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許多的旅行記錄,旅行者或為軍事行動所迫,或為宦海漂泊所遷,純粹以欣賞祖國山河美景的旅行非常之少。

不過,1934年,有一位非凡的藝術家從江南出發,孤身一人,攜帶畫筆,從河南到陝西,由陝西到四川,行程一萬六千餘里,創作800餘幅畫稿,完成了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旅途。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青年林散之

他就是林散之先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和詩人。從南京出發那一年,他正好37歲,正是人生中心智、體力最為巔峰的歲月。

這裡,我們和他一起從南京出發,那是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原文發表在《旅行雜誌》1935年第11期

久抱峨眉、太白、華嶽之願,多以事牽,未能卒志。去年春,決計由川而陝,由陝而汴,覽峨眉,登嵩華諸山而歸。

中表吳家鑾謂:“逆流入川,稽時靡費,兩無所利。不如由陸路經汴陝入川,順流而歸,事較便宜。”

餘善之,遂先與內兄盛峻居,作滁縣約。

一、 初 行

於甲戌三月廿九日,攜囊乘烏江口小輪,至下關,轉平浦下午八點快車至滁縣,九時許已到。峻居已先在車站相待,相見大喜。微雨,遂同至友人馬駿一家。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滁縣東城門(民國時期)

琅琊醉翁,為餘舊遊地,懶不再去,與駿一、王肇修、陳劍生諸友,杯酒歡敘。

肇修謂:“君作西北遊,非攜帶襆被不可,汴陝道中,苦寒已甚,荒店內,無從租借,如此去,凍死矣。”

餘悚然,因向駿一假以布被,而劍生復助羊皮褥,良朋佳友,為餘設計者已至。遂於四月三日,攜一布被,一雨傘,一油布囊,乘車赴徐,遠作汴陝之遊。

二、 徐 州

先是,餘欲乘夜車至徐,駿一、劍生諸友,餞餘於王肇修家,耽於朋從之樂,車時已誤,改明日上午車,始得起程。

車中遇一河南人,方自上海歸來,與談汴中文物風土之情,甚樂。下午十時至徐州,因同寓招商棧。

翌日,伊乘隴海上午九時快車赴汴,餘留徐州。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徐州雲龍山(民國時期)

徐州,為古彭城地,項羽所都,號為西楚,山川雄偉,俯視四方,成建瓴之勢,有云龍山、快哉亭、燕子樓諸勝。燕子樓為唐張建封愛妾關盼盼守居之樓,多就荒廢,淒涼甚矣!宿一日,別去。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芒碭山(來源:網絡 攝影:ysc夢牽秦漢)

出徐州一百餘里,有芒碭(dàng)山。在碭山縣東南,與河南永城縣接壤。昔漢高帝微時,亡匿於此,有皇藏峪,甚幽深。

去此九十里為商邱。商邱,即湯之亳都,人情樸野,市廛(chán)獨盛。車中人指以示餘,惜不能停轍一訪之。

三、 開 封

上午一時至開封,寓車站前之隆興棧。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開封(民國時期)

稍息,即出遊,市衢多新闢,寬大宏敞,有中山塔甚高,人文古樸,非復南方之華靡矣。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開封鐵塔 (1938年)

飯後,乘黃包車赴城南,訪黃河水災委員宋達庵,未遇,甚怏怏。民國二十一年(1932),揚子江水災,餘以圩堤事,見識於達庵,於今三年,未得一晤,神交千里,思仰何如!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開封北門(1933年)

翌日,出北門,一窺黃河之險,水疾如矢,千里挾泥沙氾濫以行。往者,聞人言,黃河之身,高於兩岸,全恃沿堤挾之以去,今睹之,驚歎悚息不置!河北二十二年(1933年)水災,較長江為甚,堤以新工程築成,多宋先生成績。

北岸為陳橋驛,未能渡,遙望而已。

四、 望 嶽

在開封留二日,乘隴海車至孝義(今鞏義市孝義鎮)。

出開封一百餘里,即見左方有山,突兀雲際,疑即嵩山,問車中人,人都不識,憑窗遠眺,心暢神怡,私自喜慰。自徐州來,皆平原廣地,黃沙白草,漠漠無際,至此忽睹高山,聳青拔翠,其樂可知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孝義鎮所在的鞏縣宋陵航拍(1934年)

至孝義已夜分,半規涼月,四野蕭條。出車站,欲投旅店宿,無從覓得。

邀土人領餘至孝義鎮,月光熹微,行邱壟中,三里至孝義鎮。凋落亦無宿店,乃訪該鎮商會長,向其借宿。會長以餘遠來,不敢留,覆命來者導餘至車站。

餘無奈,偕導者回,乃領至站旁一土洞曰:“中可宿。”

餘入其中,寬數丈,深倍之,洞內復有小洞,迂曲四達,如鼠窟然。每洞有土榻一,可容二人宿,宿費每夜三百文。洞主為陝州人樊君,餘持錢謝導者,獨宿洞中。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北麓(1938年)

餘按《方輿圖》,以孝義附近嵩山,故在此下車,豈知此地距嵩山,尚有一百八十里。且小路山石卓葷,頗不易行。

洞主樊君謂餘曰:“嵩山近十年來,多匪人出入,最危險,君一人,且遠來,不敢教君去。”

餘聞雲,興大沮,時時悶坐洞外,遠看嵩岑,扶搖空翠,目極名山,神傷千里!

樊君憐餘志苦,謂曰:“君必欲去,或可無事,吾代君覓一熟嵩山道者伴君去,如何?”

餘即起謝。

因代僱一土人張長松者,原籍嵩山之三衝,近在車站,以鬻麵餅為生,性忠厚,甚熟嵩山路。

餘大喜,感激不盡。

樊君又曰:“唯君必易裝,如此去,死矣。”

明日,託樊君代購破麻包一,草帽麻鞋各一,將餘藍布大衫、漂布被、油布囊藏於其內,僅服一舊布襖,戴破草帽,穿麻繩鞋。噫!餘性最儉樸,至此已覺華麗,其荒陋孤僻,可嘆也。

遂與張長松買麵包飽腹,肩行李趨嵩山路。

五、 山 民

嵩山,治河南登封縣。遊嵩者,多由登封入,或由偃師經軒轅關入,較多大道。由孝義入者,皆小路羊腸。顧餘已至此,無可奈何矣。

出孝義東南行十里,即登山,又十里,為清風寨,入山漸深。土人多以掘煤為主,沿路多運煤騾馬。嵩山附近富產煤,其開取多以人力及牲畜力。支木井上,盤輪其旁,以牛力轉運。輪之兩端,系巨繩二,繩系以筐,輪轉則繩自為起降,人在井中,掘煤於筐,繩之以出,上下唏噓,頗覺艱苦。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河南農民之一斑(1927年)

四十里至西涉村。村為一山鎮,衣冠古野,席地坐臥。村多大木,可七八人圍,左右紛拏(ná),極盤曲之致。

已晚,宿西涉村。晚間,粗麵饃,借草臥地下,不能寐,與張長松絮絮作嵩山談。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1938年)

晨起,別西涉村,南趨,登玉帶山。山高三十里,山中居人,儉拙奇古,男則裹巾袒臂,面黧黑,如天竺人,女則高翹寬服,耳巨環,耳不能勝,洞其上以懸之,鏘鏘琅琅,有如古佛。

至三衝,情更險,人更古。食只黑麵,飲則山泉。長松囑餘不可言語,吾止君止,吾食君食,不可短長其間。餘諾諾唯唯。

土人見餘來,多驚異,圍繞觀之,長松為餘解釋曰:“此吾好友,至吾家,省吾老母,無他故。”土人始稍稍解悟去。

餘戰戰兢兢,行山谷中,三十里至南坡;再前三十里,為扳刀井,遂借土人家宿。

六、 掩 映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溝陽關(林散之先生作)

未明即起,趨溝陽關,仰上數百級,磴道險絕,攀登良苦,逾關,即抵嵩山麓矣。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嶽立中天”石碑(1934年)

嵩當天地中,故稱中嶽,有太室、少室之奇。少室瘦削,而太室雄穆尊嚴。兩室相距三十里,如雙眉然。下溝陽關,為嵩山之陰,丘壟坡陀,三十餘里。

轉而登山,為中嶽之東峰。其陰為龍潭寺,荒廢,院中有唐制龍潭寺碑,分書甚精。

再進為盧巖寺,為唐盧弘一先生隱處。寺後百餘步有巖,孤石空懸,下剖若劈;獸蹲鳥伏,中拓成臺。有泉自上飛灑而出,披羅曳穀,滿壑霏微,詢之居僧,即盧巖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中嶽廟牌坊(1934年)

十里,至中嶽廟。廟在太室黃蓋峰中,居中朝陽,眾峰環拱,為清乾隆帝敕建。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中嶽廟前漢代雙闕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太室石闕頂(1934年)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太室廟前石人(1934年)

廟前太室神道雙闕,東西兩隅,唐宋人碑刻,贔屓累累,古茂可愛。院內多漢柏,虯枝半萎,蒼影沉沉。有鐵人四,高七八尺,巍立豐草間,摩挲移時不能去。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中嶽廟大殿(1937年)

前殿九間,後殿較遜前殿,兩旁配殿數十間。前後殿為黃琉璃瓦,殿陛軒皇,規制宏烈。廟外民居百餘家,皆窮苦,汙穢甚。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中嶽神像(1937年)

時為中嶽帝誕辰,四方禱祀麇集,餘亦隨眾參謁,既肅且敬。晚宿中嶽廟。

晨起,與張長松買面一飽,肩行李登頂。由岳廟左上十里至黃蓋峰,有亭,少憩,前上北就土山,一縷僅容攀躋。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鐵梁橋(林散之先生作)

約二十里,越東峰,西度狹脊,望絕頂行五里,抵天門,皆石崖重疊,下瞰絕壁,險臨無際。詢之長松,知為大鐵梁橋。折而西,又三里,為登高巖。

登高巖,得回藏掩映之致。初入,有石砑然,斜壁透出,穿行數步,崖忽中斷,莫可著趾。橫以木,架為閣道,傴僂摩撫已過,心膽欲墜。過則怪石上覆,有乳泉、丹灶、石榻諸勝。躋而上,得一臺,三面孤懸,虛憑百丈,下臨絕壑,上倚層巖,所謂登高巖也。

俯視登封,遠眺箕潁,城郭如芥,沙水微茫,至此盡登高之勝。

七、 天 半

越登高巖,左上二里,為白鶴觀。觀在山坪,去險就夷,至頂,猶有三里程。

餘欲登頂,將行李存觀中,與張長松同去。從觀右上,磴陡滑,濃雲如墨,嵐氣冗冗。長松已倦,不欲去,返觀中。

餘一人隻身上,雲氣撲面,咫尺不見。上裡許,足疲甚,坐石上稍憩。雲氣壓人更甚,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幾如在蒸籠水汽之中,令人氣悶。坐少頃,忽大風從東南來,面前之雲,劃然砉(xū)開,則所坐之下,即萬仞懸崖,深不見底,神魂俱失,奔走不遑。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太室絕頂(林散之先生作)

不敢留,摸磴上,而云氣漸上漸開。裡許,至真武廟,荒廢無人,從廟後小路上半里至頂,怪石峨峨,已在天半。有殘基,方廣數丈,疊石為之,即宋真宗所築之避暑寨也。

至是,天氣大開,斜日未墜,坐斷石上,俯視下方,溼雲未褪,如摶絮,如堆墨,如濤如湧,起伏上下,騰踔奔崩,而萬山怒攢,競險爭奪,煙罩雲埋,出現隱現,夕陽下照,光怪陸離,而嶙峋少室,聳青插翠,遙遙於天外見之,虛無縹緲,渾渾灝灝,有如蓬萊瓊島之在海洋中也。平生奇觀,無逾於此。

有頃,月東上,涼霧四塞,無所見,遂匆匆下,返宿白鶴觀。

八、 仰 賢

中夜大風,晨猶未減,冷甚,道人煮稀糜餉餘。少停,別白鶴觀,由右嶺橫行,逾脊頂,陡下。磴極險滑,依巖凌石,懸空直下,十里至煉丹巖。

仰望所來之路,已在雲空,怒石橫天,險惡悸魄,如鬼臉,如麻皮,斧劈刃削詭變萬狀,李將軍粉本不逮也。

又五里,始出險,得正道,抵無極殿。樓殿上下,倚巖附石,建制極宏,嵩嶽附近婦女,來以焚香者,不下數百。婦女多纏足,無一解放者,風俗不開,可為一嘆!然登山陟嶺不覺其難,躋險凌高,異於常輩,此又奇也。得毋居深行險,習使之然耶?

與張長松飯於無極殿。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陽書院(1938年)

飯後,下坡五里,抵嵩陽宮。

嵩陽宮初名太室書院,宋改嵩陽書院,為二程先生講學之所。前後院宇甚廣大,樓殿半就傾頹,殿左祀二程先生位,右祀清賢耿翕庵先生位。

翕庵,汝州人,學以致知為本,力行為用,不尚空虛,隱居不仕,讀書嵩陽宮,祀之以配二程,不忝也。

張長松倦甚,席地臥,忽忽睡去。餘一人坐殿下,瞻仰前賢,師心千古,渺焉小子,愧以春風。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陽書院之大將軍柏樹(1934年)

循前院,觀三將軍柏,森森鬱茂,大者七人圍,次三四人圍,最大者其半將傾,好奇者支巨石扶之。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陽書院之唐碑(1936年),人物為蔣介石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陽書院唐碑細部(1934年)

院內宋明數代碑刻甚多,門外天寶徐浩分書碑,可八九尺,最高大。其陰刻宋元名賢題記。

時向暮,喚張長松醒,別嵩陽宮。

是日,天氣昏暗,沙塵掩日,渡前溪,水甚淺,白石粼粼,為入潁河之水。與張長松濯足其中,尋村人家宿。

九、 少 林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會善寺全景(1921年)

清晨,與張長松趨會善寺。

會善寺在積翠峰下,門外銀杏老枸,蔥鬱奇古。寺屋百餘間,飛簷走檻,半漸荒廢。院內蓬草,與人肩齊。詢之僧人,雲“寺產已沒為學田,無能建立”。不禁唏噓!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塔林(1934年)

寺左數百步,有貞元《戒壇記》,砌磚塔內,僧人導視西郊戒壇寺舊址,殘石斷碣臥蒿萊間,莫可辨認。少坐,即別去。

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再十一里,至郭店,荒橋古驛,茅店雞聲,又一境矣。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1938年)

出店,又西南行五里,為少林寺。寺在少室之陰,佛殿僧寮,可百數間,為一最大寺院。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遭馮軍之難,已毀其半,剩前後殿及配房百餘間。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1932年被毀後照片(1933年)

少林寺,魏太和年(北魏孝文帝元宏477~499)建,隋文帝改名陟岵,唐複名少林。時有天竺迦佛陀禪師至中國,居少林寺,其徒曇宗等,習技擊術,即今所謂少林派者。其寺在明末之亂始毀壞,復半毀於馮軍,物之興廢,各有數存,可勝長嘆!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古柏(1928年)

少林寺門前及院內,修松檜柏,夾道森森,高俊而整。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唐太宗御書碑(1921年)

庭中碑刻,前後巍立,有唐武德初(618)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分書雅俊。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即達摩九年面壁處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山門外風景(1928年)

少室亦稱南塞,又稱大塞,大塞者,即少室絕頂,橫少林寺前如屏,高與太室等,峰巒峭拔,負九鼎蓮花之名。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五乳峰及少林寺(1921年)

環少林後者,為五乳峰,迤邐東延太室。太室巍然坐,大如北斗,而少室則掩映削立如少微,兩山面目,各自尊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五百羅漢渡海像》壁畫

傳吳道子用兩年時間繪(1934年拍攝)

餘兒時,即耳熟少林拳技名。及入少林道,見二僧,碩大且黑,肩豆谷入山,每人可三四百斤,陟險躋高,如履坦途,餘尾之,不能上,喪然色沮。入寺,見壁間刀劍戈矛,森嚴羅列,始驚少林技術,至今猶未替也。嵩山近十餘年,成為匪窟,富者遠徙,貧者與匪連成聲氣,蜂舞劫掠,所在滋擾,唯懼少林拳技,不敢近。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少林寺之拳法壁畫(1931年)

餘愛少林術,留寺中,訪智光師,問以少林宗派,技擊同異,苦苦數日不肯休。

十、 奇 境

從少林寺右渡澗,為登南寨路。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二祖庵(1921年)

十里,上二祖庵,庵半荒圮,院有銀杏古柏各一,蔥蘢奇偉。

循庵右南上,轉折半里,路陡險,狼牙參差,幾疑無路,再上,為兩膊巖。巖孤懸,下墜成壑,有泉從壑中流出,飛灑怒沫,而隔澗浮嵐空翠,掩撲於前,奇境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十八挨(林散之先生作)

過此為十八挨,逕更仄,從石罅中行。兩旁懸崖,直削萬仞,無寸土。石骨磷磷,從脊仰上,懸攀直躋,上下手足,左右交敝。張長松膽怯,幾為所阻。

凡七里,卒度險,路漸平舒,前之危崖絕壁,又忽然截然轉出。荊棘莽莽,無從覓路,張長松在前,餘在後,從亂棘中披拂以行。

南上五里,遂登南寨頂。是日微陰,至此已雨。餘與張長松衣盡溼,茫茫四顧,不辨咫尺。不敢久留,奔少林寺。

十一、 摘 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少林寺旁道路(1934年)

餘以昨日未睹少室頂真像,復偕張長松去,出少林寺左上,為登少室正道。七八里,土山盡,翠微在望矣。

經十八盤,險與十八挨等,逶迤山脊間。五里,入寨門,益狹,拾級仰上,左右維谷。

五六里,峻路完,入平衍,即昨之截然轉出處。復從草棘中莽莽上,數里至頂。雲氣乍開乍合,遠近之峰,森森前立。中有一峰,從壑底特起,絕其附依,不可度,分摘星臺,乃少室正中之峰,即北頂也。有仄徑相屬,僅堪容趾,可躋其顛,張長松不欲去,坐石上待餘。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1934年,航拍)

餘遂摩巖扶磴,牽藤附葛,盤折三四,乃登其上。隔壑望南頂數峰,相離十餘丈,彼此斬絕,中裂如剖,砉焉劃焉,不斷一縷,而疑雲異雨,時來出入,冥冥沉沉,不能窺其底蘊。

其四方之峰,如列屏,如立鼎,駢羅相峙,兀兀雲空,所謂九鼎蓮花者也。豈知前日,坐太室頂,遠望蒼茫雲外之峰,即此也耶?

驚惋久之。雲氣漸重,欲雨,下頂,與張長松從原路下山,往覓其舅氏家宿。其舅倪姓,業農,佃少林寺田,住鳥龍潭下。

鳥龍潭亦名龍潭溝,有大龍潭、二龍潭之別。水最清,景最奇。偕其舅氏往遊,至晚方歸。

十二、 雲 外

與張長松別其舅氏倪翁,循二祖庵右趨,欲登三皇寨。從山脊下,陡險,十里至牛圈溝。山深無人,溪聲汩汩,疑非人境。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三皇寨(林散之先生作)

又十餘里,至梯子溝,更險仄幽奧。越溝,橫山半行,攀嶺,即見三皇寨高居雲外。

少憩,下嶺,至深溝中,復仰上,十餘里,至三皇寨下。三皇寨,最高險,不易登,蓋即少室之南頂也。

從山左東上,拾級數十,為三皇宮。宮為新構,依險而成。在宮中買麥飯與張長松同飽,將行李存宮內,攀三皇頂,出宮西向,即登峻坂,石層屶(huì),壁削千尋,循壁間鑿磴、懸索以上,凌虛御空,兢兢不可下視。

五里至寨門,為第一關。憑高臨下,險據南天矣。

逾關,復手鐵索東北上,轉側二里,至三皇洞。洞西向,平頂,依巖鑿石成之。道人見餘遠來,訝甚。

餘問:“已至頂否?”

答曰:“尚有三里”。

餘邀道人同去,遂從洞右東轉,摩石壁行,怒石高壓,磴僅容趾,行者須面向外,背擦石壁,曲膝蛇伏以度。

過險,北轉至山頂。山頂廣不數丈,四面孤懸,嶙峋,悸人心膽。昨日所登北頂諸峰,離奇徙倚,隔壑相對,而千山之雲,倏起倏滅,攢峰露頂,競其險高,忽有西方雲際,見有崇峰突出,高於眾山,平頂如僧帽,孤奇特甚。

道人指謂餘曰:“香爐寨也。”

與道人坐嶺上,東西指顧,俯仰生平,為意甚得。

一小時下頂,留三皇洞。晚間,與道人話山中異聞,夜半始寐。

十三、 同 趨

在三皇洞遇偃師史萬松山人,相談甚得。史山人慾至蓮花宮,因與同下,仍由鐵索懸下絕壁,張長松在三皇宮內,肩行李,行十里,趨清涼寺。

史山人知技擊術,道中談少林技擊甚精微。

由清涼寺轉蓮花宮,於歧道口遇一失路人,問路於餘,叩之,方知為朝鮮人,亦欲至蓮花宮者。形色慘然。問其姓,乃長嘆曰:“亡國人無姓矣!出國已九年,家中父母妻子,均為日人驅逐,流離分散,不知死所!”言罷,復長嘆。

觀其色甚飢,因與席地坐,史山人出所攜幹餅餉之。噫!亡國之慘,可以見矣。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1934年)

因與同趨蓮花宮路。至帶泉,路極峻,而溪流甚急,噴薄上下,耳目震眩,十餘里至蓮花宮。蓮花宮在少室南峰之下,宮宇巍俊,堂構至新,少室諸峰,聳列左右。蓮花高拱,隱約雲天,奧隩之區也。

史山人與朝鮮人留蓮花宮不去。少停,餘遂辭別,隨張長松從蓮花宮後逾嶺。

逶蛇石路二里,下嶺復從裡溝行,則雙崖高逼,不測其深,怒石嵯峨,臨空欲墜。凡十餘里出裡溝,左轉循山麓七八里,至郭店,日已西,再五里,返宿少林寺。

十四、 回 視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初祖庵(1921年)

背少林寺五里為初祖庵。庵在五乳峰下,半就頹廢,院中古柏數株,殘碑三四,偃蹇剝落,荒涼已甚。一老僧坐庵簷下,祛衣捫蝨,古拙如二百年前人物,不笑亦不言。

餘欲由此逾大口,經偃師,趨洛陽。張長松謂:“大口久廢,孤絕無人行,不若由小口便。”大口者,軒轅關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初祖庵內景(1921年)

遂與張長松從初祖庵左上,逾五乳峰,從山峽中行十餘里,轉大路,向西北去,漸行漸高,多行高原坡壟間。土多黃色,如渲重赭,幾似黃大痴之秋山設色。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嵩山南麓(1921年)

與張長松坐壟上稍息。回視少室諸山,峙鼎列屏,縹縹緲緲,橫於雲際。餘身入此山,不覺其高;今坐對此,恍疑是夢,豈知數日來即在此中游哉!

下壟十餘里,抵潁水東南岸。水甚急,黃流滾滾,挾沙石去。乘渡船登岸,從沙中行。數里,趨平地,地甚肥衍,麥苗青青,一望無際。

十餘里,復行白楊綠柳中,路甚寬,如南方新闢之公路,而兩旁白楊甚高,瀟瀟作風雨聲。時農人正忙,來往驅牛車騾馬車,絡繹不絕,幾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應接也。

1934年由南京到洛陽,訪少林之高手,登縹緲之嵩山

二十里抵偃師城東關。入城,市肆荒涼。商店多土臺。油炸燴,粗麵饃外,無甚買賣。尋宿杜家店。

翌日,謝張長松,令其由大道返孝義,餘乘車西赴洛陽。張長松送餘至西關外車站,依依不忍別。且勸餘:“西北路上甚難,君一人不可冒險遠去,可早日歸家為是。”言至懇懇,現於顏色,餘甚感之。至餘上車後,方作揖而去。

蓋餘嵩山之遊,張長松伴餘十有一日,道路艱險,多賴其力,而忠厚之情,發於至性,一旦別去,其情實不能已已。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發佈

林散之先生1934年遊記文章依次是:

一、由南京到洛陽(本文

二、由洛陽至西安

三、 在西安訪古

四、 走進終南山

五、 關中西部之旅

六、 遊覽太白山

七、 秦嶺古道歷險記

八、 自漢中至成都

九、 自成都至峨嵋,返回南京(由於日寇入侵上海,本篇未及發表,原稿被毀,永遠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