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引言:快“七夕”節了,奉上一篇原創《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以饗讀者,歡迎關注,金口評論。願天下有情人早成眷屬!

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近日,一陣鞭炮聲響,由八個人抬著的大花轎從某大酒店緩緩走出,這是桂東人現在結婚的時髦。讓我們看看桂東人以前結婚的風俗,其實這種習俗和桂東“十大碗”一樣,最流行是在八十年代。因為那時吃的酒席就是“十大碗”。那時桂東人結婚,要先送日子,叫“預報佳期”。由男方用紅紙寫上某男某女,預佳某年某月某日成婚喜帖;男方選個吉日,再包一個紅包一起送到女方家。結婚日子確定後,男女雙方會去請親戚吃喜酒。 接新娘的前一天,男方還要“過禮 ”(即送禮)。“過禮”一般是九至十二條擔,即豬腦一個、自釀“胡酒”兩壇(兩個酒罈等新娘“坐月子”後,用來裝“月婆”菜,到時由孃家送回)、鴨子等東西,有多少東西就用多少擔籮筐裝,裝好後每個籮筐上面要蓋一張紅紙;有多少條擔就由多少名男女各挑一擔,排成長隊,在一陣鞭炮聲中向女方家挑去。(那時桂東人結婚大多請不起車子靠走路) 那時桂東人結婚,接新娘興請嗩吶,接親隊伍一般九到十二個男女。男方在接親隊伍中,由一位長輩“帶禮”;女方送親隊伍裡也有一位“帶禮”長輩。 那時桂東人結婚男女兩家,要在同族人中請一位“禮生”和“東道”。“東道”招呼貴客,按雙方來吃酒客人輩分高低,寫好“席單”;吃酒席時再由“東道”按“席單”安席位。“禮生”把親戚朋友送的禮登記在冊。 那時桂東人結婚,要請本族德高望重,有才華的人寫對聯和喜字;結婚這天貼在大門、神龕等處。在佈置新房時,會用一張紅紙把新郎窗戶外面下方貼一半;意思是遮擋當晚新娘的害羞之情。(這一風俗至今流傳)那時桂東人接新娘,出門時在大門口把鞭炮放得響徹天空,吹嗩吶的人走在隊伍最前面,“嗚哇嗚哇”吹得響亮;引來眾多村民張望。新郎拿一把新傘,走在吹嗩吶後面。 迎親隊伍到新娘家後,酒席開始時,男方的“帶禮”長輩,就會把一個“催廚禮”紅包送給廚子;意思是叫廚子快點煮菜,好讓新娘早點出門。新娘出門前,新郎要送兩個“恩心”紅包給新娘父母雙親;意思是報答倆位老人對新娘養育之恩。此時,新娘的母親早已在新娘房裡和新娘默默流著辛酸淚水……這是慈母和女兒依依分別的情深。 新娘嫁妝由男方接親的人先挑走。 新娘出門時,男方“帶禮”長輩,要送一個紅包,叫女方請其本族一位女長輩做“四娘”(把新娘送出門或接進門的人叫“四娘”)。在陣陣嗩吶聲催足下,“四娘”一手牽著新娘的手;一手幫新娘拿紅傘,從新娘房走到客廳。等女方“東道”安排好送親的人後,吹嗩吶的人走

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在最前面吹響嗩吶。“四娘”幫新娘撐好傘送出大門。新娘走在接親隊伍第二個位置,依次是新郎,其餘按接送輩分排在後面。新娘出門時放一串長鞭炮,在陣陣嗩吶聲中,向新郎家走去。 那時桂東人的迎親隊伍,翻山越嶺,一路上有人攔“新人”(新娘)的風俗。一些小孩知道後,會在路上先挖幾個小坑蓋好,新娘經過時會故意下;引來一陣歡笑聲,增添喜慶氣氛。那時一些村民攔下“新人”後,叫她唱歌或講笑話等,此時新娘會高興展示自己才華,頗得片片喝彩。在路上幾經折騰,討親隊伍到達新郎家往往早已天黑。 接親隊伍到了大門口,新郎家請的“四娘”早已等侯多時。

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四娘”幫新娘收好傘,一手拿傘;一手牽著新娘的手,在一陣迎親鞭炮聲中,徑直把新娘牽進新郎房裡。然後“四娘”打一盆滾水端給新娘洗臉;再倒兩杯糖開水,用茶盤端給新娘。此時,新娘會掏出在孃家準備好的一個紅包送給“四娘”;意思是感謝“四娘”牽她進了新郎家,從此她就是這個家的人了。“四娘”在接紅包時會說,“夫婦齊眉,早生貴子”等恭賀好話。 那時桂東人的結婚酒是最隆重的喜酒。因為那時不興瓶裝酒,所以主人要提前釀好幾缸香醇水酒。吃宴席時用鋁壺裝酒篩酒招待客人。酒席要吃三天才結束。在吃當晚的討親酒時,男方請的“東道”照“席單”安席位;主客坐首席、其餘按輩分坐二席、上席、前席、側席等。主人會按習俗在出到第三碗菜時,先由新郎到每桌篩一次酒。接著“東道”叫每桌篩酒的人把每個客人篩滿一碗酒;“東道”站在客廳中間,說一些答謝客人的話;再舉碗一口把酒喝光;然後把空碗朝向每桌示意每位客人要喝完,這就是桂東人叫的“照灑”。“照酒”只照一次,照完後每位客人要喝一碗酒。接著,主人會再叫二至三個酒量大的親人或族人,每人到每桌篩酒和陪酒一次。此時,一些客人會喝醉,有的客人興起高聲划拳;有的放開喉嚨唱情歌,加上陣陣嗩吶聲,把桂東人的討親酒,推向最高潮。 那時,桂東人酒席中有句話叫“八不陪九不篩”,意思是在出到笫八碗菜和第九碗菜時,不會陪酒和篩酒,因為喝完酒要吃飯了。酒席剛散,新娘會把陪嫁的一些東西放到客廳讓客人去“搶”吃。此時“東道”會挽留一些親朋和族人,給新郎“讓房”(即鬧洞房)。“東道”叫人把新郎房裡吃剩的酒席收好,再擺一桌。“讓房”時會在大門口先放一串鞭炮。“讓房”是客人篩酒給新郎和新娘喝,邊吃邊說一些恭賀和調皮的話;弄得新娘和新郎害羞不已。“讓房”時新郎往往會喝醉。 新婚第三天早飯後,新郎和新娘會去祭祖。笫三天中午,還有最後一餐答謝賓客酒席,桂東人叫“廣陪”酒。新娘在“四娘”陪伴下要到每桌去篩一次“紅酒”(把水酒染成紅色叫“紅酒”,象徵新娘和新郎日子紅火)。散席時,女方“帶禮”的長輩,會把一個“下廚禮”紅包送給男方廚子;意思是酒席吃完要走了。 “上親”(送新娘子的人)走時,那時桂東人討親有些地方會興“攔門宴”(又叫攔門杯)。“攔門宴”是由新郎族人最懂禮的長輩去“攔”,也是最熱情的一種留客禮節。在大門口擺一桌酒席,有幾個“上親”就擺幾個碗,成長方形橫擺在酒桌中間,橫向攔大門,一個緊挨一個,表示誠意,每個碗篩滿水酒才叫“攔門宴”。此時“上親”會由一個最懂禮節的人走在前面,從大門出去。先向對方打拱手、敬菸,不停說些恭賀話,把中間滿碗水酒揀一條碗大的巷放在兩邊;意思是讓“上親”走,已酒醉飯飽了。在“破攔門宴”時

桂東人結婚坐花轎和以前習俗

“上親”相續走出,為表示尊敬,每人會喝點酒再走。如“上親”沒人會破“攔門宴”,從大門出來時,每人要喝兩碗水酒。那時桂東人結婚,“上親”走時有些地方新郎會行“拜草”禮。由“東道”拿一場蓑衣領新郎等在“上親”必徑之路。此時女方“帶禮”者會走在前面,男方“東道”把蓑衣放下讓新郎下跪,帶禮“上親”趕緊扶起新郎,掏出女方家準備的紅包給新郎;如這位上親懂禮會用腳踩住蓑衣一角,不讓拿開再拜其他“上親”,不停說些客氣話,“上親”趁機過去,等過完才把腳移開,不然新郎每個“上親”會拜,女方沒準備那麼多紅包。這就是桂東人叫的“拜草”。 “上親”走後,新郎的親戚會把新娘一些嫁妝搬到客廳打開,讓人觀賞,桂東人叫“翻箱”。此時有的親戚會在燻得漆黑的灶門上用手抹幾下煙油或鍋底灰,趁新娘和新郎不注意時打胭脂;有的給新郎父親頭戴酒簍等一些爽快場面。 “上親”走一段路後,新娘最親的人會轉身回來接新郎和新娘“走三雕”(新婚笫三天新郎和新娘要到女方家,桂東人叫“走三雕”。這一風俗至今流傳)。那時“走三雕”時男方要先叫一個族人挑桌酒席去新娘家。吃完這桌灑席後,新娘和新郎在當天天黑前還要回到男方家裡。(這一風俗至今流傳)女方會在男方挑酒席走“三雕”這擔籮筐裡,回兩個很大糯米餈粑;意思叫新娘要孝敬公婆,搞好婆媳關係,好好做人。這擔籮筐裡女方還要回一罈“小心湯”,“小心湯”是用只末下蛋母雞,配枸杞、紅棗、人參等補藥燉成湯,全裝進壇裡用紅紙封口,專回給新娘吃;意思叫新娘養好身體,生孩子後好做“月婆”,因此桂東人叫“小心湯”。由這個挑酒席的人挑回男家。 於今,桂東人結婚免去了許多風俗禮節;一切從簡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