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萬眾矚目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落定,改革後國家旅遊局將和文化部合併,成立文化和旅遊部。

“文化+旅遊”,意味著什麼?

如今,文化與旅遊的重合度越來越高,兩個部門的合併,有利於解決文化事業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還有利於加大文化產業挖掘力度,使得硬件為內容服務,利用旅遊壯大文化產業,也能強化旅遊中的文化體驗和產業屬性,將旅遊從觀光上升到娛樂,再上升到文化內涵的體驗。可以預見,未來會出現更多有內涵的旅遊目的地。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旅遊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文化旅遊產業已經成了我國國民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支柱產業。根據國家旅遊局披露的數據,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全球各國旅遊部與文化/體育部結合的國家共44個,約佔總數的23%,大多為亞洲、非洲和歐洲國家。這些國家雖然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一,但都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旅遊是該國特色或主打旅遊產品。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特別是國家創匯和就業中具有重大作用,政府把旅遊業與文化業結合起來管理和發展,體現了這些國家發展旅遊的優勢與特點。

“十三五”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文旅產業的結合。其中,《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要求,到“十三五”末,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可以預見,未來文旅產業投資將更加火熱,符合市場需求的文旅項目將在此次深化改革過程中收受到青睞,因此,找到優質的項目尤為重要。

優質項目推介

麗江·復華度假世界

西南版圖的終極奢旅之地

擇址玉龍雪山腳下頭排,最後一塊可開發用地,即是距雪山最近的度假目的地,其位置無可複製,價值不言而喻。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四川黃龍·復華度假世界

中國非遺小鎮典範之作

距黃龍機場僅40分鐘車程,九寨溝風景區、黃龍風景區近在咫尺,作為牟尼溝景區唯一可建設用地,項目獨享160平方公里數十處世界級生態絕美景緻,實屬世間罕見。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文化和旅遊部融合:萬億文旅投資迎來“機遇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