就是“六阴”之时了,《三命通会》曰:“亥地六阴,雨雪载途,土至此而不暖,金至此而生寒。”,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亥水当然就具备了寒气凝结的一种状态,故而被古人称为“雨雪生寒”就是对于十月亥水体性的真实描绘。

“胜光、传送”即是指农历的五月(午月)与七月(申月),我们知道,在农历五月即是一年中阳气鼎盛光与热最强烈的时候,水流、湖泊得到阳光的沐浴温暖自然是活力涌现而激流滔滔,本来水是以流淌为美,但是,过于宏大的流水是很容易形成泛滥之势的,故而需要我们为其筑堤成岸,方使得流水之势有序而壮美,因此,古人说“必待胜光方用土”是对“亥水”有序把控合理利用的最佳方式。同时我们也知道,水是由“金”这个母体因素所衍生的,可是,金的旺盛时节是在农历的七八月秋令之中,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传送与从魁”之时,按照命理学的观点,“金”这个因素在此时节是“金寒水冷要丙丁”的需求特性,是十分需要光与热的,而寒凉十月,根本不能给予“金”这个母体所应有的反哺作用,甚至形成寒金寒水、水多金沉的糟糕局面。

当一条条溪流汇聚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气势宏大的湖泊或河流,则其必然显示出渊源澎湃犹如同大江大河般的滔滔流淌之势,当然,这也是亥水最佳的外象状态表现。水润则木可以发育与生长,但水如果过盛则木必漂矣,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有当“木”的因素形成“亥卯未”木局,也就是说当树木形成了广袤森林状态时,自然就最需要滔滔江河之水的灌溉了,两两相宜而恰到好处,水清木秀的自然环境怎不让人流连忘返。故而古人用一句“五湖归聚源成象,三合羁留正有心”,是对于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最恰如其分的描述。

“乾坤”原意是指天地之间的宇宙环境,在这里被引喻特指自然界大环境的冷暖气息,我们都明白,亥水虽然说是旺相于冬季,但毕竟在寒冬时分气冻性凝,难以表现出其良好的状态,因此,祛寒解冻才是亥水最最需要的辅佐因素,所以,寒水向阳,渴望光与热的温暖亦属亥水天性所然,按照后天八卦方位而论,“艮”为东北(水木清华)、“震”为正东(木盛之所)、“巽”为东南(木火之地)、“离”为正南(火之正位),这几个方位都是能够让亥水得以大用的最有利环境。

上述对于亥水骨象观点的解读可能有失偏颇之嫌,但是,我们抱着相互交流学习的态度来解读他,如能望其颈背而后努力,假能意得古人十之一二,则吾愿足矣!愿与诸君共勉!

(全篇完)

龙易居士

龙易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以文会友,以易结缘!

看千山飞度云水作画,品一泓流溢文儒衍秋!

2018年01月30日于四川营山西月湖畔

细说命理学中“十二支骨象”之亥水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民族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