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名醫李德修之小兒診斷經驗

在診察方面,中醫的診察方法,不離望聞問切四診。

「中醫兒科」名醫李德修之小兒診斷經驗

小兒初生至半歲看額脈(額前眉上髮際下);週歲以上看虎口三關;小兒四歲以上,以拇指上下滾轉分取三部,診寸口三部脈。

「中醫兒科」名醫李德修之小兒診斷經驗

看額脈(《小兒推拿廣意》 清•熊應雄):

額脈三指熱感寒,俱冷吐瀉髒不安,

食指若熱胸中滿,無名熱者乳消難,

上熱下冷食中熱,夾驚名中指詳看。

額脈三指熱感寒,額前眉上髮際下,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之,如俱熱,感寒邪,鼻塞聲粗。

三指俱冷主吐瀉髒不安;上熱下冷食中熱,食指為上,無名指為下,若食、中指熱,則上熱下冷。

夾驚名中指詳看,若無名、中指熱,便是夾驚之候。

指紋分三關:自虎口向指端,第1節為風關,第2節為氣關,第3節為命關。

看指紋(虎口三關)時,要將小兒抱於向光處,檢查者用左手食指、拇指握住小兒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兒食指橈側從命關向風關輕輕按推幾次,使指紋顯露。

指紋辨證綱要,可以歸納為“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浮指指紋浮現,顯露於外,主病邪在表;

沉指指紋沉伏,深而不顯,主病邪在裡。

紋色鮮紅浮露,多為外感風寒;

紋色紫紅,多為邪熱鬱滯;

紋色淡紅,多為內有虛寒;

紋色青紫,多為瘀熱內結;

紋色深紫,多為瘀滯絡閉,病情深重。

指紋色淡,推之流暢,主氣血虧虛;

指紋色紫,推之滯澀,復盈緩慢,主實邪內滯,如食積、痰溼、瘀熱等。

三關是就指紋長短而言:

紋在風關,示病邪初入,病情輕淺;

紋達氣關,示病邪入裡,病情較重;

紋進命關,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紋達指尖,稱透關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則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診小兒脈,與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兒寸口部位狹小,難分寸關尺三部。此外,小兒臨診時容易驚哭,驚則氣亂,脈氣亦亂,故難於掌握,後世醫家多以一指總候三部。

操作方法是醫生用左手握小兒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兒掌後高骨脈上,以定息數。

對四歲以上的小兒,則以高骨中線為關,以一指向側滾轉尋三部;七八歲可以挪動拇指診三部;九至十歲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關尺三部診脈;十六歲則按成人三部診脈進行。

小兒脈象主病,以浮、沉、遲、數定表、裡、寒、熱,以有力無力定虛實,不詳求二十八脈。還需指出,小兒腎氣未充,脈氣止於中候,不論脈體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見,若重按乃見,便與成人的牢實脈同論。

小兒號為啞科,診斷獨有特點,三字經學派尤重望診,例如《小兒無患歌》說:

孩兒常體貌,情態喜安然,

鼻內無清涕,喉中絕沒涎,

頭如青黛染,唇似點朱鮮,

臉芳花映竹,頰綻水浮蓮,

喜引方才笑,非時口不宣,

縱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

意同波浪靜,情若鏡中天,

此上多安吉,何愁疾病纏。

三字經學派的診察主要以望診為主,李先生在望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患兒一進診室,李先生舉目一看,就能說出大部分患兒的病情。三字經學派的傳統望診方法,是用溫水洗靜小兒的印堂,察看其青紅黃白黑五色紋。

此外,發為血之餘,還可以察看頭髮的色狀。眼為五臟精華之所聚,為精明表露之處,所還可以察看眼睛。

印堂察色之法:

火色屬紅,凡印堂見有紅筋者,不論橫行直行,皆屬心肺有熱。色紫則熱更甚。治療用清法,應清心肺。

風屬青色,青色見於山根(山根位於兩眼中央的一段鼻樑起點,)是肝有風熱,青紋直豎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必須兼辨虛實,實者清肝,虛者補腎以養肝。

水色屬黑,凡見黑色,為風寒入腎。只見黑色即是,不必見有黑筋,須用溫法、補法、散法。

金色屬白,其主在肺。印堂白色,為肺有痰。金能生水所以腎為肺之子,腎寒則水泛為痰,用祛痰之法。

土色屬黃,印堂皮黃為脾胃之病。小兒精血未全,十有九虛,恣食瓜果,恆傷脾胃,脾虛而瀉,不能健運,久或成積,審其虛實,以定補或清的治則。

李先生在望診方面,還善於從小兒的活動姿態來觀測病情。

例如小兒時時用手搓揉頭目,為頭痛頭暈之徵;

患膽道蛔蟲的小兒,痛時面青、手抱胸脅,俯而搖身;

患腸梗阻,痛時作翻絞狀;食積腹痛,發作有時,痛則汗出;

小兒仰放床上,如見上身扭動而下身不動,就須考慮到癱瘓。

他還善於從保育護理的情況方面看問題。如見天氣已暖,而小兒的衣被過厚,就考慮到這個小兒可能因衣被溫暖而易於感冒,且容易發生內熱。總之,李先生於正常的神色形態之外,又注意觀測多方面的有關情況從而有力地幫助診斷。

小兒諸病,但見兩眼無睛光,黑睛無轉運,目睫無鋒芒,如魚、貓眼狀,或兩眼閉,而黑睛矇昧者,死;或外若昏困,而神藏於內不脫者,生。黑珠滿輪,睛明者少病。眼白多,睛珠或黃或小者,稟弱多病。目證內赤者,心熱;淡紅者,心虛熱;兩目直視,瞪目不活,是肝風內動;黃者,脾熱;無睛光者,腎虛;白而混者肺熱。

本文摘自《李德修小兒推拿秘笈》,人民衛生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